NSDI‘22 - Enabling IoT Self-Localization Using Ambient 5G Signals

计算机网络顶会无线通信类论文解读

NSDI'22 - Enabling IoT Self-Localization Using Ambient 5G Signals

  • 计算机网络顶会无线通信类论文解读
    • @[TOC](NSDI'22 - Enabling IoT Self-Localization Using Ambient 5G Signals)
  • 1. 背景
  • 2. 定位原理
    • 2.1 无线定位的基本原理
    • 2.2 宽带信号处理
    • 2.3 获取CIR
    • 2.4 获取位置
  • 三. 其它

1. 背景

传统定位方法缺点:
1)GPS芯片功耗高,不适合低功耗物联网使用
2)基于基站的定位精度低(百米级),或需要与基站进行交互以提升精度但需要对基站进行改造
本文提出了一种无需与基站进行交互的定位技术,其利用5G具有较高的带宽实现了高精度的定位,且对硬件的要求较低。

2. 定位原理

2.1 无线定位的基本原理

5G频谱有着更高的带宽,100MHz的带宽定位精度可以达到3m( c / B c/B c/B,c为光速B为带宽),而5G使用的OFDMA子载波间隔 Δ f = 60 K H z \Delta f=60KHz Δf=60KHz,因此定位范围可达5Km( c / Δ f c/ \Delta f c/Δf)。在基站位置已知的情况下,通过获取信号从基站到设备的飞行时间(ToF)和到达角(AoA),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定位。5G通信中OFDM符号的前导序列可以用来做信道估计,可以获得信道的冲激响应(CIR),但该CIR不能直接计算信号时延,因为该CIR是多径效应叠加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多信号分类(MUSIC)算法来获取LoS分量,从而计算设备距离基站的距离和到达角,进而实现定位。

2.2 宽带信号处理

IoT设备的硬件简单,且有着严格的功耗限制,通常不能接收100MHz的高带宽信号。5G中使用的OFDM符号由若干个子载波组成(1024,2048或4096),该符号占据100MHz带宽,如图1(a)所示。本文使用微电子机械系统声学谐振器设计一种脉冲序列滤波器(以下简称该滤波器),该滤波器频域特性如图1(b)所示,其有等间距的脉冲序列组成,脉冲具有一定带宽,在该带宽之内的信号会被保留,脉冲序列之外的信号会被抑制。OFDM符号在过经该滤波器后,仅保留部分子载波,如图1©所示。将滤波后信号经过降采样(本文中使用采样频率6.25MHz,带宽的1/16)后会产生频谱混叠(采样后的频谱原有信号的频谱的周期延拓),混叠结果如图1(d)所示。这样滤波后的子载波就会在一个比较窄的频带内,即在IoT设备的处理范围内,通过估计这些子载波的信道冲激响应(CIR),再从中找出LoS分量后即可测得基站与设备之间的传输延迟进而得出距离完成定位。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滤波器滤除了部分子载波,使得图1©中子载波密度稀疏,当降采样稀疏为P=16时,即相当于子载波间隔 Δ f \Delta f Δf增大的16倍,使得感知距离减小16倍,即只有312.5m。因此为同时拥有高精度和长距离的定位,除使用前述过程获得高带宽下的CIR外,本文通过直接截取低带宽信号获得原有子载波间隔的子载波集,如图1(f)所示,通过两者的结合来同时保障定位精度和距离。

NSDI‘22 - Enabling IoT Self-Localization Using Ambient 5G Signals_第1张图片

2.3 获取CIR

将高带宽但大子载波间隔的子载波集记作 f M f_M fM,将窄带宽窄子载波间隔的子载波集记作 f N B f_{NB} fNB,本文即同时使用两种子载波 f t o t = f M ∪ f N B f_{t o t}=f_{M} \cup f_{N B} ftot=fMfNB进行定位,记 f t o t f_{t o t} ftot中的子载波总数为 T T T。首先根据OFDM符号的前导序列计算 f t o t f_{t o t} ftot的CIR h t o t ′ h_{tot}^{\prime} htot,其是一个 T × 1 T \times 1 T×1维的矢量,但该CIR是多径效应叠加的结果,因此可以使用MUSIC算法从中分离出LoS分量。但由于本文使用的冲激序列滤波器的非理想特性(即脉冲序列的边缘并非陡峭的),会使得降采样后子载波在边界上产生一定的混叠,这会影响CIR估计的精度,因此在估计CIR时仅使用未混叠在一起的部分,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这种对频谱的截取是不均匀的,因此MUSIC算法不再适用,本文将该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从而同样能够得出多径传播下不同路径的时延。

NSDI‘22 - Enabling IoT Self-Localization Using Ambient 5G Signals_第2张图片
图2. 冲激序列滤波器频响应的混叠模式

假定多径传播中共有L条路径,则连续信道的CIR为
C I R c o n t = ∑ l = 1 L a l δ ( τ − τ l ) C I R_{c o n t}=\sum_{l=1}^{L} a_{l} \delta\left(\tau-\tau_{l}\right) CIRcont=l=1Lalδ(ττl)
其中 a l a_l al τ l \tau_{l} τl分别为第 l l l条路径的幅度增益和时延。由于带宽为 B B B时定时精度为 1 / B 1/B 1/B秒,因此实际得到的时延 τ g \tau_{g} τg是离散化的,取值为 τ g ∈ { 0 B , … , ( N − 1 ) B } \tau_{g} \in \left\{\frac{0}{B}, \ldots, \frac{(N-1)}{B}\right\} τg{B0,,B(N1)},因此离散化的CIR为:
C I R net  ( τ g ) = ∑ l = 1 L a l ψ N ( τ g − τ l ) C I R^{\text {net }}\left(\tau_{g}\right)=\sum_{l=1}^{L} a_{l} \psi_{N}\left(\tau_{g}-\tau_{l}\right) CIRnet (τg)=l=1LalψN(τgτl)
其中 ψ N \psi_{N} ψN为离散 s i n c sinc sinc函数,表达式为:
ψ N ( τ ) = sin ⁡ ( π τ ) sin ⁡ ( π τ N ) exp ⁡ ( − π j ( N − 1 N ) \psi_{N}(\tau)=\frac{\sin (\pi \tau)}{\sin \left(\frac{\pi \tau}{N}\right)} \exp \left(-\pi j\left(\frac{N-1}{N}\right)\right. ψN(τ)=sin(Nπτ)sin(πτ)exp(πj(NN1)
C I R net  C I R^{\text {net }} CIRnet  N × 1 N \times 1 N×1的矢量,其中N表示一个OFDM符号中子载波总数,求 a ⃗ \vec{a} a τ ⃗ \vec{\tau} τ 可转化为以下L2优化问题:
{ τ l ∗ , a l ∗ } l = 1 L = arg ⁡ min ⁡ τ 1 , … , τ L , a 1 , … , a L ∥ h t o t ′ − V F N Ψ a ⃗ ∥ 2 \left\{\tau_{l}^{*}, a_{l}^{*}\right\}_{l=1}^{L}=\underset{\tau_{1}, \ldots, \tau_{L}, a_{1}, \ldots, a_{L}}{\arg \min }\left\|h_{t o t}^{\prime}-\mathbf{V} \mathbf{F}_{N} \Psi \vec{a}\right\|^{2} {τl,al}l=1L=τ1,,τL,a1,,aLargminhtotVFNΨa 2
其中 Ψ \Psi Ψ N × L N \times L N×L矩阵, Ψ i , j = ψ N ( τ i − τ j ) \Psi_{i, j}=\psi_{N}\left(\tau_{i}-\tau_{j}\right) Ψi,j=ψN(τiτj) F N \mathbf{F}_{N} FN N × N N \times N N×N的DFT矩阵; V \mathbf{V} V T × N T \times N T×N矩阵用于从N个子载波中获取 f t o t f_{tot} ftot Ψ \Psi Ψ已知时,带入 a ⃗ = ( V F N Ψ ) † h t o t ′ \vec{a}=\left(\mathbf{V} \mathbf{F}_{N} \Psi\right)^{\dagger} h_{t o t}^{\prime} a =(VFNΨ)htot † \dagger 表示求违逆,则上述优化转化为L1优化:
{ τ l ∗ } l = 1 L = arg ⁡ min ⁡ τ 1 , … , τ L ∥ h tot  ′ − V F N Ψ ( V F N Ψ ) † h t o t ′ ∥ 2  s.t.  τ l ≥ 0 ∀ l ∈ { 1 , 2 , … , L } \begin{aligned} &\left\{\tau_{l}^{*}\right\}_{l=1}^{L}=\underset{\tau_{1}, \ldots, \tau_{L}}{\arg \min }\left\|h_{\text {tot }}^{\prime}-\mathbf{V} \mathbf{F}_{N} \Psi\left(\mathbf{V} \mathbf{F}_{N} \Psi\right)^{\dagger} h_{t o t}^{\prime}\right\|^{2} \\ &\text { s.t. } \tau_{l} \geq 0 \quad \forall l \in\{1,2, \ldots, L\} \end{aligned} {τl}l=1L=τ1,,τLargminhtot VFNΨ(VFNΨ)htot2 s.t. τl0l{1,2,,L}
可以适用内点法对 τ ⃗ \vec{\tau} τ 进行估计,从而得到ToF。

2.4 获取位置

对设备定位的基本前提是基站位置是已知的,5G基站位置信息很容易通信协议得到。由于5G基站不与IoT设备严格同步,由于硬件电路中存在采样时间偏差(STO),因此2.3节得到的ToF是包含采样偏差的,因此可以在IoT设备上使用两根天线,用差分ToF代替绝对ToF,如图3所示。

NSDI‘22 - Enabling IoT Self-Localization Using Ambient 5G Signals_第3张图片
图3. 差分ToF模型

其中 d 1 d_1 d1 d 2 d_2 d2是2.3节中测得的绝对ToF对应的距离,由于STO的影响,他们都不是基站距离设备的精确距离,但由于两根天线共用一套RF链,有着相同的STO,因此它们的差是恒定的,因此有 d c o s ( θ ) = d 1 − d 2 dcos(\theta)=d_1-d_2 dcos(θ)=d1d2,其中 d d d为两天线间距,据此可以求出基站与设备天线水平面的夹角 θ \theta θ。但由于该角是相对两天线组成的平面而言的,不是绝对位置,因此借鉴拆分ToF的思想,两基站相对到达角分别为 θ 1 \theta _1 θ1 θ 2 \theta _2 θ2,则它们的差值 ∣ θ 2 − θ 1 ∣ |\theta _2-\theta _1| θ2θ1为一定值。考虑在圆之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同,因此两基站与设备在同一个圆上,如图4所示。

NSDI‘22 - Enabling IoT Self-Localization Using Ambient 5G Signals_第4张图片
图4. 双基站确定设备所在位置范围

图3中计算得到相对到达角 θ \theta θ无法判定基站位于设备的上(北)面还是下(南)面,这就造成了设备位置模糊性,则图中圆弧对应的夹角不一定是 ∣ θ 2 − θ 1 ∣ |\theta _2-\theta _1| θ2θ1,还有可能是 ∣ θ 2 + θ 1 ∣ |\theta _2+\theta _1| θ2+θ1,因此使用三台基站进行定位时就会出现位置模糊性。如图5所示,基站B可能出现在两个位置,此时使用 A B C ABC ABC A B ′ C AB'C ABC进行定位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此时使用四个基站进行定位,以其中一个基站作为公共点可得三个圆弧,三个圆弧的交点即为设备位置,这样便可消除模糊性。

NSDI‘22 - Enabling IoT Self-Localization Using Ambient 5G Signals_第5张图片
图5. 设备定位

三. 其它

  1. 引理5.1说明了在何种情况下降采样得到的重叠谱会保留原有状态信息:即降采样系数P可以被子载波数N整除;
  2. 引理5.2说明了满足条件的冲激序列滤波器的参数如何选择

https://www.usenix.org/conference/nsdi22/presentation/jog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线通信,顶会论文,物联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