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家长hold不住情绪,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撒完气又后悔?

近日在高速公路上演了“父亲因超载被查,怒将亲儿子摔在地上”一幕,事后了解到田某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得了绝症,急着要去给父亲看病,又怒又急之下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最终基于现实及人情交警决定对其放行,事后他心理也很后悔,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他虐待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感到没有安全感,孩子大声哭喊,“爸爸,不要扔下我。”

亲爷爷打得孙女鼻血直流,怎么能忍心?

更有暴力的家长居然下狠手打孩子,在某超市一个小女孩儿被一男子连续狠狠打了两巴掌,鼻血直流,而打人者居然是孩子的亲爷爷!

孩子身体的伤远不及心里的伤痛

事后这位爷爷事后也感到后悔和自责,但对孩子施暴的行为将对她幼年的心理产生极大的阴影。

有很多家长说,“本来我脾气挺好的,和同事朋友相处的都不错,但对孩子总是控制不住发火。”

也有的家长说,“要是孩子不淘气,不调皮,我就不会发火,发完火之后我也很后悔。可孩子偏偏就是不乖,总是惹我发火。”


人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呢?

一、控制不住情绪是因为原始脑的驱使

其实在发火时,是我们的大脑发生了变化导致愤怒的情绪这么难以控制。

丹尼尔.西格尔曾在《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中说到“掌中大脑”的知识,我们可以把大脑想象成手掌,右手大拇指合在掌心,从掌心到手腕的部分代表脑干,是大脑中最为原始的部分,也称为“爬行动物脑”,也称为原始脑。

脑干是大脑中发育最为完整的部分,主要任务是保障身体的安全。掌心被称为中脑,负责存储记忆,脑干和中脑这两个部分连接身体的意识和情绪的反应,属于第一反应区域,当大脑被脑干和中脑掌控,我们的行为是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出的反应,是最原始、本能的反应。

现在让我们把四根手指并拢,包住大拇指,手形成一个拳头的样子,暴露在外面的四个指甲盖,便处于“前额叶皮质”的位置(眉毛后面的部分),这里被称为理智脑,关心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实验证明当人的情绪平静时,理智脑会联合脑干和中脑一起运作,此时会比较理智,然而,当人很生气时,理智脑罢工了,相当于四指打开了,露出了你的大拇指,也就是露出了最原始的一部分,此时你做出的反应便是应激反应,可能是攻击、可能是逃跑等。

所以当我们和孩子生气时,只有我们自己先冷静下来,孩子才会跟着冷静下来,这也是一种镜像反应。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前一秒还能和邻居有说有笑,后一秒打开家门就立马变了一副“嘴脸”,冲出门时还深情款款喊宝贝的孩子一顿狮子吼,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引发的不良情绪可能因素:

1、外部触发器

《不吼不叫》一书说把人的情绪发泄比喻成放鞭炮,如果说外部触发器只是炮仗的那个导火索,那么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就是炮仗里的火药。人一旦发生不良情绪,就容易翻旧账,联想起以往的很多使自己难过和不开心的事情。

比如,你看到爱人的内衣扔在地上,开始想“我说什么都当耳旁风,一点也长心”、“他一点也不能体谅我的辛苦”、“他一点也不关心这个家,我怎么找了这么一个冷酷懒惰的人呢?”等伴侣一进门时,酝酿已久的想法和情绪爆发冲他大嚷嚷,弄得伴侣一头雾水,心想,又发什么疯。

2、已经习以为常

很多时候人在发泄不满情绪时,自己不觉得说话的方式和态度有什么不妥,周边的人可能出于包容、忍耐、迁就的心态不与自己计较,久而久之得不到反馈,发泄不良情绪就变得习惯成自然。

当爆发不良情绪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它就变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就像早晨起来刷牙,进门换鞋一样,如果每天以这样的方式和别人沟通,就会让你身边的人痛苦不堪。


3、原生态家庭影响

在有些家庭里,暴力发泄代代相传,当我们是孩子时,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来了解这个世界,如果父母经常性爆发不良情绪,我们也很可能会自然地朝自己的孩子发脾气。

虽然我们也想努力保持平静,但遭遇压力时,由于童年经历爆发情绪就会成为默认配置仔细回想下当你被激怒,大吼大叫不受控制时,你的声音和行为里是不是有自己父母的影子?

4、情绪积累,迁怒于人

人们情绪爆发其实就像是看上去的冰山,导致爆发其实有深层次的原因和诱因,比如身体状态差、糟糕的心情、烦心事等,这些不愉快的事件及情绪不断地积累。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碰到更糟糕的事情时,情绪就会一触即发,而迁怒于人也是情绪爆发的原因之一,比如你在领导或同事那受气了,回到家看到孩子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孩子自然成为了你的出气筒,把满腹的委屈化成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无辜被牵连,对家长情绪无常的表现感到害怕和恐惧。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中指出,在中国心理学者最新完成的调查研究发现,儿童虐待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短期和长期的不利影响,包括改变大脑的功能和结构,增加抑郁、焦虑,攻击和危险性行为的风险。


二、家长对孩子暴力行为的后果

当我们大发雷霆时,始终观察着我们、把我们看作唯一依靠的孩子,眼见最爱的父母失去控制,会感到恐惧,会满心怨恨,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虽然这种影响不会马上呈现出来,但会在孩子的心里埋下种子。

很多孩子在青春期突然发情大变,也是因为在孩子在成长期受到家长暴力行为的影响,才使得他们在青春期时状况百出,不受大人的控制,而当家长向孩子倾泻怒气之后,看到他一言不发、精神涣散又或者满怀怨气,也会陷入愧疚、自责、自我怀疑,甚至绝望之中。经常受到暴力行为对待孩子的特征:

1、缺乏自信

家长经常性的发脾气会使得孩子的自信心受挫,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这样的思想会进一步影响其做事的行为,做什么事也可能做不好,越觉得自己不行,就越做不好,陷入恶性循环。

2、缺乏耐心

因为父母的这面“镜子”,使得孩子与父母一样变得缺乏耐心,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表现出相似的行为,缺乏耐心去处理问题,容易变得冲动。

3、变得懦弱

如果处于暴力对待环境中的孩子,在自信心受挫的情况下会影响其性格的发展,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变得容易畏惧或是抗拒、退缩,性格变得懦弱,不善与人沟通和交流。

4、变得叛逆

与懦弱心理相反的是,孩子可能还会因为家长的暴力行为而产生叛逆心理,与父母对抗,你越不让我做的事情,我越做,就是要和家长对着干。

5、以暴制暴

当孩子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如果与对方不能达成一致,或者受到别人的反对,可能就会引发其暴力行为,因为小时候父母对他就是这样,所以他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

《不吼不叫》的作者罗娜·雷纳曾总结,导致我们吼叫的诸多原因:外部触发的原因,例如孩子哼哼唧唧的抱怨;内部触发的原因,例如个人感到焦虑、失望、害怕等,以及身体健康的原因如缺乏睡眠;家族遗传,自己就是被父母吼大的;父母和孩子气质的差异……每一种原因都会对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形成负面的挑战。

家长无缘无故地把孩子当做“出气筒”,在他们身上肆意地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也会渐渐变成 “施暴者”。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将孩子当成“出气筒”呢?


三、学会控制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为人父母是一场持久的修行,虽然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但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失去控制,对年幼的孩子吼过,只不过有人偶尔为之,有人成了习惯。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宣泄怒气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没有任何好处,它可能让你更加愤怒,让你沉浸在生气的态度中,学会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可以分几个阶段做准备:

(一)预防不良情绪的发生

1、与家人约定监督自已

很多时候人在发脾气时是无法自我察觉的,可以与家人们达成一致,约好使用一个方法提醒自己,当自己控制不住情绪,有发火的苗头时,对方要及时地提醒。

比如妈妈容易对孩子发脾气,与孩子约定当看到妈妈的情绪不好时,孩子可以用“掌中大脑”的手势来提醒妈妈,伸出四个手指让妈妈看,表示妈妈现在的大脑盖子打开了,正在发怒中,此时家长要有警醒的意识。

2、学会识别并处理压力

肌肉紧张、经常头痛,身体不能放松,有时觉得很委屈,有时就想大哭一场,或就想自己呆着等表现,这些都是压力过大或负担过重的症状。而对于父母来说,感觉沮丧难以承受,时常精疲力尽,或对孩子感到愤怒或怨恨时,会有强烈的内疚感,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可能会很难与别人讨论这些令人烦恼的想法和感受。

这时要及时发提醒自己去做出改变,帮助自己感觉好起来,父母也需要归属感,花时间滋养自己,会为每个人都带来改变。

3、避免安排过多的活动

大多数父母都竭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具有丰富的成长环境,想让孩子多学习和发展重要的技能,所以家长们给孩子报了很多亲子课程、游泳课,音乐课等等。但父母们常常发现自己的生活状态,经常是带着孩子匆忙地从一个活动奔向另一个活动,尽管这些活动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是愉快的,新鲜的。

家人们经常在忙碌之间,变得急躁又疲惫,和孩子的关系也会变差,其实孩子需要与父母情感联结的时间,远远超过他们对丰富刺激的需要,父母和孩子相互依偎,一起在地板上爬,或者读一本书上要比参加各种活动更有价值。

4、定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父母也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把心思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是天生的敏感家,他们会感觉到情感的力量,一个精疲力尽,满怀抱怨的父母,不会帮助孩子成长,并且会渐渐耗尽所有家庭成员生活中的快乐。

要找时间去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有活力和快乐的事情,无论是骑自行车、打球、还是唱歌,爱好和锻炼对你的心理和情感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自己的健康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会成为一个拥有耐心的父母,从而减少对孩子发脾气的情况

很多父母大多时候会说,现在太忙了,等有时间的吧,但是以后永远不会到来,每天利用10分钟做你喜欢的事舒缓压力和情绪,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二)感知到有不良情绪时要即时处理

1、积极暂停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对父母来说,当你感到自己陷入了“动物脑”的状态,最好的行为就是“暂停”,避免做出伤害别人的行为。

可以在家里找一个喜欢的地方,可以是卧室的一角,可以是花园里的角落下,也可以在书房里,并把它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给它起个名字。每当你生气的时候,去舒适的小天地里待一会,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等感觉好起来了,恢复理智脑的状态了,再去处理问题。

注意当我们需要暂停时要和孩子互动,不要掉头就走,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分不出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我们应当和孩子说清楚:“我现在需要冷静一下,我等一会儿再来找你。”让对方知道,我们是在积极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在报复或是逃避。

2、愤怒选择轮

在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负面情绪,但我们可以积极地想办法控制它,有时人陷入一种情绪时常常无法自拔,这时可以运用“愤怒选择轮”,学会关注问题的解决,学会疏导矛盾和情绪。

当你情绪不好时,你喜欢做什么事情,并且做完后感觉会好一些呢?可以准备一个圆形的硬纸板,用笔划分成若干份,把能够使你心情变好的事情都写在上面,比如吃一顿美食,跑跑步,买件新衣服等,然后在上面放一个可以转动的指示标,放在家里明显的地方。

当你感受到心情不好时,就可以转动选择轮,指示标指到什么事情时,就立刻去做这件能让你开心的事,及时地调整情绪。

(三)当发泄不良情绪后要及时补救

1、自我同情和接纳

在控制和减少情绪爆发的路上,自我同情是一个核心环节,即理解并原谅自己,而不是自责,自我同情不是找借口,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真正接纳自己所有的感受。

如果你的朋友对孩子大发脾气后,痛苦地向你诉说,你会揪着她的错误,不断地批评她吗?相信不会,而你会认为,她虽然犯了错,但仍然是个好妈妈。

你能够理解她的感受,会给她提出改正的意见,鼓励她有勇气继续前行。其实如何向朋友表达同情,就向自己表达同情,一定不要太苛责自己,改变习惯是艰难的,不要期望一夜之间彻底改变。

2、与孩子及时修复关系

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当你冲孩子发火后自责不会使问题变得更好,要及时想办法修改与孩子的关系,不要让伤害变得更深。

当自己冷静下来后,要真诚地与孩子道歉,面对自己行为以及对孩子带来的伤害,请求孩子的原谅,同时表达出对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对孩子行为的感受,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做通常都会得到孩子的原谅。

3、追踪记录情绪

反思是修正的第一步,而记录发生的事情,是改变的有效工具,追踪记录可以增进你对自己习惯和反应模式的觉知与接纳,继而做出改变。

在情绪爆发后及时地记录,比如事件发生的过程,当时自己发脾气前的状态及反应,还可分析情绪爆发的原因,是自己心情不好,还是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引发的?并进行自我反思,发脾气会造成什么后果,孩子的行为有改善吗?

追踪记录的目的是要寻找一个时刻,一个因为孩子行为引发的,并转化为一种激烈的、不受控制情绪的那个时刻。如果能在情绪变得激烈前,就注意到自己身体与内心的反应,就可能在情绪激化、损伤亲子关系前使自己平静下来。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你情绪的垃圾桶,当家长们发现自己频频陈孩子当成”出气筒“的时候,不妨反省一下自己,这样的行为能够教会孩子什么?

社会学家弗里曼认为,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弗洛伊德认为凡事都需要从原生家庭里面去寻找问题根源,它决定着人的情绪、人格和行为,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压抑的结果。

四、不要忘记初为人父母时的初心

当孩子降生时,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待就是平安和健康,但随着孩子长大,家长对当初的心境已不再满足,而是对孩子有了诸多的要求,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攀比,当孩子做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会很失望甚至是责骂。

网络上分享过一个公益视频,对几位妈妈进行调查,阐述孩子的表现,并询问“如果满分是10分,你给孩子打几分?”

“特别不好,他总喜欢用袖子擦嘴巴”;“一天要哭五六次,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哇哇大哭“,“真的很生气,在他不听我话的时候”。

家长们纷纷表示对孩子的表现都不十分满意,有的打5分,有的打8分,但反过来,让孩子们给妈妈打分,妈妈们看过调查后都很惭愧,热泪盈眶。问到孩子们妈妈的表现时,孩子们是这么回答的。

“我放学回家就是要妈妈抱”、“妈妈烧饭给我吃很辛苦”、“妈妈变老了我会很伤心”。

即使妈妈曾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自己,即使妈妈曾发脾气怒吼过自己,但孩子们还是都伸出双手,异口同声地回答"10分!" 最后一个小女孩甚至给了妈妈打了“一万分”。

孩子们没有犹豫,没有思考,坚定地回答是他们对妈妈的信任与无限的爱。在电视机另一头的妈妈们已经热泪盈眶,或许孩子不是十全十美,但在他们的眼里,妈妈永远是近乎完美的那个人。

哲学家、文学家周国平《宝贝,宝贝》一书中说,“迎来一个新生命,成为人父人母,是人生中的一段无比美妙的时光。”

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将你当成世界上最依赖、最信任的人, 而当孩子还不能完全独立时,家长就是孩子的全部世界,是孩子们带你领略生命的奇妙与感动,这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体验。

孩子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虽然缺乏逻辑和语言表达,但他们有颗纯粹爱你的心,所以当家长们对孩子的行为看不惯,要发脾气时,请想想在你自己小时候,最希望父母怎么对待自己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多少家长hold不住情绪,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撒完气又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