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假如导演不是李安,国内媒体还会对它包容吗?

尽管电影提供了许多“很李安”的议题给大家解读,但都掩盖不了这只是一个二三流剧作水准的故事。我还是好奇如果这部电影不是由李安执导,国内KOL们还会不会对这部电影那么包容呢?

关于《双子杀手》的120帧,3D,4K媒体仍在铺天盖地地宣传。也许是大家都太爱李安,尽管已不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拍摄格式,但大家仍然不吝啬对李安的赞美,把他对技术的探索放到当代影史相当高的位置。甚至某个平时一直关注,电影评论一向给人感觉是严肃写作风格的公众号出了个浮夸的赞美标题,以致于我以为自己进错地方。还有一个媒体把李安这两次120帧分别用在剧情片和动作类型片的尝试放到格里菲斯的高度。

三年前我在上海影城初体验《比利林恩》的120帧版本。看过后只能说这是一种新观影体验,也仅此而已,也就是说以后哪怕有越来越多的电影用这种格式制作出来,我也不会冲着这种格式去看。

这次《双子杀手》我只是看60帧的版本,给我的视觉体验仍然是十分高清,像在看高清电视,只是剧情片和类型片始终有不同,动作追逐的场面在高帧速的拍摄放映下更像电玩,特别在追逐场面频繁插入主观镜头,就更有打游戏的的感觉。然而,电影毕竟是叙事艺术,从概念到故事来看看《双子杀手》的水准是比单纯技术讨论更有意义和必要。

《双子杀手》无论从概念到故事都十分过时。1996年,克隆羊多莉诞生引发人们对克隆技术在道德和科学上的讨论。《双子杀手》的概念,双子计划,克隆人军队是源于和延伸对克隆羊多莉的这场讨论,而这个概念也早在2002年《星战前传2:克隆人战争》被拍过。故事同样也不新鲜,它不过又是一个老套的杀手故事:一位最顶尖的暮年杀手,在故事的开始完成了他最后一单任务决定退休,然而这时却惹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开始调查幕后的真相和阴谋。

假如《双子杀手》不是以高帧数这个噱头拍摄,假如导演不是李安,国内媒体还会不会对这部概念过时、毫无特点的电影献上好评?

中年的史密斯在影片要面对一个全数字化的年轻版自己,多谢数字科技可以让年过半百的史密斯和23岁的史密斯来一场另类的两代人对话。Henry和他的复制人Junior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是正面交锋,屋顶对战到摩托车追逐体现的是拳怕少壮,到布达佩斯的第二次交锋Henry要证明姜还是老的辣,再到结尾,Henry和Junior联手一起抗敌。整个发展是一种另类的“父子”关系从对父权恐惧、反抗到最后和解的过程,这里显然带有很浓的李安电影主题色彩。

Henry作为美国军队最顶尖的士兵,当年被抽取基因作母本制造克隆人,这个军方的双子计划试图以克隆最顶尖的士兵组成军队并排上战场。Henry年过半百,孑然一身,他无父母,无女朋友。对,他可能到五十岁还是个处男。这正是军方最需要的士兵,没有情感牵挂,只需服从命令,军方需要这种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为其服务。所以双子计划用Henry作母本就是希望复制出多一些这种士兵。Junior被复制出来,就被教化洗脑,告诉他是孤儿,无父无母,他没有家,部队就是他的家。

Henry当知道和Junior的关系,原来这是自己一面镜子,他看着23岁的自己,他不再害怕镜子,而是尝试和他沟通。他借着和Junior为数不多的几场对话,回顾自己前半生除了杀人没有体会过更丰富多彩的人生,而这一切都过去了,无法挽回。所以他不希望Junior最终走回他的老路,被官方利用来执行的任务的无情杀手。这也是为什么最后Henry阻止了Junior开枪,因为一枪下去,就再也回不了头。由此可见这既是一场父子从对抗到和解的对话,也是一个中老年人自我审视回望的过程。

如果人生可以从头来过,你会不会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Henry看到自己的克隆人Junior仿佛觉得人生某种意义上是可以重新来过,Junior可以作为对Henry懊悔的前半生弥补。当结尾Henry看到Junior走进大学校园,一个新的身份和角色,Henry就像一位父亲看到儿子原来行差踏错,但最后回头是岸感到欣慰。上一代总是为了下一代好,总希望下一代过得好,为此愿意为下一代付出,这些都是李安电影最常见的价值观和议题。

无奈剧作实在糟糕,Henry的描写完全流于表面,人物单薄,看不到内心戏,我们不太知道这名最出色的杀手更多的内心世界和经历,他为什么那么怕面对镜子。没有足够的人物描写铺垫,后面Junior的出现忽然变得所感概,人物内心转折,两人的对话沟通就显得苍白无力。

尽管电影提供了许多“很李安”的议题给大家解读,但都掩盖不了这只是一个二三流剧作水准的故事。影片在北美劣评如潮,烂番茄仅25%,MTC33分,是李安电影的最低点不是没有原因的。我还是好奇如果这部电影不是由李安执导,国内KOL们还会不会对这部电影那么包容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子杀手》:假如导演不是李安,国内媒体还会对它包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