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婉莹:关键不在于活成什么样,而在于怎么活

图片发自App

01

1909年出生的郭婉莹,乃上海大富商郭标之女,

从小锦衣玉食,得万千宠爱。但这个“上海的金枝玉叶”,

却在中年时连遭厄运,父亲破产,丈夫死于狱中。

当法院的人向她宣读,丈夫被判欠下14万元债务时,

郭婉莹只是平静地听着,不闹也不嚎。

她被赶出豪宅大院,蜗居在一间7平米的房子里,

她一滴泪也没流。朋友们以为她会一蹶不振,

但她却活得生机盎然,

“晴天的时候,

阳光从屋顶破洞里照进来,好美。”

02

因为是资本家的女儿,她被强制去劳动改造。

从没干过重活的她,就此干上了重体力劳动。

她被送去修路,把大石头砸成小石子,

满手磨出血泡。她被下放到农村,

下鱼塘挑河泥,满肩磨出硬痂。

她被派去菜市场打杂,大冬天剥冻坏的大白菜,

剥得十指变形。

朋友们以为她会轰然倒下,

但她却活得诗意盎然。

没有蒸具,她用饭盒也要蒸圣彼得堡风味的蛋糕。

没有烤箱,她用铁丝搭架也要烤香脆可口的吐司。

没了茶具,她用搪瓷缸子也要天天喝自制下午茶。


图片发自App

03

那时候被送去农场改造的人,因为每天劳动太累了,

所以晚上都住在农场。但郭婉莹每天深夜都会赶回家,

第二天清晨又急匆匆赶回农场,“因为我要陪伴年幼的儿子。”

即便身体如此疲累,但她也要给儿子最好的陪伴。

即便生活如此艰难,但她从不在儿子面前抱怨生活。

以前他们家,养的动物是德国名犬。

现在养不起了,她就给儿子带回一只小鸡,

让他好好抚养,“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后来,她又被派去洗厕所。在许多人的回忆录里,

只要一提到清洗厕所,就带着被侮辱的愤怒。

但郭婉莹依然没有抱怨,即便去洗厕所刷马桶,

她也要穿着优雅的旗袍。

朋友说:“都这样了,你怎么还那么讲究?”

她回答:“因为,这才是人的样子。”

03

后来郭婉莹每月工资,

从148元减至24元。

儿子大学生活费要15元,

每月交通月票费要3元,

她的生活费只剩下6元。

于是她每天的晚餐,

就变成了8分一碗的阳春面。

“阳春面那么香,

那些绿色的小葱漂浮在清汤上,

热乎乎的一大碗。

我总是全部吃光了,

再坐一会儿,

店堂里在冬天很暖和,

然后再回到我的小屋子里去。”

即便只能吃8分一碗的阳春面,

郭婉莹依然活得仁厚。

从前的仆人在“文革”中受了伤,

为了给他们送钱去,

她卖掉了自己最心爱的相机,

“以后可以再买新的。”


图片发自App

04

“文革”结束后,

郭婉莹被请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教所里的专业人员学英文,

她终于得到了一个老师应有的尊重。

晚年,在我们看来,

郭婉莹也是很不幸的,

因为子女都去了海外,

她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没有暖气的房间里。

但郭婉莹永远会看到好的一面,

“我喜欢中国文化,

能留在中国教教书,

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尽管手脚不那么麻利了,

她依然要蒸圣彼得堡风味的蛋糕,

依然会把一头银发卷得整齐有序,

走路坐车也从不让人扶,

80多岁的她,

依然活得精致、安详、体面。

去世的前一天,

她依然坚持自己打理头发。

上完卫生间后,再回到床上,

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她没有留下骨灰,

因为她把遗体捐给了医学院。

在那个物质匮乏,动荡不安的年代,

她依旧向往着诗和远方的日子,

把平凡的日子过的如此伟大,难道不让人钦佩吗?

正是开朗乐观的态度,让她真正感受到了幸福从来不会被生活的形式局限,

关键不在于活成什么样,而在于怎么活。

05

白岩松在安徽大学演讲时,

说过这么一句话:

“生活中只有5%比较精彩,

也只有5%比较痛苦,

另外的90%都是在平淡中度过。

而人都是被这5%的精彩勾引着,

忍受着5%的痛苦,

生活在这90%的平淡之中。”

悲观主义者,

将5%的痛苦融入平淡生活里,

于是变成了95%的痛苦。

乐观主义者,

将5%的精彩融入平淡生活中,

于是变成了95%的幸福。

郭婉莹就是后者。

正如村上说的:

正因为不能称心如意,人世才有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郭婉莹:关键不在于活成什么样,而在于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