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放弃学了七年的专业进入互联网行业?

文|韫水    图|网络

01

我,一名历史学硕士,学了七年的历史专业。原本我以为我的人生路线会是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然后找一所高校任教,每天看看书、写写文章、就算有科研压力,但是痛并快乐着也不错。

为了心中的梦想,在进入硕士学习之后我就开始准备:选定了自己想读的方向以及想要报考的导师,还去跟着老师听了一学期的课;努力做研究,申请了学校的项目,研究生期间发了两篇学术论文,连拿了两年的国家奖学金;每天定时坚持被英语单词;认真准备毕业论文,最后完成了十万余字的硕士论文,还在答辩中获得了“优秀”。

一切看起来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就差最后的一哆嗦了。然而,在研三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结,我决定放弃这个既定的路线,去为自己开辟一个全新的路径。这就像粮草兵马都准备好了,但在战斗打响之前突然弃战了,但至少现在,我并不后悔。

02  

事情的转折点是研二暑假的上海之行。当时,为了去上海档案馆查阅论文资料,我坐了17个小时的硬座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然后在上海待了一个月的时间。

在魔都的那一个月,让我有了时间独处,也有了时间重新审视自己。

因为住宿、饮食都是完全的自费,为了尽快阅读完资料,当时只要档案馆开馆,我都会在工作人员上班之前就等在门口,然后等到下午他们下班的时候赶人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椅子。日子每天都是那么单调的度过,白天的时间基本都是在看档案、看档案、看档案……有时实在累了就会向窗外望望,目光所及,是黄浦江对岸的高楼大厦。

或许是日子的极致单调,曾经并不怎么在意的大楼对我却有格外的吸引力。我会想,大楼里面的人在做什么?他们应该都是职场精英吧?他们都经历过什么样的挑战,又见到过怎样精彩的世界?他们的世界,我是不是永远没有机会见到?可是我真的想经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啊!

而查阅档案的日子,一边是学位论文带来的压力,一边又让我似乎看到了以后的人生。如果我选择学术的路径,那么我要接受的现实可能是,我今后人生的大半日子都是这样单调地度过的。不知为何,曾经一直追求精神富饶地人,在那时,眼前出现的场景却是贫瘠。我不禁想,难道在过去人生的20多年,我从来没有认识过真正的自己?从来没有明白过内心真正的渴望?

在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漫步在外滩黄浦江畔,外滩恢弘的西式建筑让我着迷。那些外观看似冰冷的建筑,却似乎散发着一种历史的迷情。我敬畏每一个历史的参与者,而同时,我似乎也不再甘心仅仅做一名历史的咀嚼着。

一边被外面的精彩引诱着,一边是我对自己所做事情的质疑。在内心你深处,我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人。我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是能为他人带来一些美好与价值的。

对我而言,历史的意义在于求真,但是我阅读史料的体验告诉我,求真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我们只能去尽量接近真实,却难以还原真实。所以,我所做的研究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我费心费力写的文章又有多少意义?对于这些,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怀疑一旦产生,坚持的勇气就开始溃散,直到最后,我主动放弃。

尽管我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怀疑,但很庆幸,我身边有人对史学的价值,对做学问持有坚定的态度,不管是早已成名的学者,还是在努力成为学者的硕士、博士。他们的坚持让我敬佩,而我,似乎是一个不小心走错片场的人,既然如此,我的退出,对学术,对自己都是一种放过。而进入职场之后,我更加坚定自己当初选择的正确性。

03

放弃考博之后,我开始考虑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想要从事怎样的工作。如果从事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职业,那我似乎应该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但是我又害怕一成不变的生活会消磨掉自己对未知、对未来的渴望。所以我放弃了。

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发现我对新的东西总是容易着迷,不管是新的事物,还是新的知识。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新的东西刺激我,我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否已经处于停滞的状态,并为此感到深深的不安。而互联网行业恰恰满足能够满足我求新的欲望,所以成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也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转眼间,工作已经将近一年,这一年的经历告诉我,我的选择没有错。因为跨行业,因为工作的要求,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努力的成长着,学习的主动性甚至超过了当初在学校的时候。或许,这一次选择的路是正确的吧!

但愿这条我选择的路,即使有波折,我依旧能走得远,走得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放弃学了七年的专业进入互联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