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诺贝尔不设立音乐奖?

文章来源:哎呀音乐 作者:王玥/Mr.251
近期,诺贝尔文学奖宣布了2018~2019年度的获奖者,来自波兰的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再次引起了大家热烈的关注和探讨。
有人感慨村上春树又陪跑了一年,也有人在为自己喜欢的文学家遗憾着。
诺贝尔奖自第一次颁发至今已100多年,至今在各界人士眼中都是至高的荣誉。
诺贝尔总共设立了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经济学、和平奖六项,每年在这些领域都涌现着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才,可是却没有音乐奖。  

关于诺贝尔不设立音乐奖的N个猜想


诺贝尔不但没有设立音乐奖,连他的自传中都没有提及任何与音乐有关的东西,难不成情敌是个音乐家?

我们一起来猜想一下诺贝尔为什么没有设立音乐奖。


音乐主观性太强


每个人的音乐审美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有心理元素,但也有物理和生物的客观基础,所以音乐的价值不可能用统一固定的标准去衡量。
众口难调,那么多有成就和影响的音乐家,该怎么选?


音乐是人的灵魂


我们常说音乐是人类的灵魂和依靠,并且有着永恒的价值,在西部世界里有一台词,“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并没有离开我们,他们只是化成了音乐的形式陪伴着我们!”
而灵魂无价。


音乐是一门神学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当科学发展到尽头,你会惊奇的发现,上帝就在那里。”而巴赫发表过一套「音乐神学论」
所以......


音乐太危险


我们都知道诺贝尔最开始是研究炸药的,他1867年发明出的炸药还打算称它为“诺贝尔安全炸药”,能把如此易燃易爆的高危品安全化,看来音乐太危险,有着人类难以掌控的能量。
还有个可能,难道在立遗嘱的时候忘了?




诺贝尔文学奖里唯一的音乐人
诺贝尔的人生中似乎从没有过「音乐」的存在,但2016年他却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位音乐人。


他就是用民谣影响了摇滚乐的鲍勃·迪伦,凭借《blowing in the wind》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首歌也是如今美国民谣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但这也很快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不少文学界的人质疑“歌词也能叫文学?
这个问题就连鲍勃迪伦也在问,他在自己的演讲词里这样写道;“如果有人告诉我,我有那么一丝希望获得诺奖,那我会认为这跟我能站在月球上的概率是差不多的。事实上,从我出生以后,几乎没有哪个获奖者是完全不受世人质疑的,我想我的获奖也会被归入到非常罕见的那部分。”   歌词能和文学划等号吗?
当然不能,但是鲍勃迪伦往往就是这罕见部分缔造者之一,就像他未能参加颁奖的举止,引发媒体热议,生怕他闹出拒领奖的大新闻。事后了解我们才发现他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巡演有约。鲍勃就像一个内心淘气又羞涩的大男孩,面对得来的嘉奖欲迎还拒,等终于来临时又精心准备了4000字演讲词接受了它。   或许音乐和文学不同,但是探讨的主题却可以一致,演讲过程鲍勃迂回地回顾自己与文学的关系。“我当然也有别的东西,我对世界形成了已有的观点、原则和感觉。我从文法学校里学到这一切,《堂吉诃德》、《艾凡赫》、《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双城记》等等,这些阅读给了你认知人生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理解以及衡量事物的标准。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这些书里的主题会出现在我的好多歌里。当我想写一些人们从未听过的歌时,这些主题就是根本。”   1957年的越战爆发,使得人们反思起来,鲍勃用者自己的表达方式唱了出来。就像深刻影响了他的一本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反战和人道主义是值得歌咏的主题: Yes,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炮弹要飞多少次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将其永远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即使被颁授了文学奖,鲍勃也始终是以一个歌者的身份,一个歌者看重的是歌曲本身。他所认为歌词是用来唱的,而不是用来读的。“我希望你们有机会听到这些歌词被唱出来,在一个角落或者在唱片上或者无论现在什么听歌的方式。”演讲的最后鲍勃引用了荷马的话:“缪斯,请赐我灵感,让我唱出这故事。”再结合委员会“在伟大的美国歌唱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的致辞,发现了吗?这位面对质疑的机智大男孩其实是在跟你解释;“嘿,一旦歌咏,歌者便与诗人无异”
音乐和文学其实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被科学耽误了的音乐家们
  虽然诺贝尔没有设立音乐奖,但诺贝尔奖的众多获奖者们都酷爱着音乐,特别是那些天天钻在实验室里和瓶瓶罐罐打交道的伟大科学家们,音乐对他们来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音乐才子:马克斯·普朗克
普朗克是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191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提出的量子论(旧)理论彻底改变人类对原子与次原子的认知,一生发表了215篇研究论文。


而生活中的普朗克其实是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发烧友。


从小就有音乐天赋的他不但弹得一手好钢琴,还精通手风琴和大提琴,曾经在慕尼黑学生学者歌唱协会上,他还为多首歌曲和一部轻歌剧作过曲。

中学毕业后,他曾在音乐和物理上进行了艰难的抉择,最后他决定还是把音乐当作爱好。



而后他将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而音乐则是陪伴他一生的精神伴侣。
“我所受的音乐教育对我的事业助益良多,它让我更具创造力,我认为在学习如何成为音乐家方面取得的一点点成功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


生活中的他经常会举办音乐家庭聚会,和朋友们弹弹琴、聊聊音乐。而他音乐上最为默契的搭档是我们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2.拉了一辈子小提琴的爱因斯坦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史上神一般存在的天才科学家,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三大贡献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爱因斯坦承包了三分之二,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爱因斯坦除了把一生奉献给了物理学以外,其实他还拉了一辈子的小提琴,有着很高的音乐造诣,他曾说过,如果没有成为科学家,他肯定会做一个音乐家。



四岁才开口说话的他和同龄人相比显得笨头笨脑,被同学嘲笑,甚至连老师和校长都说“这孩子以后绝对不会有出息”,这话像根刺一样扎进了爱因斯坦的心里,他开始变得自卑。


爱因斯坦的父母有着非常高的素养,而且都喜欢音乐,他的父亲告诉他“音乐是能够治疗人生伤痛和绝望的最佳良药” ,于是在爱因斯坦6岁的时候开始教他学习小提琴。


爱因斯坦的音乐天赋很快就显了出来,由于小提琴拉的很好,他开始登台表演,收获了无数掌声和认可,那些嘲笑和看不起他的人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这也让
父亲对他说“其实你非常优秀,不论怎样你都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 


爱因斯坦后来还学习了和声曲式和作曲,他酷爱着莫扎特和贝多芬,并且可以用小提琴演奏他们曲子,在生活中会定期召集朋友举办室内音乐会,和他的好友普朗克经常一起二重奏。
3.梦想成为音乐家的海森堡

沃纳·卡尔·海森堡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哲学家,也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193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早在他四岁那年他就可以看得懂乐谱,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


他当时的梦想是以后成为一位音乐家和钢琴家,虽然后来,但音乐对他的启发一直影响着自己对科学的研究,据说正是音乐受乐理论中泛音振动的频率是基音振动的整倍数的启发,海森堡便做出了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频的实验。


除此之外,曾获得过诺贝尔医学奖马丁·查尔菲14岁就开始学习吉他,热爱音乐的他后来还成为了作曲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托马斯·苏德霍夫还是一个专业演奏巴松管的古典乐爱好者,他们都在音乐中收获了对自己科学研究的启迪。


虽然诺贝尔没有设立音乐奖,但音乐却用着它独特的能量影响了每一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的音乐爱好者们。
学音乐到底有什么用? 它虽然不能改变所有人的人生,但可以让你拥有更好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诺贝尔不设立音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