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暖心更暖,温情满校园(之一)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也就自然非常关心孩子在校的冷暖。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大家希望孩子们能在温暖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学校在这方面更是来不得半点懈怠,一直在不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从90年建校到2016年,这27年的时间里,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的取暖经历了土暖气、花盆炉、自备锅炉、空调取暖到市政集中供暖五个发展阶段。

每一个阶段,我们学校都是力争在当时条件下,做到让教室里温暖点,再温暖点。校园里的温暖不仅仅是能温暖身体,也能温暖更多的人心,更能让大家感受到校园里的那份温情。让教育有温度,就从温暖孩子们的冬天开始。

土暖气效果不错

建校之初,我们的办公室和教室都设在北楼(学思苑)的一楼。张晓春校长、刘建华主任和我们五位教师都在一个教室里办公,50名一年级的小朋友就在我们隔壁的教室。10月底,济南的天气已经是有些寒意了,学校就开始着手考虑教室和办公室的取暖了。但是,学校开通市政供暖还不具备条件。考虑当时的小区居民子女入学人员情况和学校的实际,学校经过考察决定安装烧煤的土暖气大炉子,解决一楼的取暖问题。安装这样的炉子还能解决师生冬季的热水供应和住校教师的做饭问题。

张校长请来东风五金店一位安装土暖气的支师傅,对一楼的四个教室进行实地测量、设计、最终确定了安装方案。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上课,将利用周末的时间来施工。同时为节约学校经费,学校4位男教师义务加班,协助安装师傅进行施工。

11月初的一个周五,学生放学后,支师傅先后送来了炉具、管子、暖气片等安装材料和工具。张校长、刘建华主任、王德兴老师、我们五人一起将炉子抬到办公室东北角位置,再次确定了安放炉子的位置,做好施工的准备。

周六,支师傅和他的一位助手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在我们几人的配合下,切割铁管、套丝、在教室墙上打孔……叮叮当当,暖气安装开始施工了。

在施工过程中,最不好干的一项工作就是在墙上打孔。现在打孔非常快捷,想钻多大的孔,就可选择多粗的钻孔工具,一次就可完成。但在当时,打孔的工具没有现在的先进,就是使用一个带长钻头的冲击钻。开始的时候,先在墙的两边量好位置,分别在两侧钻孔,然后再用钢钎和铁锤向四周扩大孔洞。再一个问题就是在墙壁打孔的位置,正好是楼体的混凝土框架部分。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墙体比较宽厚,混凝土结构也非常结实。这样一来,在安装的过程中,打孔就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了。虽说是已经是初冬季节寒意渐浓了,但往往是一个孔打下来,已经就让人手臂酸胀发麻,浑身是汗了。

为了在周一能够让教室里温暖起来,我们几人在周六的晚上又挑灯夜战。室内室外有条不紊,一片忙碌。铁锤敲打钢钎的叮当声、切割铁管的铮铮声、咔啦咔啦的套丝声和我们的相互鼓励加油的说笑声,在校园里回响。我们干活的这些嘈杂的声响,似乎惊扰了院里梧桐树上那些夜眠鸟儿的美梦。它们不时地扑腾着翅膀,发出几声轻轻地鸣叫,好像在提醒我们夜已经深了,该休息了。

经过大家紧张忙碌的施工,在周日的下午,顺利完成了四个教室暖气的安装。试点火,各教室的暖气片随着炉火的燃烧,一点点热起来了。摸着热乎乎的暖气片,想着周一孩子们就能在温暖的教室里读书学习了,我们舒展着自己劳动后疲乏的身体,觉得从里向外透着一种舒服、一种痛快。

从点火烧暖气开始,我和王老师都是早早地将炉子侍弄好,让炉火烧得旺旺的,在孩子们到校的时候,教室里已经是暖暖的了。顺便的为师生也烧好了几壶开水。晚上的时候,我们再将炉子压火、封好。

90年和91年的两个冬季,大大的铁炉子土暖气成了学校取暖的功臣。

花盆炉各自为政

92年9月的时候,学校包括学前班在内有7个班了。原来安装的铁炉子土暖气已经无法满足取暖需要了,老师们的办公室也调整出来了,所以开学前就拆除了土暖气。

在冬季到来之前,学校为每个办公室和教室购置了花盆炉、炭盆和烟囱,作为冬季取暖使用。为了保证烟道的通畅,在安装炉子之前,学校后勤人员先爬到楼顶,用绳子系着粗铁棍,对每个烟道进行了疏通清理。

要想让炉子更好的发挥取暖效果,套炉子是非常关键的。好在我们学校的张校长和好几位老师都会套炉子,我在董家小学的时候也跟着其他老师学套过炉子,还不算外行。

那天下午,十几个炉子在院子里一字排开,我们掺上头发丝和好黄泥,使劲摔打几遍后,我与张校长、刘建华主任、杨秀芳老师就开始套炉子了。贴泥、沾水抹匀、抹光滑,下薄上厚,肚大口小,我们一点一点仔细地将炉子套好。然后放在一边,让它们晾干就可以使用了。

孩子们对水和泥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一见到我们弄水和泥就都兴奋地围拢过来,瞪着好奇的大眼睛看着我们忙这忙那的。我们一边干,一边解答孩子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有几个调皮点的小朋友,还悄悄地抓了一把泥,跑到一边乐滋滋地捏着泥巴玩起来了。

各个教室的炉子按装好了,专门对孩子们进行了防烫伤安全教育。天气一转冷,教室里点起了炉火,随着烟囱里呜呜的声响,小花盆炉烧得盖子通红,教室里也就变得暖意融融了。

为保证取暖效果,学校购买了优质山西阳泉大块煤,大卡车拉来了满满的两车,卸到了前院。各班和办公室可以随用随取,以免弄得室内黑乎乎的。但煤炭长时间放在院子里也是不合适的,如果遇上雨雪天也会冲得院子里到处都是黑水。所以,需要将那一大堆煤转存到车库里边。我们这些男士就在放学后,又当起了运输工。运煤炭的时候,刘建华主任是身先士卒,头上围了条毛巾,好像武工队队员似的。他挥动铁锨,将煤装到小推车里,然后运到车库里边,一车车、一趟趟,边运边用铁锨在车库里边往高处堆。运煤的那几天,我们一个个都像是刚从煤矿井里刚上来的矿工一样,满脸的煤灰,一身的粉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由得笑出了声。

用花盆炉取暖的那几年,每年烧炉子以前,都要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每个值日小组在冬天上学的时候,还多了一个任务,就是需要从家里带点炉子用的引火小木头。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还需要关照一下炉子,通一通,加点煤,让炉火烧得更旺,让孩子们童年的冬天与温暖相伴。

从92年冬季用花盆炉取暖,一直用五个取暖季。虽说每个班级的花盆炉取暖是各自为政,但大家心里感受到的是一样的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暖心更暖,温情满校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