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蓝桥杯国赛题目题解

试题 A: 美丽的 2

【问题描述】

  小蓝特别喜欢 2,今年是公元 2020 年,他特别高兴。他很好奇,在公元 1 年到公元 2020 年(包含)中,有多少个年份的数位中包含数字 2?

题解

  简单的遍历,只需要判断2在不在里面就完事儿了。

代码

 ans = 0
	for i in range(1, 2021):
    	i = str(i)
    	if '2' in i:
    	    ans += 1
	print(ans)

试题 B: 合数个数

【问题描述】

  一个数如果除了 1 和自己还有其他约数,则称为一个合数。例如:1, 2, 3 不是合数,4, 6 是合数。请问从 1 到 2020 一共有多少个合数

题解

  合数的本质就是寻找因数,遍历即可

代码

#方法一
def heshu(x):
	for j in range(2, x):
    	for i in range(2, x):
    	    if i * j == x: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ans = 0
for i in range(1,2021):
	if heshu(i) is True:
	    ans += 1
print(ans)


#方法二(优化)
ans = 0
for i in range(4,2021):   		#2、3都是质数,可以直接4开始寻找
	for j in range(2,i//2+1):	#检测到i的一半就可以了
	    if i%j == 0:
	        ans += 1
	        break
print(ans)

试题 C: 阶乘约数

【问题描述】

  定义阶乘 n! = 1 × 2 × 3 × · · · × n。请问 100! (100 的阶乘)有多少个约数。

题解

  这道题需要一点数论基础,即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和其质因数个数相关,具体如下:

x = p 1 a 1 + p 2 a 2 + . . . + p k a k x = p_1 ^ {a_1 }+p_2^{a_2}+...+p_k^{a_k} x=p1a1+p2a2+...+pkak
约 数 个 数 = ( a 1 + 1 ) ∗ ( a 2 + 1 ) ∗ . . . ∗ ( a k + 1 ) 约数个数 = (a_1 + 1) *(a_2+1)*...*(a_k+1) =(a1+1)(a2+1)...(ak+1)

  其中 p 1 、 p 2 . . . p k p_1、p_2...p_k p1p2...pk为质数,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1到100(其实是2到100,因为1没有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然后统计每一个质因数的个数,然后应用上面的公式即可。

代码

primes,cnt = [0]*110,0
minp = [0]*110
st = [False]*110
def get_primes(n):
    global cnt
    for i in range(2,n+1):
        if st[i] == False:
            minp[i] = i
            primes[cnt] = i
            cnt += 1
        j = 0
        while primes[j]*i <=n:
            t  = primes[j]*i
            st[t]  = True
            minp[t] = primes[j]
            if i%primes[j]:
                j += 1
            else:
                break
get_primes(100)
num = [0]*110
for i in range(2,101):
    while i>1:
        p = minp[i]
        while i%p==0:
            i //=p
            num[p] += 1
res = 1
for i in range(1,101):
    if num[i] != 0:
        res *= (num[i]+1)
print(res)

试题 D: 本质上升序列

【问题描述】

  小蓝特别喜欢单调递增的事物。在一个字符串中,如果取出若干个字符,将这些字符按照在字符串中的顺序排列后是单调递增的,则成为这个字符串中的一个单调递增子序列。

  例如,在字符串 lanqiao 中,如果取出字符 n 和 q,则 nq 组成一个单调递增子序列。类似的单调递增子序列还有 lnq、i、ano 等等。

  小蓝发现,有些子序列虽然位置不同,但是字符序列是一样的,例如取第二个字符和最后一个字符可以取到 ao,取最后两个字符也可以取到 ao。小蓝认为他们并没有本质不同。

  对于一个字符串,小蓝想知道,本质不同的递增子序列有多少个?

  例如,对于字符串 lanqiao,本质不同的递增子序列有 21 个。它们分别是 l、a、n、q、i、o、ln、an、lq、aq、nq、ai、lo、ao、no、io、lnq、anq、lno、ano、aio。

  请问对于以下字符串(共 200 个小写英文字母,分四行显示):(如果你把以下文字复制到文本文件中,请务必检查复制的内容是否与文档中的一致。在试题目录下有一个文件 inc.txt,内容与下面的文本相同)

 tocyjkdzcieoiodfpbgcncsrjbhmugdnojjddhllnofawllbhf

 iadgdcdjstemphmnjihecoapdjjrprrqnhgccevdarufmliqij

 gihhfgdcmxvicfauachlifhafpdccfseflcdgjncadfclvfmad

 vrnaaahahndsikzssoywakgnfjjaihtniptwoulxbaeqkqhfwl

  本质不同的递增子序列有多少个?

题解

  这道题的本质就是寻找递增序列,我们可以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来解决。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动态规划。

  所谓动态规划,最简单的就是我们的斐波那契数列,每一步的结果都可以由前面两步递推得到。即存在

Fibonacci[i] = Fibonacci[i-1] + Fibonacci[i-2]

  这个公式提醒我们动态规划的两个重要条件,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第0个和第1个元素,这样这个公式才能往下继续递推;同时,我们需要知道针对一道题的递推关系式,这是保证题目能够存在后续解。所以,初始条件和递推公式在动态规划中显得十分重要。

  以本题为例,本质上升序列是寻找每一个字母对应的不同子序列,我们采用的方式是利用固定每一个字母,然后依次搜索的方式。同时保存每一个搜索到的字符,最后再进行去重工作,计数。

  按照以上思路,很明显是一个深度遍历(DFS)的过程。我们需要对每一个字符进行搜索。写出来后输入样例检验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我们输入原题要求时就出现问题了——跑不出结果。仔细分析会发现,按照这个思路,搜索的时间复杂度是O(2^n),对于n=length=200的长度来说,实在是噩梦。更不要说递归调用函数的时间本来就很长。

  于是我们思考优化我们的方案,基于一个朴素的认知,一般递归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采用动态规划解决。所以,我们采用动态规划。

  先考虑初始化,按照题意,每一个字母本身也是一个子序列,那么就是说每一个字母至少有一个子序列(如果字母不重复),所以我们初始化dp=[1]*n

  再考虑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有两种可能,一是将每一个字母当作首字母,对其后面可能出现的字母进行检索;而是将每一个字母当作末字母进行检索。很明显,如果将每一个字母当作首字母,从第一个字母开始向后检索,那么对于第一个字母我们将检索(2^(n-1))次,也不满足我们的初始条件,这导致我们要修改初始条件,那么代码将没有普适性,也不利于递推公式的推导,所以不加以考虑,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从后往前检索,同理,如果是将每一个字母当作末字母,我们应从前往后检索,这里为了方便,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

  我们首先看’l’,以’l’为末的字符串只有它本身,则为1,再看’a’,虽然它前面有一个字母,但是’l’的字典序列大于’a’,所以’a’也只有1,再看’n’,现是它本身,然后又’ln’、‘an’,则是3,即1+1+1=3,对于’q’来说,现是其本身,然后它字典序在’l’后面,所以’l’的所有可能都可以添加到q上,对于’a’、'n’也是同理,即1+1+3+1=6,其实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这就像一个排列问题,只要空间位置和字典序某字母甲在乙后面,那么乙的所有可能就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作用在甲的身上。所以,我们可以写出递推公式***if chr(甲)>chr(乙):–>L(甲)= L(甲) + L(乙)***。

  当然我们还需要考虑一种情形,即某个字母甲在前面已经出现过,那么我们就可以先求得这个字母所有的可能组合,再减掉已经出现过的组合。综上,完整的递推公式是 if chr(甲)>chr(乙):–>L(甲1) = L(甲1) + L(乙) + L(丙) +……+L(终止) - (L(甲2)+L(甲3)+……+L(甲n))

  找到初始条件和递推关系后,就可以写代码了。

代码

str1 = 'lanqiao'
n = len(str1)
dp = [1] * n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i):
        if str1[j] < str1[i]:
            dp[i] += dp[j]
        elif str1[i] == str1[j]:
            dp[i] -= dp[j]
print(sum(dp))

试题 E: 玩具蛇

【问题描述】

第十一届蓝桥杯国赛题目题解_第1张图片

题解

  这是一个往固定格子里放置物品的问题,唯一的限制就是物品是连续的,摆放时又顺序限制。当然,这只是题目写出的限制,我们要找出题目隐含条件的限制。

  为了方便,我们将问题看作一个人,在十六宫格中任选一格作为起始点,其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但不能经过已经走过的格子,问这个人有多少种方法走完十六宫格。我们记其所在位置是(x,y),每次移动记为。

  那么第一个条件很明显,即,限制其不能离开十六宫格;第二个限制条件就是下一步的格子不能是已经走过的格子;而相比于前两个限制条件,第三个条件就没有那么容易想到——我们选择的行走方式一定要走完16个格子。

  在弄清楚这三个条件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出所有的行走方式,然后再与条件进行一一对照。即先遍历,再对照。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想到回溯算法。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回溯算法。

  我们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的回溯算法的应用就是树的结点的遍历,从根节点开始搜索,搜索到一个叶子节点后,记录并返回上一节点,再搜索该节点的其它子节点,搜索完之后再回溯到再上一个节点,重复以上操作,即递推,一直到遍历完所有节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DFS。

  回溯算法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需要对所有可能进行遍历,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极为低效的算法。二、记忆化,将满足条件的可能进行记忆,防止重复。三、回溯算法能够解决的问题全部都可以化作“树”的形式。

  同时,它的代码也有几个特点:一、for循环横向遍历,递归纵向遍历;二、实现形式一般都是递归;三、需要明确终止条件。

  在大概了解回溯算法之后,我们来看题。

  如果我从A点开始走,我可以建立一个如下的树

第十一届蓝桥杯国赛题目题解_第2张图片

  很明显,我们需要找到的是一个高度为16的树,但除去高为16之外,我们还要满足第二、第三个条件(在这个树里,第一个条件已经满足),利用这两个条件对树进行剪枝,剩下的所有高为16的树就是起点为A的所有的走法。同时,我们观察到A、D、M、P四个点完全对称,B、C、E、I、H、L、N、O八个点完全对称。、;F、J、G、K完全对称,即L = 4L(A) + 8L(B) + 4L(F)即可。

  同时,我们观察这棵树,我们会发现一个小惊喜,由于回溯算法的记忆化,那么不满足第三个条件的走法无法达到高度16,也就是说,我们真正需要在代码里添加的条件其实只有第二个——不能重复行走。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回溯条件,只需要找到终止条件即可,很明显,观察上面那棵树,终止条件是high = 16,每一次high = 16,ans+=1即可。

代码

ml = [[-1, 0], [0, -1], [1, 0], [0, 1]]
move =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ans = 0
def DFS(x, y, step):
    global ans
    if step == 15:
        ans += 1
        return
    move[x][y] = True
    for i in range(4):
        dx = x + ml[i][0]
        dy = y + ml[i][1]
        if dx>= 0 and dx < 4 and dy >= 0 and dy < 4:
            if move[dx][dy] is False:
                DFS(dx, dy, step+1)
    move[x][y] = False

for i in range(4):
    for j in range(4):
        DFS(i, j, 0)
print(ans)

试题 F: 天干地支

【问题描述】

第十一届蓝桥杯国赛题目题解_第3张图片

题解

  没什么好说的,算就完了

代码

t = ["","xin","ren","gui","jia","yi","bing","ding","wu","ji","geng"]
d = ["","you","xu","hai","zi","chou","yin","mao","chen","si","wu","wei","shen"]
n = int(input())
a,b = 1,1
for i in range(1,n+1):
    if a>10:
        a = a%10
    if a%10 == 0:
        a = 10
    if b>12:
        b = b%12
    if b%12 == 0:
        b = 12
    a += 1
    b += 1
print(t[a-1]+d[b-1])

#试题 G: 重复字符串
##【问题描述】
第十一届蓝桥杯国赛题目题解_第4张图片

题解

  其实这道题比较简单,只是需要思路上转一个弯就可以了。

  首先n=s.length,如果n%k!=0,那直接return 1就可以了。

  否则,以样例’aabbaa’,2为例,我们将其等分为’aab’,‘baa’,然后横向排列

  • a a b

  • ------------------------------------------

  • b a a

###   然后进行纵向比对,选择出现次数最多的字母,然后将所有其它字母变成这个字母就可以了。即

##代码

k=int(input())
s=input()
d, x=[], []
s1=""
m, c=len(s)//k, 0
print(len(s))
if len(s)%k!=0:
     print("1")
else:
     for i in range(m):
          for i1 in range(k):
               s1+=s[i+i1*m]
          d.append(s1)
          s1=""
     for i in d:
          a=set(i)
          for i1 in a:
               x.append(i.count(i1))
          c+=k-max(x)
          x=[]
     print(c)

试题 H: 答疑

【问题描述】

  有 n 位同学同时找老师答疑。每位同学都预先估计了自己答疑的时间。老师可以安排答疑的顺序,同学们要依次进入老师办公室答疑。一位同学答疑的过程如下:

  1.首先进入办公室,编号为 i 的同学需要 si 毫秒的时间。

  2.然后同学问问题老师解答,编号为 i 的同学需要 ai 毫秒的时间。

  3.答疑完成后,同学很高兴,会在课程群里面发一条消息,需要的时间可以忽略。

  4.最后同学收拾东西离开办公室,需要 ei 毫秒的时间。一般需要 10 秒、20 秒或 30 秒,即 ei 取值为 10000,20000 或 30000。

  一位同学离开办公室后,紧接着下一位同学就可以进入办公室了。答疑从 0 时刻开始。老师想合理的安排答疑的顺序,使得同学们在课程群里面发消息的时刻之和最小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n,表示同学的数量。接下来 n 行,描述每位同学的时间。其中第 i 行包含三个整数 si, ai, ei,意义如上所述。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同学们在课程群里面发消息的时刻之和最小是多少。

  【样例输入】

  3

  10000 10000 10000

  20000 50000 20000

  30000 20000 30000

  【样例输出】

  280000

  【样例说明】

  按照 1, 3, 2 的顺序答疑,发消息的时间分别是 20000, 80000, 180000。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对于 30% 的评测用例,1 ≤ n ≤ 20。

  对于 60% 的评测用例,1 ≤ n ≤ 200。

  对于所有评测用例,1 ≤ n ≤ 1000,1 ≤ si ≤ 60000,1 ≤ ai ≤ 1000000,ei ∈ {10000, 20000, 30000},即 ei 一定是 10000、20000、30000 之一。

题解

  这是一道典型的读懂比写懂难的题,题目又臭又长,但其实题目并不难。我们可以轻易的知道:

......

  所以,我们可以轻易的知道,只需要对所有的进行排序即可,如果大小相等,即按照从小到大排序即可。

代码


n = int(input())
timelist, sumlist = [], []
ci, res = 0, 0
for i in range(n):
    each = [int(i) for i in input().split()]
    timelist.append(each)

for i in range(n):
    ci += timelist[i][2]

for i in range(n):
    sum = 0
    for j in timelist[i]:
        sum += j
    sumlist.append(sum)
sumlist.sort()

for i in sumlist:
    res += n * i
    n -= 1

print(res - ci)

试题 I: 补给

【问题描述】

  小蓝是一个直升飞机驾驶员,他负责给山区的 n 个村庄运送物资。每个月,他都要到每个村庄至少一次,可以多于一次,将村庄需要的物资运送过去。每个村庄都正好有一个直升机场,每两个村庄之间的路程都正好是村庄之间的直线距离。

  由于直升机的油箱大小有限,小蓝单次飞行的距离不能超过 D。每个直升机场都有加油站,可以给直升机加满油。每个月,小蓝都是从总部出发,给各个村庄运送完物资后回到总部。如果方便,小蓝中途也可以经过总部来加油。

  总部位于编号为 1 的村庄。请问,要完成一个月的任务,小蓝至少要飞行多长距离?

题解(狡辩)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及看这道题,所以就没做,同学们自己加油(其实就是菜,不会,还懒)

试题 J: 蓝跳跳

【问题描述】

  小蓝制作了一个机器人,取名为蓝跳跳,因为这个机器人走路的时候基本靠跳跃。

  蓝跳跳可以跳着走,也可以掉头。蓝跳跳每步跳的距离都必须是整数,每步可以跳不超过 k 的长度。由于蓝跳跳的平衡性设计得不太好,如果连续两次都是跳跃,而且两次跳跃的距离都至少是 p,则蓝跳跳会摔倒,这是小蓝不愿意看到的。

  小蓝接到一个特别的任务,要在一个长为 L 舞台上展示蓝跳跳。小蓝要控制蓝跳跳从舞台的左边走到右边,然后掉头,然后从右边走到左边,然后掉头,然后再从左边走到右边,然后掉头,再从右边走到左边,然后掉头,如此往复。为了让观者不至于太无趣,小蓝决定让蓝跳跳每次用不同的方式来走。小蓝将蓝跳跳每一步跳的距离记录下来,按顺序排成一列,显然这一列数每个都不超过 k 且和是 L。这样走一趟就会出来一列数。如果两列数的长度不同,或者两列数中存在一个位置数值不同,就认为是不同的方案。

  请问蓝跳跳在不摔倒的前提下,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案从舞台一边走到另一边。

  【输入格式】

  输入一行包含三个整数 k, p, L。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答案。答案可能很大,请输出答案除以 20201114 的余数。

  【样例输入】

  3 2 5

  【样例输出】

  9

  【样例说明】

  蓝跳跳有以下 9 种跳法:

  1. 1+1+1+1+1

  2. 1+1+1+2

  3. 1+1+2+1

  4. 1+2+1+1

  5. 2+1+1+1

  6. 2+1+2

  7. 1+1+3

emsp; 8. 1+3+1

  9. 3+1+1

  【样例输入】

  5 3 10

  【样例输出】

  397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对于 30% 的评测用例,1 ≤ p ≤ k ≤ 50,1 ≤ L ≤ 1000。

  对于 60% 的评测用例,1 ≤ p ≤ k ≤ 50,1 ≤ L ≤ 109。

  对于 80% 的评测用例,1 ≤ p ≤ k ≤ 200,1 ≤ L ≤ 1018。

  对于所有评测用例,1 ≤ p ≤ k ≤ 1000,1 ≤ L ≤ 1018

题解

  动态规划,但是规律不好发现,需要我们把所有的可能写出来进行分析,分析思路来自于CSDN博主@猪哥66的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

代码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输入 k p l,空格分隔
    k, p, L = map(int, input("input k p L separated by one spaces:").split())
    # 1、生成二维数组,0层存 第一步小于p的方案数,1层存 总方案数
    # 最小数组长度
    len = k + 1
    dp = [[0 for e1 in range(2)] for e in range(len)]
    # 赋值 L=0 的情况
    dp[0][0] = 1
    dp[0][1] = 1
    i = 0  # 定义循环写入的角标
    # L为总距离数
    for l in range(1, L + 1):  # l无用
        # 循环改变数组列角标,取模
        i = (i + 1) % len
        # 临时值,用于将 第一步小于p的方案数 与
        # 第一步大于等于p的方案数相加
        sum = 0
        # 2、开始计算 第一步小于p的方案数,存储在二维数组的0层
        for j in range(1, p):
            sum += (dp[(i - j) % len][1]) % 20201114
        dp[i][0] = sum  # 记录 第一步小于p的方案数
        # 3、开始计算 第一步大于等于p的方案数
        for o in range(p, k + 1):
            # 之前sum已经是 第一步小于p的方案数
            # 这里直接相加就等于总方案数啦
            sum += dp[(i - o) % len][0] % 20201114
        dp[i][1] = sum  # 4、记录总方案数,存储在二维数组的1层
    # 5、循环结束,直接获取对应角标的1层即是 总方案数
    print((dp[i][1]) % 20201114)

写在后面(推卸责任)

  本人本着方便自己就是方便他人的原则(其实就是懒),所有代码,除了网上本来就有的(代码都是网上剽的,就不要想我自己写注释了,而且有些代码确实写得很丑,没有美感,但和我没关系),其余的都没有加注释(其实就是不太看得懂),同志们自己加油(要是题解看不懂,就自己上网吧,什么都好,别来问我,我也不会)。

  以上玩笑,还请当真,分享一本好书——代码随想录,对算法、题目讲解得很清晰。本文中的大部分算法思想都来自于这本书。

  由于这是我们实验室的培训课程,所以算法我写得并不严谨,主要是自己的理解,同时也是方便同学们理解(方便同学们初步理解这些算法,他们没有基础),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疏漏,还请大家指正。同时,由于一开始是准备给我的同学们看的,行文比较随便,还请大家谅解。同时,因为一开始写在markdown里面,字体全部“#”加大了,然后直接复制过来,所以大家也许会觉得字体太大,但是我又懒,如果大家觉得字体大小看着不舒服,可以反馈给我,我就改一下,要是没人有意见就这样吧。

  上一次蓝桥杯由于没有准备,只得了个省二,这次希望能够好好准备,拿一个较好的名次,所以这次期待能够以博客的形式复习真题和一些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础,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另,文中大部分代码来源于CSDN博主,由于后期整理时没有注意,网址没有贴上去,所以如果有侵权,请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蓝桥,蓝桥杯,概率论,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