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熟悉却可能最陌生的酒 十八(作者:三圣小庙)事先声明,以下内容为转载,(一篇篇的来,大家觉得好的话我继续贴,献爱酒之人)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是个开放的平台,谁都能发布观点,这也是网络存在的价值。我们既然在这个平台上,就得接受不同的观点的提出。夸我们的不要当真,骂我们的也一笑而过,凭什么不能听到不同意见呢,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小庙也是渴望能遇见高山,所以今后网友尽管对小庙斧正,如有发现帖子里没有谈到的,或者有疑问的也尽可动询,但凡是好问题,小庙知无不言。

巡场兄的问题,“给盛世开良方”这位兄台也转发了一次,之所以没有完全回答是因为其中提的大多问题我在前面帖子里已经有回答,例如酒价是怎么算的,我前面其实说的很详细。但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倒是很有意思的,既然盛世兄也再次动问,我合在一起答复,也请巡场兄参考。

我们这里酿酒的这个方法是沿袭的老传统,一直以来皆是如此,工艺的总得名称叫“老五净”,这三个字是音译,因为我多年以来,从没有找到哪一个酒老板能准确的给我写出这三个字,都是这么叫,但都不知道这是哪三个字,解释各不相同,jing字有的说是上面一个瓦下面一个曾,有的说是干净的净,也有的说是敬礼的敬,只好音译于此。另外提出的“用的什么工艺”问题,让我很难简单回答,因为语境不同,放在整个白酒行业来看,工艺有很多,但就我们这里只有这一个工艺,并不是说酿酒的掌握很多方法然后选择用哪一个,而是就只有这一个,所以不存在用那种工艺的问题。因为传承在先,后来研究酿酒的学院派给这工艺起了个什么样的学术名,我真的不知道,因为我也是跟着他们叫。但不管书本上它叫什么工艺,我只能用这里的语境来回答,这个工艺叫“老五净”。

也有网友百度后告诉我应该是“甑”字,因为他搜到相同的酿酒方法,人家就用的而这个字,小庙不敢苟同。虽然工艺相同,但这个字估计也是以讹传讹。这个字我也早见有人在用,但他用的对不对,我有怀疑。查了很多字典,这个“甑”字在南北方语系中都不会有jing的发音。因此小庙不认为jing字是这个“甑”,虽然它的意思中有蒸馏用具的含义,但读音和jing靠不上,同时五甑的话应该是指五个蒸馏用具,而蒸酒虽分五次但用的却是同一个锅,也不贴切。假如一定要有个判断的话,我愿意相信是“净”字,因为既然这是个工艺的名称,就应该指明这个工艺的技术特点,而不应该是指该工艺的用具。否则,只要是用五个锅,甚至是分五次蒸馏的都能叫老五甑了。而用净字的话就贴切了,老五净,老是指传统,五是指五次蒸馏,净是指每次都蒸馏的干干净净。干干净净,这个意思用在这里看起来很萌,但却准确,因为明确指明了工艺的特点,区别我下面再谈。

这个酒的做法的各个环节也都有叫法,比如前面我说过做大曲用的是“浓头酱尾”,蒸馏时用的是“清蒸清吊”,等等。在酿酒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也都有专用的名词,比如说,一池子酒要分成五次来蒸馏,第一锅蒸的是窖池中最上面的粮食,这一锅叫“头茬”,接下来分别是“二茬”“三茬”“四茬”,最后一锅却是另一个专门的词叫“池底”。顾名思义就是窖池里最下面的粮食了,这个池底是这一池子最好的一部分,香味特别浓郁。一个池子的五锅酒要倒在同一个缸里,这个也有专门的叫法,例如“强茬”“压茬”等等。虽然我并不全面了解,但也知道一些,可是只能透漏到这里,不能再说了。因为这是他们的行话,也就像江湖的春点一样,是人家的法门之一,假如一个买酒的到酒池子去了,人家有些话当着客人的面不方便说的就用这些春点来说,目的是多挣些钱,哪能让外行学了去呢。

池底这一锅酒最好,所以在当地几个人要包个池子的话,这一锅归谁也有约定俗成,例如我上一次包池子是我去找池子,垫资,总之是我来跑腿,那么这个池底这一锅就是我的。但也不是说完全的归我,而是在倒入酒缸时,我得留下自己满意为止的量而已,这个池底的酒味道最浓,这个味就是大家说的酒臭味啦。第一次送给大家的酒便是我与朋友合伙包池子得来的池底。所以有群友说后来的不如前一次的味道浓郁,这也是原因之一。

给大家团购包池子时因为数量大,恰好一个池子的量,所以在全部蒸好以后,把五锅酒都倒在一个大缸里混合了一下,没有像上一次那样把池底的留一些不倒,再把混合好的自己的那份倒进留了池底的桶里。但有了这次经验,我想好了解决的办法,今后再为酒友们找池子出酒时,把前面四茬酒早掐一小段,就是为了混合在一起时让池底的比例占比高一些,想来虽有不足,也差不到哪里去。

当然,哪怕相邻半米远的池子,一切工序同步,做出来的酒也有不同,同胞兄弟也相貌各异,没有任何两个池子的酒是相同的。所以酒厂出的成品酒需要调制,也是这个原因,为了统一口感,风格,把不同池子出来的酒调制成统一的标准。常相遇保证做到的是纯粹原酒,因此不同池子的酒一定会有不同,做不到以某一次的标准来要求永恒不变。

假如完全描述一下,我能得到的最好的酒,那就是用冬天浓头酱尾的曲在春天压池子到秋天,然后清蒸清吊,取池底的前面100斤,再窖存两年以上。但这个很小众,很小众。。。。。。。

至于“好像说很多烧酒工艺,蒸酒后的粮食,要重新回窖池发酵一段时间,再次烧酒的。不知道楼主的包池酒,只烧一次,是用的什么工艺。”这个问题可能是个误会,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纠正这个问题的提出。粮食在发酵前要蒸一遍,因为生粮食发酵不了,要把粮食蒸熟了才能混合酒曲一起发酵,因此误会可能是,他把蒸粮食的程序当成了蒸酒。

当然续蒸的工艺是有的,其实还很普遍,因为混渣续蒸能大大提高出酒率。这也是我要说明老五净为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净字的原因。据我的了解,混扎续蒸这个工艺的出现本身就有那么一点尴尬。老五净是每一次的蒸馏都把酒完全蒸馏干净,而续渣混蒸是把蒸过的粮食再一次入窖发酵,然后再蒸,这样牺牲的只是外行感觉不太明显的品质,却赚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呵呵呵。

但常相遇是清蒸,清蒸呀。这就好比,你拿着一碗红烧肉问我“你这条鱼,怎么和红烧肉不一样呢?”是呀,怎么会一样呢,鱼和肉本来就不是一回事嘛,你拿红烧肉来证明鱼不是红烧肉,这让我怎么回答呢。

甚至有酒友拿着混渣续蒸的酒与常相遇做对比,混渣续蒸的也是粮食酒,兑水也浑浊,烧碱也能合格,但为什么没有常相遇的香味浓郁呢?难道常相遇添加了香料?嘿嘿,哭笑不得!!!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混渣续蒸的如能和清蒸清吊的相同,那还需要用两个名词来代表吗?!

不说这个了,苦笑不得!!!

而配料的问题,估计网上不太好百度,呵呵。因为各家的配料都略有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让大家执行,所以也是各家的小秘密,我浅显的说一些,其实我能知道的也一定是能公开的,因为酿酒的告诉我的一定也是不怕别人知道的大概面貌。

先要阐述哪是主料,哪是辅料。群里曾有酒友问过,用的什么料,我不假思索就回答是小麦,但后来想想回答的不严谨,容易造成误会,借这个机会也说明一下。

多数酒友把数量大的当成主料,这是通行的认识。但我们其实把数量较小的酒曲当成主料,把数量大的纯粹只为淀粉含量的那一部分称为辅料。因为酒的好坏可以说百分之八十取决于酒曲,酒曲是重中之重,所以酒曲是主料。一个窖池的酒曲大概在八百斤上下,这八百斤中六百斤是小麦,一百斤豌豆,剩下的是大麦等等,酒曲以外是1000斤左右的红高梁,就是要蒸熟在下池子前要蒸熟的哪一部分。然后混合稻壳等等加进水压在池子里,最少四个月后才能弄出来蒸酒。

要严谨的回答一池子酒要发酵多久,虽然前面帖子已经详述了,这里再重复一遍也无妨,整体算起来,最少要七个月,因为酒曲也要事先发酵三个月左右才能用。我们在计算发酵往往忽略制曲的时间,而只从混合完材料压进池子的时间算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最熟悉却可能最陌生的酒 十八(作者:三圣小庙)事先声明,以下内容为转载,(一篇篇的来,大家觉得好的话我继续贴,献爱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