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12 钟敬文、袁珂:当之无愧的神话学大师

文/杜豆豆


接下来,我们讲讲另一位神话学上的大师:钟敬文。

1

钟敬文先生,是一位生平坎坷,倍受人尊敬、活了整整100岁的老人。

年轻时,钟敬文曾经顾颉刚推荐,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助教,并与顾颉刚等人组织了民俗学会

他在民俗和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独有建树,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打出民俗学大旗的学者之一,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文字“三大干流”的概念,较早地把民俗学现象当做整体来研究的学者,非常擅长理论构架。

青年时期,钟敬文先生就志在文学,后来才逐渐转向了民俗学。最初,他的学术思想受到过顾颉刚的影响,后受人类学派的影响,出现过三次大转变:从文学派转为民俗学派,然后又变为文艺学派,最后才构建了以民俗学为中心的多角度研究体系。

他是较早运用理性思维去认识和理解民间文学的学者之一,提出了建立民间文艺学的方法论。

他采用民俗学去研究神话,重视了神话文化学价值,是成功的,但是也有局限。比如,他的代表作《老獭稚型传说的发生地》探讨了老獭稚这一神话传说的起源地,通过中国的风水思想去考证,有一定说服力。但也有人质疑该传说并非原人口创,而是对原始神话的仿作。

做学问,是实打实的功夫

2

钟敬文先生的成名作是《槃瓠神话的考察》。这部作品分上下篇。

上篇,引用了详尽的古文献,包括《搜神记》、《山海经》、《后汉书》、《岭表纪蛮》等等,为学界贡献了一份槃瓠神话的辑录史,并确认了该神话的族属——苗、瑶、畲。

下篇则详尽地论证了槃瓠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图腾神,给后来学者提供了诸多启发,是这一神话名副其实的先行者。

从1949年到1957年,钟敬文受政治气候影响,谨言慎行,没有太多论著。但他在大学创建了民间文学课程,积极参与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会的创建和发展,还是功不可没的。

1957年,钟敬文先生被打成右派,之后,长时间远离了教学岗位。但是,他并没有停止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在工作间隙,他整理编写了一组“晚清民间文艺学史论”,成为神话研究领域非常有价值的文献。

这个世界,有人在苦难中放弃,也有人在沉默中升华。

西汉帛画出土后,钟敬文写了《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在这篇论文里,他引经据典,对“烛龙说”和“女娲说”进行了反驳,是他跳出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局限,代之以多角度研究的典范之作。

直到晚年,钟先生才终于得以彻底平反,并迎来了 他的学术青春,他主编了《民俗学概论》,培养了大批民俗学人才,并发表演讲和论文,形成了“民俗学的结构体系”。

季羡林先生曾赞誉钟先生“为人正直宽厚,蔼然仁者,每次晤对,如坐春风。”即便他的一生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但他始终“忠贞爱国,毕生不贰;百岁敬业,举世无双。”

学术前辈的修养境界,实为我等小辈的楷模。

钟敬文和季羡林

3

另有一位神话学界的大师,袁珂先生

袁珂先生的名字,应该被当代读者更为熟悉,因为他写了两本著名的书:《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史》

他在神话学方面,主要有三方面重要活动:一是对上古神话的注释和编纂;二是将零散的神话连缀成集;三是神话理论研究。

他对神话的基本态度是:神话是“我国巨大而辉煌的文学遗产”,不仅是文学的源头,还是文化的源头。这一观点,在他的《中国神话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一文中,有集中体现。

比如,他考证说,《神女赋》讲的不是神女和楚襄王之间的爱情故事,而是和宋玉。

袁珂曾重点研究和注释过《山海经》。他是从神话学角度去理解《山海经》的。

他通览了各家的注释本,博采众长,并注入新意。

比如,《山海经》的《西山经》中讲到帝江,毕源的注释:“江”读“鸿”。袁珂就引了《左传》、《庄子》、《大荒东经》、《大戴礼》、《路史》认可了毕源的注释,同时提出了神话形象的身份歧变现象,可谓是画龙点睛。

他对《山海经》成书的时地及编目考有自己的探讨分析和见解,这主要体现在:

一,有学者认为《五臧山经》成书最早,袁珂则认为《山经》记载铁的至少37处,各种疾病的名目记载详尽而真实,说明其成书较晚,应该是战国中期以后的作品。

二,有学者认为《大荒经》和《海内经》成书最晚,是对《海内外经》八篇的解释。但袁珂则认为这两部分是一个整体,虽内容杂乱,但风格相近。

三,袁珂认为产生最晚的是《海内经》四篇,是汉初楚人的仿品。

总之,袁珂将《山海经》的成书时间推到了战国初期到西汉初期之间。

对于作者,袁珂认为是战国楚地和汉初楚地的人,并提出了四条理由:祭品多稻米;有楚地方言和地名;和楚辞多有相合处;主神黄帝和颛顼是楚人传说中的祖先。

至于今本的18篇篇目,也是由袁珂定下来的。

他将其中的神话分成了四类:

一是比较原始的神话,如女娲神话;

二是具有阶级社会烙印的神话,如众帝和群帝的出现。

三是仙话化的神话,如齐燕沿海一带的神仙之说的兴起。

四是异闻,比如贯胸国、羽民国、长臂国等等奇奇怪怪的传闻。

袁珂先生

4

袁珂还对神话的界限提出过与众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神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话包括9个部分:一、狭义神话;二、传说;三、神话化了的历史和历史了的神话;四、仙话;五、怪异之谈;六、有童话意味的民间传说;七、佛经神话;八、关于节日、法术、宝物、习俗和风物的神话传说;九、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

要说袁珂最大的神话学成就,还是他的《中国神话史》

这本书18章,讲了5部分内容:

从第1章到第12章,对原始社会前期的神话到先秦、两汉,直至明清所记神话,都作了纵贯、系统和具体的介绍和论述。

第13章,专门对第一部分做到了补充,重点侧重了民间的神话。

第14章到第15章是第三部分,对古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历史状况作了论述。

第16到17章是第四部分,对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作了横面的分类介绍。

最后一章,是谈中国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全书约36万字,对古代神话发展演变的轨迹,进行了透彻剖析。

在这本书中,袁先生体现了三个重要观点

一是广义神话观的理论实践。比如,他将大量的志怪小说、少量佛典故事、个别唐代传奇小说等,包括《西游记》,都列为中国神话,就是基于广义神话说来的。

二是活物论时期神话说。比如,他提到《玉之堂谈荟》中许多人能解禽兽蛇虫语言的例子,认为尧舜时期的伯益能解禽兽语可以说是最早的,这些不应只单纯当做动植物故事,而是神话的遗存。

三是神话的文学化与新神话。

他将神话的要素概括为7个方面:物我混同与万物有灵是原始宗教与原始神话的主导思想;变化、神力和法术;人神同台;解释自然;对现实采取革命的态度;超时空;流传广。

他所理解的新神话,包括两方面:一种是后代新产生的神话,如某些著名历史人物的神话化;另一种是取材于神话的文学创作。

另外,他还对几个有趣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西王母是男性,王母是国名,西是方位;昆仑即高山,不是具体的山名;历史人物的神话化,比如女娲代表的是某一段历史时期的祖母之群,黄帝是部落大酋长,姜太公的传闻等等;孙悟空的神话原型来自《山海经》,《西游记》是演化小说而不是创作小说。

《中国神话史》

5

神话学界最重要的几位大师级人物,就为你介绍到这里了。

明天,我们继续从哲学、宗教、艺术、分类、地域文化、习俗等多维视角来探讨神话学的奥妙。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Feb.12 钟敬文、袁珂:当之无愧的神话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