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3日更(1/311)

读书分享《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第一章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第三篇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

我们一般人都会觉得是环境更多一点。后天环境的影响,一个和睦的家庭和一个家暴的家庭抚养的孩子一定相差极大。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的实验。

鲍查得和莱肯的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人的特性无非由两个方面决定。内在方面是基因的影响。外在方面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那么我们最方便的办法就是研究环境因素的变化对相同基因个体的影响。因为我们无法做到保持环境因素不变,而至少我们可以保证基因不变。

上天为我们准备了天然的礼物。

同卵双胞胎。

除去自然变异的情况,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是完全一样的。于是我们可以找到不同成长环境的同卵双胞胎。对比他们的天性,我们就能知道,到底是基因还是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多一点。

于是他们将在不同家庭中成长的同卵双胞胎和同家庭中成长的同卵双胞胎做对比。

结果十分的不可思议。他们发现,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无论是人格,兴趣,智力,生理,社会态度。这些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总的来说,这些方面70%是由基因决定的。30%是由后天决定的。

也就是说,是基因决定了我们的性格!是基因决定了我们的人格!

没错,这对于那些为教育子女呕心沥血的家长们来说的确是一个悲观的消息。

对于那些努力改变自我,想要重塑自己性格的人,或许也是一个悲观的消息。

不过,现实的残酷从来不能打败那些意志坚定的人。虽然基因决定了我们的70%,但是至少还有30%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而这30%也许就是那最关键的一部分。

实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并非环境影响着人的特性,恰恰相反,是人的特性影响着环境。

让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周一有一位homosexual单身男性A,他在图书馆学习,这时他桌子对面坐着一对情侣小小和小达,他们正在卿卿我我。(除此以外他们没有进行任何会影响他人的行为。)我们可以想到A不会有很大反应。

周二有一位渴望爱情但是不得志的异性恋单身男性B,他也在图书馆学习,而且他做的桌子对面也是小小和小达正在卿卿我我。B看到此情此景,内心十分的不免,他可能是愤怒,可能是悲伤失落,可能是难过自卑,可能是羡慕嫉妒。总之,他很酸!

那么接下来B同学可能会选择换个位置,或者忍气吞声下次再也不靠近情侣入座了。总之,他改变了自己的环境。他的内心选择改变了他的环境。

我的反思:

在学习完《自卑与超越》以后,我坚信人类有极强的适应性,也就是说,环境能够很大程度的塑造一个人。我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强适应性”的理论。现在看来,是在过于偏激。

看来,思考事物一定要从事物的多方面进行思考,你要避免单角度观察,那会导致强烈的偏见。

这里呢,实验默认了几个前设,而这几个前设也是之后许多其他心理学家找毛病的地方。

前设:1.相同的家庭能给孩子提供完全一样的成长环境。

2.忽视自然性变异的存在。

3.各类测试量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03日更(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