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TDC分类总结

参考了 IEEE上的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in FPGA-Based Time-to-Digital Converters文章和自己的一些看法总结了TDC的分类和工作特性。

分类:

粗计数(course counters):

分辨率由系统时间周期定义。基本上由计数器组成,计数器由被测量信号激活或采样。

相位时钟(phased clocks):

使用相位不同的多个时钟。有些通过过采样获得更高分辨率,有些仅使用相位不同的多个时钟,并检查哪个更接近输入信号,然而两者都使用多个时钟的相位差来作为插值机制,获得分辨率。

抽头延迟线(tapped delay line):

包括所有使用FPGA单元固有传播延迟的作为插补元件的TDC架构。通过多延迟线方法提高TDC分辨率。分辨率随着延迟线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混合架构也包含在TDL架构中,采用两步精细插值架构。此架构中相位时钟和TDL混合使用,精细测量的第一阶段由相位时钟完成,第二阶段使用TDL对第一阶段的时钟相位差测量,而不是整个时钟。此架构可以减少TDL单元数但代价是复杂的体系结构。

差分TDC(differential TDC):

分辨率由两个部分的时间差给出。两种主要架构:延迟线,输入信号和样本信号都是延迟的。虽然延迟线基本上和TDL一样,但是其分辨率不同于TDL由一条传播延迟链决定,而是两个构建延迟线的不同组分间的传播延迟差异决定。环形振荡器(带有相位匹配检测器),基于两个频率略有不同的振荡器,由这个频率差给出分辨率。

脉冲收缩(pulse shrinking):

利用FPGA单元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差异来构成一个延迟链环路。减少每个环路的脉冲持续时间。虽然结构基于TDL但是分辨率由环路收缩因子决定。通常用于ASICs在FPGA中应用比较困难。

其他类型TDC:

精工爱普生通过自于moiré条纹的相位随着周期性模式位置的微小变化而显著变化的事实,提出了一种新的TDC设计。由于其提取moiré条纹相位的序列被称为sigma累加TDC (ΣATDC)。

性能指标:

测量范围(measurement range):

TDC溢出前可测量的最大时间间隔。当测量范围需求较大时,扩大测量范围可通过引入粗计数解决。

分辨率和精度(resolution and precision):

分辨率通常成称为最小有效位(LSB),为可区分的最小时间量。为在TDC转移曲线中所能做出的最小步长增量。精度也被称为最小偏差,是描述测量值与期望值之间的距离指标,通常但不总是遵循高斯分布。精度的rms值如下:

 

非线性(nonlinearities):

由于温度、电压、工艺等条件的影响,TDC的LSB会发生变化,导致传递曲线与量化步骤中期望的线性拟合不同。常用非线性的度量为DNL和INL。DNL可以表示为单个量化步进值(实际的BIN)和理想值(LSB)的偏差,反应了延迟在其理想值附近的变化。INL可表示为在单次测量中误差的最大累积值。在一个TDL中,DNL的测量通常是基于码密度法(code density test)的,为实现这一过程,一个与系统时钟毫无关联的周期性的信号被作为输入信号(以求采样时刻可以“均布”在系统时钟的各个相位)。记录所有延时单元的多次测量(采样)结果。考虑每一延时单元的延时相同,并且输入信号与系统时钟频率毫无关联,因此,每一延时单元的采样率是相同的。测量结果用柱状图表述出来,每一个延时单元的实际延时值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基于FPGA的TDC分类总结_第1张图片

 

INL为整条链上的非线性,其值可将TDL中每个单元的DNL值相加得到。通常INL和DNL会被归一到1LSB。

死时间(dead time):

死时间是TDC系统完成转换和准备执行新测量的所需时间,定义了TDC可以运行的测量速率。现代测量中低的死时间设计十分重要。一个系统时钟周期的死时间通常使用在TDL架构中,根据测量时间间隔不同,基于环形振荡器的脉冲收缩,或者是差分结构的死时间可达几百ns。

功耗和资源利用(power consumption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数字设备的功耗通常被描述为动态(开关)和静态(泄漏)。动态功率与时钟的工作频率直接相关,而静态功率则与所使用的技术有关。当比较两种系统方案时,可以使用总功耗进行比较。关于系统的大小,在FPGA平台中,通常使用FPGA资源的利用率作为量化因素,这与所使用的FPGA架构有关。

你可能感兴趣的:(fpga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