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画就人物谱,闲话也说《庆余年》


不管怎么说,这一部《庆余年》观看下来至少还算是轻松的。早上洗漱、吃早饭时pad放上一集,随意瞭上几眼,挺有意思。而作为一个艺术类传播平台,眼缘艺志自然会从艺术角度出发,搜集着剧中的艺术气息,结果寥寥。但作为一部闲来找乐儿的剧集,已胜以往很多,也无怪乎众多大腕儿云集剧中。

就在此时,一直关注眼缘的、我们远在加拿大的“三爷”给我们传过来一组《庆余年》的人物图谱。嗯~,眼前一亮,粗犷的写意风格却能把每个人物的特点集中引爆出来,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于是让三爷多画了几幅,只为过足眼瘾。却没想到每天再去看剧,竟然总想起三爷的画。再于是,经过三爷的同意,把这些人物图谱分享出来,以图众乐。

出场不分先后,每个人物配上几句话,形式不重要,说点想说的,大家想喷就喷,也来凑个热闹,放松,放松……

2019年末,一部《庆余年》彻底火爆了全网。笔者基本不追剧,暂且不论放映方在第一轮网络首播时的种种盘剥手段,从剧情本身,很多剧虎头蛇尾、逻辑混乱、表演做作,实在浪费时间。和每部剧一样,网上对于这部《庆余年》自然褒贬不一,说服道化良心剧的也有,说剧情四不像的也有,说主角光环普照也有,说势必会烂尾的也有,怎么说都好,至少这种热议的局面而引发的超大流量,是出品方、发行方、放映方都乐于看到的。

我觉得大可不必去带着繁重的历史观、教育观、甚至是科学思维去审视一部剧,只要你觉得合胃口,就去追,什么时候没劲了,就干点儿别的。国内的剧集无论是从剧本创作还是制作效果来看,已经发展得很快了。总不能来点新鲜的就说四不像,没有新鲜的就说没创意;剧情一旦出乎意料就是狗血,全程按部就班就是俗套。一部剧嘛,只是娱乐而已,没有娱乐到您,没准儿可以娱乐到别人。几个月后,下一部热播剧上映时,谁还有功夫嚼上一部的渣儿呢!

在这里再次严重感谢“东城张三爷”。一部剧,一组众生相,记录一段有趣的时光。我们来日方长!


认识一下“东城张三爷”

东城张三爷

生于80年代鸽子哨回荡在蓝天的北京,野蛮自由成长在嘈杂的胡同大杂院。世界对她来说,曾经就是五道口的打口带,小西天的电影资料馆,中戏小剧场的话剧和忙蜂的乐队演出。

写小文画漫画的稿费支撑她度过学生时代。经历过传统手绘动画的加工时代,也曾经以为以后的日子都会在ChinaDaily中国日报社的21世纪报编辑部做一个美术编辑。

东城张三爷

阴错阳差决定申请移民,当初和她一起移民的朋友都在申请过程中消失了,莫名其妙最后一个人只身登陆一片陌生的土地。

也经历了半工半读的生活,像一名留学生一样,努力学习英文适应不同的社会文化。曾经在多伦多最大的电影视效公司里工作,作为一名出色的合成师,当她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电影《水型物语》的片尾名单里,也曾经激动的泪流满面。

东城张三爷

几年沉潜,她似乎不再那么冲动又似乎不再那么执着。某日再拿起笔,开始创作,只是清清淡淡的觉得,只是这一次,不会再放下笔。反正失去的不会再拥有,现在拥有的也不一定永远在手里。

最近几年,她会是一名动画电影的角色概念设计师,也是自由插画师,还是那个世界。和她的那只慵懒的胖猫一起在阳光下,听着民谣,画着小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丹青画就人物谱,闲话也说《庆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