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祸不单行的日子里,我突然读懂了朱自清
文/导数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父爱伟大如山,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父亲的形象刻在那里,虽不是时时刻刻都记得很清晰,但每每想起来时心头总会涌起热切的想念。对于已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多的朱自清来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记述的是他生活中一段“祸不单行”的日子。在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职位也交卸了,家里不复往日,呈现出了萧条的景象。等到丧事办完之后,朱自清与父亲同行,父亲要去南京谋生路,而他要回北京念书。即便车行的都是一个方向,但毕竟终点不同,总是要说再见的。
本来临近分手的时候,父亲和我是说好的让我自己独自离开,他有事就不来相送。但因为不放心他还是来了,忙前忙后的样子让朱自清觉得有一些厌烦,可最后在看着父亲越过轨道去买橘子的蹒跚背影时还是忍不住淌下了眼泪。
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起过朱自清了,就像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起过我的父亲一样。其实在很久以前,我还是个毛头小孩的时候端起课本读起朱自清的这一篇散文,没有共鸣也没有多余的想法。
老师说,这一篇文章是描写父爱的文章的典范,这个背影意味深长。当时的我似懂非懂,大概还是年纪小的缘故,记住的只有朱自清父亲滑稽的攀爬月台的样子。
可真的等和父亲别离的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我才真实的读懂了朱自清,读懂过了背影之下浓浓的父爱。
我从初中开始就和父母分开一个人去了外省读书,母亲倒是会时不时打来电话,抽空来学校看望,父亲因为工作忙,并不常来看我。说不想念是假的,但是那种想念非常的浅薄,准瞬即逝,一口茶的功夫就烟消云散。这种想念说到底是在表不在里的,我想大概是我本来就和父亲并不亲的关系吧。
仔细想来,我一年和父亲真的见不了几次面,说不上几句话。更多时候,父亲更像是一台绝对智能的取款机,需要钱的时候输入语音指令就可以了。
虽然听朋友们聊起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有多亲密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羡慕,但转眼又想,虽然父亲陪伴我的时间并不多,好在我的零花钱是从来不少的。
我想要的,父亲都会毫不犹豫地给我。
记忆中父亲唯一一次对我说“先不买”,还是我想要入手单反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一心想要学习摄影,觉得自己以后一定会成为摄影大家。我本以为父亲会很支持我,可等我告知他那台相机的价格在五位数之上时,父亲沉默了。那是他第一次拒绝我的请求。我很不理解,我不知道为什么平常要钱吃喝玩乐的时候他都痛痛快快,可等我真的要办正事的时候他反而拒绝了我。
为此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主动和他联系过。
那些年父亲和母亲的感情一直都不太好,两个人一直在为离婚的事情争吵不休。后来我才从母亲那里得知,这两年,父亲做生意不仅亏空还欠了很多债。因为欠债怕债主追上门耽误我和母亲生活的缘故,本来一直不同意离婚的父亲最终还是和母亲妥协了。
这种经历似乎和朱自清描述的场景有一些相似之处,同样是父亲失业,同样是祸不单行。
高考后的第一天父亲来请我吃饭,他说庆祝我终于解放了。那是时隔半年我第一次和父亲见面,看到父亲的脸时我略微有一些惊讶。
父亲消瘦了许多,和我记忆中意气风发的父亲相比要沧桑了许多。从前我总觉得父亲有神奇的驻颜术,可就短短的半年,时光就大刀阔斧的对父亲下手了,没有一丝的不忍。那顿饭父亲和我聊了许多,聊到了人生规划,聊到了我和母亲的近况,聊到了高考前魔鬼一般的备考生活,唯独没有聊到父亲的生活过的怎么样。
父亲没有说,大概是觉得没必要和我一个孩子抱怨这些。我也不敢问,我猜大概也是过的不太好的。
“孩子,你要学会长大。”这是那天父亲和我说的最后一句话,说完他又骑着他的小电驴走了。我看着他的背影在昏黄的路灯下显得格外寂寞和萧索,看着他逐渐的消失在路的尽头。
我把怀里抱着的东西又搂紧了一些,眼泪不自觉地流出打在手背上,我本来想抬手擦掉眼泪,可浑身地力气却是突然被抽离了一般,只能蹲下身去寻找平衡。
和朱自清不同地是,我怀里抱着的是那台标价五位数的单反相机而不是橘子,此时此刻,我倒希望那是一斤朱红的橘子。
这件事情过去了很久,和朱自清的《背影》一样,也毫不例外的逐渐淹没在了记忆汪洋之中。
直到某一天上课时老师突然讲到了朱自清,提到了他的散文,我才想起来朱自清在文中描写的那一个背影。
直到某一天,我被要求拍一张路灯照片的时候,从取景框往外看去,是不见头的黝黑小道上淡淡的撒着一点点的路灯,我总觉得这个画面少了什么,那一刻我才突然想起了父亲的背影。
思念于是如洪水猛兽般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