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书贼》——死神与偷书贼

  正如《偷书贼》的作者所言:“这是我最好的一次创作”,确实,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也收获了许多。

  让我意外的是,这本书的第一人称不是偷书贼,而是死神。从死神的视角向读者讲述了偷书贼--莉泽尔的故事。

  死神第一次见到莉泽尔是在她弟弟死的时候。二战期间,父亲被打上共产主义者的烙印,九岁的莉泽尔和弟弟被送去寄养,然而,在途中,弟弟不幸病死在火车上,在掘墓人的帮助下,弟弟被埋在了一片荒原上,此时,莉泽尔偷到了第一本书--被一位掘墓人在小镇上弄丢的《掘墓人手册》。在她被送到莫尔辛镇后,妈妈也消失了。收养她的是莫尔辛镇贫民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养父是个泥瓦匠,养母是一个出口不离“猪猡”的看上去很粗俗的主妇,他们收养莉赛尔的初衷是为了得到政府的一点津贴。这样看来,莉赛尔接下来的命运似乎不言而喻了。

  父亲的失踪,母亲在她被送到小镇后也不知所踪,弟弟又死在了自己的面前,陌生的新家庭,未知的未来,九岁的莉泽尔每天都是在噩梦中惊醒,比较幸运的是,养父母并不像看起来那样,而是充满善意的,可是,新家庭的善良与温暖无法立刻拯救她的灵魂。最终拯救她灵魂的是《掘墓人手册》--只需要十二步就能学会掘墓,这是一本没有多大意义的书,但它却为莉泽尔打开了一条可以拯救灵魂的救赎之路。

  当然,九岁的莉泽尔并不识字,在养父汉斯无意中发现了《掘墓人手册》后,莉泽尔才正式地走进文字的世界。在养父的帮助下。莉泽尔学会了识字,学会了阅读,也学会了思考。

  《耸耸肩膀》,莉泽尔偷的第二本书,这是在庆祝元首生日的广场篝火堆中偷来的。汉斯拿回来的《莫尔辛快报》宣布,小镇的广场上会为庆祝元首的生日点燃大火,当地所有希特勒青年团分部都要参加活动。仪式不仅要为元首庆祝生日,还要庆祝他克敌制胜,庆祝他破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令德国驻足不前的所有束缚。报道提出要求:“那个时代的所有文化资料——报纸、海报、书、旗帜——总之是敌人用于政治宣传的所有东西,都必须上交到慕尼黑大街的纳粹党办公室。”

  “橘红色的火焰朝着人群摇摆,吞没了那些纸张和文字。燃烧的词从句子当中挣脱开来,化成了灰烬。”结束后,莉泽尔看着工人将一车车灰烬运走,终于,在只剩下一点点灰烬时,露出了幸存的三本书,在工人离开后,她走了上去,“当她站到那堆灰烬旁边时,热气依然令她感到温暖。她伸出手,被热气烫了一下,不过再次伸出手时,她已经对速度有了把握。她一把抓住离她最近的那本书。它有蓝色的封面,边角烧焦了,但余下的部分依旧完好。”在书冷却后,她将书藏进制服里。“等她回到爸爸和沃尔夫冈·埃德尔身旁时,这本书仿佛着了火,开始灼烧她的胸口。”多么令她庆幸:她拥有了它!

  可战争终究是残酷的啊!“大多情况下我都在场,而在一九四三年,我几乎无处不在”,1943年,德国全面动员战争。一场突如其来的空袭,整个一条街,除了莉泽尔,所有人都死了。在一片废墟中,只有一个小女孩在游荡--她在跟每个人道别:疼爱她的养父母、最好的朋友鲁迪、还有邻居们......不,死神也在......

  在莉泽尔死后,死神将《偷书贼》还给了她。

  “你读过吗?”

  “读了好多次.”

  “你读懂了吗?”

  那一刻只有长久的沉默。

  “我想说,我常常高估也常常低估人类,唯独很少正确地估量他们。我想问她,人类怎么可以如此丑陋又如此美好,他们的文字为何可以毁灭一切,又可以璀璨夺目?”最终,死神也被震撼到了。

  “人类真让我捉摸不透”这是死神讲述完的最后一句话。文字能振奋人的灵魂,让灵魂得以救赎,生命中只要还有文字,心灵就不会枯竭。

你可能感兴趣的:(《偷书贼》——死神与偷书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