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 out is in " 和“把自己作为方法”-项飙和吴琦谈话集读后感

图片借用《出路是心路:一行禅师英文书法集》的封面

“the way out is in”,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的法语,

为面临现实压力和意义感缺失、精神困扰的现代人,开出了一剂良方。

不愿变成“空心人”、想要走出困境的路,得向内寻找,改变的方法途径也在自己的身上,请练习令自己的身心合一,立足当下,去找到真正的(属于你的)智慧和力量。

如果从禅宗的角度来理解“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是一条可以无限延伸、求真求实的道路,不断打破自己的局限和错觉、迷思、障碍、藩篱,即有机会开启新的空间,尝试以更加开放、广阔的视野,去打开自己的心,也去接触更大天地的方式。


照片借用《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的封面

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这本书中,人类学家项飙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生活的每一天”。他更多是在对迷茫困惑中的年轻人表达和建议,他也好像在做着解释和翻译的工作,试图让生活处境不同、持有不同观点意见的人之间增加一些互相了解的可能。更多的了解就有可能带来一些彼此的理解和促进相互探讨的机会。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都少不了以理解作为基础。没有理解,就没有真爱。

事实上,改变自己或“改变自己生活的每一天”并不容易,哪怕只是改变一点小习惯。比如回家后,你是首先把洗漱这一套都做完以后,再去做其他休闲事宜,累了就可以直接上床休息了;还是脱外套、换鞋、简单洗洗手脸,就开始玩耍娱乐,直到时间太晚不得不睡或者瘫倒在沙发上不想动了,才天人交战还要不要去认真洗漱完再睡?(假如你进门已经累得不行,眼皮直打架,或者还有人洗完就清醒了反而失眠的,这些情况不在此讨论范围哈,怎样做好你自然明白,请见谅了。)

所以,(我也观察到)有一些商品,就是发现了人们的弱点或者说所谓痛点,来做营销卖点的:同样是奶茶,包装和宣传上打出“低卡”奶茶可能就比较好卖,懒得洗脸的有抽取装的洗脸湿巾,明明冰箱里还有食材或者下个楼走几分钟就有便利店/食堂,也要手机上点外卖送餐,......

当然,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分工日渐精细的生活设施服务,给人们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便利并不是坏事,但其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快捷和省事儿真的就让大家的生活都变得更好,身心更加安适了吗?

可能也取决于大环境下每个人具体的选择、做法和生存方式、感受生活的心境态度。

请容我举两个可能有点极端的对照例子,都来自近日亲眼见到的情景:

一是在咖啡店里,两位创业公司的职场人(一位是主管市场方面的,一位是财务负责人)

在周末下午的间隙开会,大概是数字不理想,不好向投资方交代,两位商量对策,说着说着就都起急了。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就是没人干哪!”“你看,这不是我原本计划里都写的有啊” “得看结果说话,......必须要解决!......我不管....... "

然后女士开始向外走去打电话,过了一会其中的男士也接到电话急匆匆地起身去接小孩了。那位女士回到咖啡厅内继续打电话,吩咐下属落实刚才谈的事,言辞比较严厉。电话打了好久,仍然没打完时就把笔记本电脑等一股脑儿塞进包里,继续边走边打着电话离开了。

只剩他们点的两大杯咖啡(基本没喝多少)和瑞士卷(包装打开了被挖出大约一口的小缺角,截面呈现吃掉十分之一的饼图)如道具般摊在桌子上,直到被过来整理的店员扔进垃圾桶;

二是坐在路边花坛沿上歇息的一位拾荒人,旁边摆着好多个捆扎着摞在一起堆得很高的袋子,大概是他一天下来的收获。他在悠闲地抽一根短短的烟,吹着晚风,还有葫芦丝的音乐声在播放,天稍有点黑我没看着,不知道是出自他随身带的手机还是收音机。

当从他这边路过的时候,感到那个氛围是有点欢快的,我都被感染到了。

(春天的风这样柔和温暖,好舒服。)

前面的两位显然物质条件是比较好的,但当时状态是着急和愤怒的,压力大也无暇品味咖啡蛋糕的味道,他们试图在周末兼顾办公和家事,把每件事都挤进日程表里(反正只有一张时间表)。

而后面的那位拾荒者,按照大众通常的看法属于边缘人中的一位,生活条件简陋。他可能就是风餐露宿的流浪着的人(无意人为美化他的生存状态和可能会遇到的现实艰难),但那个时刻的他,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也是自得其乐的在享受生活的一个人。

居无定所的人,找到一处小小的床铺,抑或在室外长椅上、地下通道里席地而眠, 和锦衣玉食(或者换一种描述财务自由)仍然忧心忡忡、辗转反侧的人,谁会安稳地进入梦乡呢?

人的享受生活与否,不同人的不同时刻的真实体验如何,物质条件和精神上的快乐满足程度并不一定是绝对正相关的。

理论上,只要拥有了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人们就有机会去感受生活中的精神上的快乐。

那现代人,我们和身边的人,是更容易快乐,还是更不容易快乐了?

假如每个人难免有烦心事,那有没有可能也经常留意下自己的心情,在日常生活里发现乐趣。

比如请给自己几分钟,喝杯茶(亲自冲泡再喝的感觉特别棒),或者到外面走一走,看看附近新开的花,跟遇到的人聊几句;做下放松眼睛、舒展眉头、微笑的练习, 放下手机安静地呆会儿;抱抱你的毛孩子,给Ta挠挠肚子,胡噜胡噜毛儿(估计这条受欢迎的几率最高了,缺点是太容易超时,笑)。


昨晚散步,看到了还在营业中的店铺和前来买食物的人,也有来取餐的送餐员,食物的种类和价格、售卖者和吃东西的人的状态、食物的样子、柜台环境等。

这家麦当劳和里面的人,街角小食窗口和来买东西的人,711里的货架和夜晚到访寻觅的人,这些都是在活动和变化着的。每个出现的人,真实而具体。

照私人的理解,无论现实是否如意,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回到自己身上,落到点点滴滴的力所能及的具体事情,随时可以观察、感受、探寻自己所处的真实世界,特别是觉察自己当下的身心状态和行为。

通过个体的观察、行动方式、选择和实际体会,去获得经验教训,积累出足以带领自己继续行进的心得,为自己创造赋予出每一天每一刻的生命意义来(之所以重复使用了“自己”,是基于每个人可能不一样,但也都值得尊重)。

也不妨自问:我们准备好改变自己的内在了吗?准备要改变自己在生活中的具体做法和方式吗?

不管此时境遇如何,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改变自己的视角,尝试倾听和体会他人的不同立场和观点,看到更加真实和鲜活的世界,与别人互为彼此的老师和学生?

如果我们想选择爱而不是恐惧或隔阂,可以怎么做?

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实验场,不必担心出糗或做得不够好,多去尝试。

这样走出的每一步,都必要,也重要,没有任何的生命体验是白费的。

"没有通往幸福的路,幸福就是道路。

There is no way to happiness. Happiness is the way."

——一行禅师

每个人定义的幸福可能不一样,如果让自己成为真实、丰富、美好、平安和喜悦的,这即是生命的目的,那么自身自心也就是实现的方法和工具了。

所谓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也唯有在自己身上获得统一平衡,才可自洽,不至于迷失--错把手段当作目的,并一路狂奔或被人群裹挟着就忘记了为何出发要去哪里。

最后,记录下朋友告诉我的一件她经历的事情:当时她正要穿过一个大操场,忽然有位大爷远远地冲她挥手,并喊着:“姑娘,你走错了!”,然后我朋友也大声地回应说,“您怎么知道我要去哪里” 。再然后,她就继续穿越了操场,去了她要去的地方。

这位大爷应该是好心,也有可能认错人了,但我朋友的做法多酷啊,不愧是她。

愿所有人在向着各自目标行进时,若感到疲累了,也能够有停一下休养生息的意识和机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从站着的脚下这一小方土地,感受坚实和支撑(所谓的接地气),承接到大地母亲的滋养,学习她的无私、开放、慈爱、包容和耐心、永远能够复原的能力,长养和珍惜自己的精气神(身心健康),也保有心情仰望满天星斗,去发现夜空及周遭的美好和神秘。

希望每一个人都享有快乐和快乐之因。

把自己作为方法,观察外部世界,也不断地行走和开启这条“in"(认识自己,向内在走)之路,去觉察和实践,乐于改变自己,这可能就是改变小世界的起点,愿自勉之。

首发于公众号:小叶子看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the way out is in " 和“把自己作为方法”-项飙和吴琦谈话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