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读诗词 《赠刘景文》

写在前面的话:

做为一名妈妈,希望能够以更直观、好玩的方式,带孩子走进诗词的世界。

所以导图大体原则上是自己根据理解后,搜罗图片做为参考,绘制而成。

如果亲喜欢,需要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赠刘景文 北宋 苏轼

【诗词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 一作:正是)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词大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详细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诗背景】

深秋的一天,苏轼和朋友们在聚会,刘景文也来了。当时的刘景文已经58岁了,还是没有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苏轼喝着酒,有感而发,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赠刘景文》。苏轼想用这首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只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カ不懈,就一定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导图思路】

其实如果用水彩颜料画更为适宜,鉴于工具有限,并且便于保存,仍旧使用了马克笔。

中心图

把四句诗词对应的图画感一一画出来,并按照诗词的每一句布局整体画面,帮助记忆。

(按分支顺序解释整体图案)

右上:已经盛开过后的荷塘,百度了些图片,简单画惨败、枯萎了的荷叶池塘。

右下:盛开后的菊花,和荷塘一样采用了棕色的马克笔,表示已经不在盛开的时节。与诗词创作的秋末冬初相呼应。

左下:因为诗词中有“君”这样的称呼,所以画了一个古装男子,过去男子服饰颜色也不是很艳丽,仍旧采用褐色系着色。

左上:表达橙黄橘绿的景象,画了一棵有橙色(已成熟)、绿色(未成熟)的橘树。

最后,荷塘用蓝色表示水,虽然季节在秋末冬初,为了中心图能吸睛的原则,将草地着色为荧光绿,并画了些落叶为呼应。

分支(一级,二级)

*按顺时针解读,以四句诗词顺序一一展开

诗句前两个字作为一级分支,后面两个字/三个字 拆解

小图标

荷叶:表达擎雨盖,因为联想到了雨伞,和荷花相呼应

拳头:表达一种力量的感觉,因为在这个季节中,花虽然已惨败凋零,但是花枝还留着,在冷冷的季节中保持竖立不倒,这是大自然界的一种力量。

U盘:(画的有点小)鉴于作者那份希望刘景文记住的心情和当时的场景,由于“记忆”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语,但是生活中U盘用来存储数据,这个是孩子可以接触到了。以这个物品对词语的理解做了一个转换。

Time时钟,很多孩子已经有了英语启蒙的积累,时钟表达了时间的意思。当然家长最好选择就是秋末冬初的季节跟孩子一起阅读这首诗,那就更完美了,因为孩子能很好的感知这样的季节,温度也好,情愫也罢。谁让自古多秋悲呢~


赠刘景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导图读诗词 《赠刘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