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的微笑 | 漫步吴哥之五 | 文明的巅峰

自公元802年,阇耶跋摩二世在库伦山祭拜神灵开始,吴哥王朝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平稳发展,公元12世纪初,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苏利耶跋摩二世的手中。

“苏利耶”,字面意思是太阳,所以苏利耶跋摩二世又被称为“太阳王”,他确实能力超群,光芒万丈,如同正午的太阳一般,带领着吴哥人民,将王朝推向历史的巅峰。

11世纪后期,吴哥王朝开始陷入政治上的混乱,王权更替时总有两三个继承人争夺王位,公元1113年,苏利耶跋摩二世打败了另一位王权竞争者,成为国王,据碑文记载,“他领导的军队像海水般冲向战场……直奔敌方国王的坐象,杀死他,就像神鹰捕杀山坡上的蛇一样。”

坐定王位后,苏利耶跋摩二世积极向外拓展疆域,向西与孟人和泰人交战,向东与安南和占婆交战,并征服占婆,占领其首都佛逝(今越南平定),版图扩大至西北方向的缅甸蒲甘、西南方向的马来半岛北部,南至南中国海,东至占婆,成为当时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

红色的全是吴哥王朝的疆域

建立了强大的王朝之后,苏利耶跋摩二世和其它吴哥国王一样,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寝——吴哥窟。

应该说,建筑的气魄,就是王朝的气魄,吴哥寺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宗教建筑,它的设计、尺度、雕刻、景观、意向、文化……,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考量,都是一件大气磅礴无可挑剔的作品。

建筑的尺度

吴哥窟,从“Angkor Wat”音译而来,“Angkor”意为城,“Wat”意为寺,“Angkor Wat”真正的意思是“城中之寺”。因此,吴哥窟并不仅仅是一座寺庙,而是一座城池,这座城池集结了吴哥王朝最好的建筑师、工匠、雕刻师,近1500万人,修建了整整89年。

吴哥窟鸟瞰图

城池占地85万平方米,城外四周围绕着8米深的护城河,河宽190米,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1.3公里。护城河内的第一道围墙全长5.6公里,从围墙西侧进入,有长475米,宽9.5米的引道。

引道两侧布置着藏经阁与荷花池,引道尽头是供奉毗湿奴的主殿。主殿建于三层台基之上,三层台基层层缩进,每一层都有双层廊柱和精美的雕刻,第三层台基上筑有五座石刻莲塔,中央的一座便是供奉毗湿奴造像的主塔,最高处达65米,相当于现在的20层楼高。

这五座莲塔的剪影出现在柬埔寨国旗上,成为整个国家的象征。

吴哥剪影

信徒们参拜吴哥,在进入神殿之前,先跨过护城河水,让水流洗净心灵,然后站在外墙的门前,静气凝神,安定片刻,然后踏上长长的步道,步道上烈日当头,毫无树荫遮蔽,信徒们不敢抬头,亦步亦趋。

两侧的荷花如观者一样,静静看着前往神殿中心的人们,每一寸呼吸,每一滴汗水,都落在地上,化入泥土,静静绽放出一朵金莲。

行走步道的路,就是通向信仰的路,只要你迈出第一步,你就进入了神灵的眼睛,你看不到他,但他看得到你,你若退,他不拦你,你若进,他必在终点等着你。

未解之谜

吴哥窟之所以让世人着迷,除了建筑本身带给人的震撼之外,还包含着很多我们至今无法破解的宗教含义。

在吴哥地区,宗教建筑大多面向东方——太阳升起的方位,以此象征繁荣昌盛,而吴哥窟却是坐东朝西。最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寝,所以面朝西方,也有观点认为,寺庙的东面有暹粒河流过,没有合适的空间布置引道,鉴于建筑整体的布局需求,吴哥窟只能面朝西方。

然而这终归只是后人的猜测,真正的原因已经随着建造者的离去而湮没在历史的风中。主殿正中央的基座下,安放着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石棺,塔顶中央开一个小孔,阳光从正中央穿过,直射着太阳王的遗骸。

每年6月夏至时节,从西门正中央看去,太阳会从吴哥窟正殿的中央塔尖升起,而其它季节,太阳从正殿周围的小塔上方升起。古时,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测定太阳转动的速度,因此,吴哥窟还具有天文观测台的功能。

除此之外,法国的研究者还发现,以正门与中央塔的连线为轴线,这条轴线在整个建筑平面中被分为四段,四段的长度分别是1728哈特(吴哥的度量单位),1296哈特,867哈特和439哈特。而在古印度文化中,一共有四个时代,分别持续172.8万年,129.6万年,86.4万年和43.2万年。

我们现在就生活在最晚的时代,当这个时代终结的时候,宇宙将要毁灭,婆罗门将按照相同的路线,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当我们从西门进入,走向正殿,一步一步的远离西方——死亡的方向,仿佛在随时光倒流,回到时间的原点上去。

关于吴哥窟,还有很多尚未解开的谜团,它的设计者早已洞悉了宇宙天体运行的奥秘,但他到底是谁,碑铭中并未留下只言片语。

日 出

如今,游客们参观吴哥,大多从一场日出开始。

凌晨五点钟,天还没亮,约好的突突车司机等待在酒店外面,街道上很安静,只有昏黄的路灯映照着凌晨的雾气,车子发动起来,刺破空气中的宁静,风呼呼的从耳边刮过,带来一丝凉意。

离开城市,车子进入深不见底的雨林,除了车灯前的一小片光亮之外,周遭一片漆黑,吴哥就是在这片漆黑中,被世人所发现。

车子停在吴哥窟前,借着手机微弱的亮光,步行穿过护城河与西门,走过长长的步道,耳边全是飞虫的嗡嗡声,来看日出的人们已经密密麻麻的聚集在荷花池前,天空的背景透出一丝丝光亮,隐隐约约能看见吴哥寺的剪影,它像遮盖在舞台上的幕布一样,预示着一场盛大的表演即将开始。

日出前的吴哥窟

时间的流动悄无声息,你无法用语言记录,光亮是从哪个方向上开始的,只记得天空的背景一点点发生着变化,荷花池的水面上开始出现淡淡的轮廓,人群虽然有些嘈杂,但在日出强大的气场中,嘈杂渐渐被淹没,大音希声。

天空的背景开始变得斑斓,黑色中生出蓝色,蓝色中生出紫色,紫色中又生出深橘色、淡橘色,一条条色带并在一起,不停的翻滚变化,每翻滚一次,亮度就增加一层,五座莲塔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亮。

水中的倒影也跟随着清晰起来,水中的人影、水上漂浮的落叶、周遭的树木和草坪、远方的大地,全都跟着日出的节奏活跃起来,明艳起来,就像一场无声的音乐会,吴哥是主旋律,周遭的景物是副调。

主调越来越快,带动着副调一起形成相互追逐的奏鸣,在不断攀升的旋律中,太阳终于从吴哥寺后,顺着五座莲塔的塔尖升上了天空。

吴哥日出

这个过程那么悠长又那么迅速,像是交响乐的最后一记强音,重复着交叠着,将日出推向了最高潮,然后在万众瞩目中,一切戛然而止。

此时,屏气凝神的人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阳光热情洋溢的照射着大地,像是在为这场表演喝彩。人们站在荷花池前,回味着刚才的一切,心满意足又不忍离去。

看日出的人群

再看荷花池,吴哥寺的倒影清晰可见,与真身无异,没有假,就没有真,没有虚,就没有实,没有迷,就没有悟。过去的已成废墟,未来不可触碰,唯有当下让我们万般珍惜。

壁画上的故事

日出结束,进入正殿。正殿的一层回廊,按逆时针方向,有长达800米的环形壁雕,它像一部无声的电影,讲述着印度神话中的神与魔、善与恶。

吴哥窟壁画索引

西南侧——俱卢之战

故事来自《摩诃婆罗多》。

相传,印度福身王的两个孙子,南迪和坚战为了争夺王位,发动了一场著名的战争——俱卢之战,整个印度半岛的国家都被卷进了战争,最后天神也来帮忙。

双方僵持不下,战争持续了18天,死伤无数人,南迪的99个兄弟全部战死,坚战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登上王位。

这时,他看到昔日美丽的王国变成了一片焦土,天地崩离,生灵涂炭,坚战的内心开始忏悔。不久,他让出王位,自己带着妻子到喜马拉雅山去静修,最终得道升天。

吴哥窟西南侧的壁雕完整的反映了这场战争。

俱卢之战(局部)

壁画的两端,分别是般度族和俱卢族的军队,双方的战士们整装待发,行进到中间,双方相遇,战争开始,王子们驾着战车,与对方厮杀,周围的战士们手执长矛,刺向对方的敌人,车马、战象、军人,层层叠叠的雕塑,生动的还原了战争的雄壮和惨烈,刀兵相见,人仰马翻。

在这场雄伟的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南侧——太阳王出巡

威严的国王坐在华丽的宝座上,手持拂尘,头顶上撑起15顶华盖,周边伴随着皇家仪仗队,妃嫔和臣子们跟在后面。这是一个太平盛世的场面,彰显出苏利耶跋摩二世统治时期的王家气度,即便这雕塑距今已经有一千年之久,但站在这位王者的面前,你还是能感受到他的气魄。

苏利耶跋摩二世出巡(局部)

阳光透过回廊照在墙壁上,光影的移动让壁画荡漾起来,恍惚间,你真的看到太阳王的仪仗队伍从历史中缓缓走来,一路向前,走向未知的远方。

在这面壁雕中,有一个细节特别动人,一个王妃坐在轿撵上,随国王出巡,轿撵下,一个小孩子依依不舍的拉着王妃的裙裾,不让妈妈离去,这位王妃回头望着自己的孩子,心生不舍又无可奈何。

王妃和孩子

从这个细节中,我们可以窥见建造者的心中,不仅想表达恢宏的战争,也想表达人性的温情。

东侧——搅动乳海

相传,梵天创造了宇宙之后,感到十分困倦,于是将宇宙交给天神和阿修罗来统治,虽然他们都是神仙,但依然有生老病死,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天神和阿修罗决定一起去搅拌大海。

搅动乳海(局部)

他们以蛇神为绳子,各执一端,蛇神缠绕住曼陀罗山,山坐在巨龟的背上,天神和阿修罗搅动了一百年,无数的浪花变成飞天女神,海水开始变成乳汁,毗湿奴、大梵天、猴王哈努曼都一一出现了,为了争夺长生不老的仙药,天神和阿修罗从合作变成了斗争。

最终,所有的神仙都加入了混战,毗湿奴的铁饼幻化成焚烧一切的火焰,阿修罗的尸体堆积成山,最终天神代表的善取得了胜利,阿修罗代表的恶沉入海底。

在壁画中,善恶双方像拔河一样,怒目圆睁,在对峙中,恶的一方身体后仰,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善的一方步伐前倾,似乎快要输掉了战争,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毗湿奴加入进来,为善助了一臂之力,使得天神所代表的善的一方重新掌控了局势,一统天下。

虽然在现实中,善和恶的角逐各有胜负,但信仰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在这种引导中,善必须战胜恶,如果没有这种信念,整个人类的价值观都将失去平衡。

西北侧——史诗《罗摩衍那》

相传,罗摩是阿瑜陀城的王子,被流放到楞迦岛(今斯里兰卡)。

罗摩衍那之猴王大战罗摩(局部)

流放期间,他的妻子悉多被魔王罗波那劫走,为了救回妻子,罗摩请来了猴王哈奴曼,神通广大的哈奴曼帮助罗摩打败罗波那,夺回妻子悉多,悉多为了证明自己的贞洁,跃入火中,火神从熊熊烈火中托出了悉多,罗摩和悉多终于劫后重逢。

吴哥的壁雕上,表现了哈奴曼与罗波那战争的场面,画面中的猴子勇武又憨态可掬。据说,这只猴子就是西游记孙悟空的原型,想到这一点,这个陌生的故事一下子亲近起来,眼前的壁雕开始有了温度。

沉思

看完浮雕,差不多要整整两个小时,除了上面讲到的几个主线故事之外,浮雕中还夹杂着猴王波林之死、阎魔审判、毗湿奴大战伽鲁达、神魔之战的故事,行走的过程,像是在欣赏一部长轴画卷,或是观看一场无声的电影。

一个个故事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性格鲜明的主角反复出现,繁多的配角各有各有的特点。战争、爱情,善与恶、神与魔、光明与黑暗,无论人类社会如何演进,精神世界里的主题似乎就这么几个。

吴哥君王花这么大的气力来讲述战争,可见战争在他们的生活中何其重要。其实不光过去,即便今天,战争也是人类逃不开的话题,打来打去,打到最后,会发现战争本没有什么原因,不过是人类天性中的劣根被触发。

每一场战争,都会有个成败,但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看,一切的战争都在伤害着人类自己,根本没有谁真的占了便宜。

参观完浮雕之后,在廊檐中找个地方休息,抬起头,一尊女神正在冲我微笑,像是在问:这些故事你看懂了吗?

这时,我才注意到,在长达800米的史诗浮雕中,还有几千尊矗立的Apusara女神,她们神貌各异,发饰、年龄、笑容全都不一样,每一尊都饱含着雕刻工匠们诚恳又羞涩的感情,每一尊都系着工匠们长年在外的思念。

无处不在的女神

此时,阳光已经到了最盛的时刻,望向回廊的尽头,众女神在阳光的照耀下,一一被点亮,列队给予我温柔的注视,这一刻,我的内心有热流涌动,我再一次站起身来,沿着刚才的来路反方向回顾这些壁雕,这一次,我跳出了故事内容,开始关注雕刻本身。

800米的长度,着实是打动人心的。对于我们来讲,现代科技一日千里,工业化机器可以轻易地实现我们想要的一切,但在这些壁雕面前,我们要暂时跳脱我们所处的时代,观想一下一千年前的情境:

在高温酷暑之下,在没有任何机械助力的条件下,1500万工人,89年日以继夜,从远在50公里以外的库伦山运来巨大的石块,然后用人工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的将这座王城堆砌起来,再一石一斧的将晦涩难懂的故事雕刻在墙上。

今天,游客们带着轻松的心情来到这里,看一眼寺庙,拍几张照片,然后就匆匆去赶下一个景点。但是,你可曾想过,你花不到两个小时一闪而过的这座建筑,这道回廊,曾是多少人一生的心血?

如果下一次,你有机会来到吴哥窟,请一定要用虔敬之心多做停留,用双眼去看,用心去体会,因为这里记录着的,是柬埔寨乃至整个东南亚都回不去的黄金时代。

未完,待续……

高棉的微笑 | 漫步吴哥之一 | 序

高棉的微笑 | 漫步吴哥之二 | 史前吴哥

高棉的微笑 | 漫步吴哥之三 | 创世之初

高棉的微笑 | 漫步吴哥之四 | 文明的浪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棉的微笑 | 漫步吴哥之五 | 文明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