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疫闻录

睡梦中,被街道的喧闹声吵醒。突然想起,今天已经是大年初二,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聚着吃团圆饭。年前的忙碌,除夕的守岁,初一的大拜年,此刻都像电影画面,在我脑海中不停的闪现。记忆中小山村的春节热闹万分,白天,街道上各式各样的车子来往着,忙着探访亲戚的人哼着曲儿,成群结队的小孩儿拿着摔炮在撒欢地奔跑;夜里,烟火夹杂着鞭炮的喜庆在夜空中绽放,一同点亮夜的黑。然而今年却大不相同。

我略显烦躁地抓抓头发从被窝中爬起来,一股冷风撞进怀里,下意识裹紧棉袄,走到阳台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本清冷的街道此时填满了人群,几家米店门口都是攒动的人头,拽着钞票扯着嗓子喊叫,“大米还有没有,我要三包!”“刚刚买的那几包,快快快,帮我搬上车”“大米还有吗?还有吗?”,嘈杂人声疯狂钻入我的双耳。无名之火在我的胸腔中燃烧,睡意全无,因为在两分钟前,我打开手机看见类似“震惊!疫情影响交通,这几地区大米即将售罄”的文章在朋友圈疯狂传,其中包含并不限于我的家族群。我拍下此时的场景跟朋友吐槽,结果对方特别无奈地回我,她爸妈买了六包大米和无数的方便面。

平日的夜间十时,街上早已空无一人,然而现在一条街道堵满了车辆,站满了人群,恍惚间看到一群准备逃难的饥民争先恐后地囤积粮食。好在戴着口罩的派出所警察同志及时赶到,试图驱散村民的聚集,拿着大喇叭喊话群众:要相信政府,大米储备非常充足。还挨家挨户地警告店家物品不许涨价。谢天谢地,在村民听信谣言哄抢大米时,政府可以及时出现控制场面,暂停了这场闹剧。扶额且揪心,摇了摇头,政府要求人群不许聚集,他们倒好,一窝蜂地围在一起抢米,更是营造了一种恐慌的氛围。人群大多已经散去,还在阳台吹着冷风的我,隐隐约约还能听到敲店家门买大米的声音。待我回到屋内,爸妈房间传来阵阵地鼾声仿佛安神曲,让我烦躁不安的心情舒缓不少,幸庆他们还存在一些理性。

一些理性却也意味着还残留一部分的非理性,乡村成长大的人们大概是保留着一份“淳朴”民风。家里是开摩托车维修店的,日常有顾客上门,我向来宅家很少下楼,可一听到楼下又来顾客我就焦灼不安。从拉响疫情防控警报的那一刻起,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看疫情的最新报道,每增加一例紧张感就会随之增加。好几次追问着爸爸为什么不愿意戴上口罩,终于一个大男人扭扭捏捏地告诉我,他觉得戴口罩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个小地方很少有人戴口罩,会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或许他是因为不习惯又或许不害怕,可作为一个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危机意识武装大脑的女儿,我不能这般放任他们。我开始每天在他们耳边念叨疫情发展的情况,开始念叨戴口罩的好处,三四天后许是听进了一些,他们也开始拿出手机刷着“丁香医生”的全国疫情报告。街道上原本只有稀稀拉拉几人戴着口罩,几天内几乎所有人都带起了口罩,不戴的人才是“异类”。爸爸上街买了好多口罩,每个口罩单价15元人民币,此前他还不愿带口罩,我胸前的红领巾悄咪咪地更加鲜红了。再过几天,口罩售磬,村口广播争相播报,一年一度庙会取消,村村之间道路相封,通往县城的客车停运,福建拉响一级警报,以前总以为死亡离我们很遥远,可这次的肺炎疫情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全国人民居家隔离之际,千万医护人员化身战士在抗疫前线拼搏,义无反顾的扛起了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给国家带来暖春。

春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春来意味着冬的离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春的气息。看朝阳从远处的山尖缓缓升起,暖暖几束光洒在阳台的花苞儿上,待到立春一到,准时开放。希望一切,就这样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村疫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