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图片发自App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其中的一个缘由是这一天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于是在一些媒体、商家、文化人眼里,整个四月都是充满书卷气的日子。其中这个月份里,作为世界有名的纪录片制作媒体英国BBC就制作了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向西方国家还是较为重点扼要地介绍了这位中国“诗圣”“诗史”。而之所以BBC在四月份上映该片,窃以为,最大的原因是BBC认可杜甫的历史地位,因为他是与莎翁、但丁并列的。于是,四月都是纪念致敬诗人或者文人的好时节。

中国广告法明文规定不能用“最”,这次BBC纪录片冠名为《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虽然此片谈不上广告,但这其中的最字还是引起大家争议的,因为我们作为诗歌的国度,好的诗人诗歌是实在太多太多了,而杜甫的诗歌成就则是在每个国民的心中的地位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主将地位了,被誉为“诗圣”“诗史”,他的伟大已经有目共睹,但加个最,一方面有着商业的一面,也引起不和谐的醋意的一面,诗人之伟大是不需要一个“最”字的。但话又话说回来,既然英国BCC向我们的诗人抛出了这一条昂贵又有名声的橄榄枝,将杜甫与莎翁、但丁并肩,这当然也是国民欣然接受的。我们也非常开心BCC将杜甫走向国际化,也认可杜甫的诗歌成就,也认同片中绝大部分的对杜甫价值观的认可。

首先,作为一个人物的纪录片,BBC是用了他们擅长以导游的形式展开故事的,影片请了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探寻杜甫的足迹,由《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爵士朗读英文版的杜甫诗歌,几乎全影片都是由他用深沉优雅的莎剧腔去朗诵关于杜甫的诗歌,顿挫雅致显得十分合适。但窃以为,爵士还是用中文读诗歌,翻译有英文字幕为好,如此才更显得杜甫作品中的那份古意诗韵。哦,对了,还有可能是翻译有问题,在片尾爵士念的杜甫那首《偶题》的节选时,诗句顺序打乱了。

其次,值得肯定的是,影片请了专业人士为此片保驾护航,如就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祥波、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牛津大学刘陶陶博士、中南大学文学教授杨雨(百家讲坛讲师)都为大家分析了杜甫一生不朽的原因,角度都是公允的。如流浪诗人论、安禄山成就杜甫论、现实主义中国体制内的英雄叙事诗论等等。

再次,虽然该影片以杜甫的一生颠沛为线索,很努力想要揣摩杜甫不朽的原因,从巩义、西安到成都、三峡、再到长沙,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回溯了诗人颠沛流离的一生。但在有限的一个小时的纪录片里,彰显了杜甫郁郁不得志,颠沛流离的一生是很有看点的,但作为最大身份是诗人的杜甫的纪录片而言,诗歌部分虽然有一点的分量,但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其中在诗歌部分的分析,是有一定分量和说服力的。该影片在西方人视野下,最为突出认为杜甫不朽的原因是:如讲到杜甫在三峡留下的诗歌如《秋野五首》等,不仅对中国,还对西方文学也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我们在片中也可以看到主角的分析也是十分到位的,在杜甫关于三峡自然的诗歌中,体现了其中诗圣杜甫理解人与时间、宇宙关系的思路和奥妙。另外影片更是比较公允的说法是,评论是有来自汉学家宇文所安,他说:“杜甫面对自然和时间的广阔和人力的极限达成了妥协。这些诗歌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和诗歌的集大成”,这也再次从国际视野上说明,杜甫被称为“诗史”的一面。

但影片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体现“诗圣”的这块显得有点仓促和粗糙,以至于体现杜甫那种细腻的情感和关爱民生疾苦的生活,乃至他自己的个体那酸甜苦辣的生活的高尚情操,影片挖掘得尚缺火候的。我们透过影片,虽然知道杜甫是一个崇尚孔儒的仁政的为官之道,但没有细致地从杜甫的诗歌中去体现他为官理想,或者做个一个普通国民去关怀低层人民的疾苦,其中他最有名的抱负之作《望岳》,其中关怀民间疾苦的“三吏”“三别”都没提到,体现他在安史之乱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之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没有提到。

另外,在杜甫客居成都写的著名诗篇中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等这些也没有提到。在杜甫这其中在成都所写的作品,窃以为,都是最体现他苦中作乐的生活志趣、情趣和情感,和热爱生活的积极的一面。如果在成都这里的诗歌部分介绍不足,会对杜甫生平的人物性格,以及他对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关系的考研,是有所偏颇的。倘或您真的去过一趟成都的草堂,一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池一阁,以及读到杜甫的那些诗词,原来他的一生的诗歌作品,不仅只有苦哈哈的关心民众生活的诗作。原来还有关心他自己生活,和内心谈话的那些生活点点滴滴的诗作。这样的杜甫,才是如假包换的“诗圣”。

最后,再次感激BBC对杜甫的肯定,但诗人之伟大是不需要一个“最”字的。我们世世代代自然也十分崇拜爱国诗人杜甫在现实主义诗歌领域的艺术成就,他是我们诗歌王国不可或缺的一座高峰。但中国是一个诗歌的诗度,还有其他有名而出彩的不同风格的诗词,如“诗仙”“诗佛”“诗鬼”“诗魔”等等中国伟大的诗人都是值得介绍的。因此交给BBC的功课还有很多很多,想透过诗歌了解中国,路子是可谓路漫漫而其修远兮的。但话又说回来,BBC这类半旅行半文化的纪录片制作,也是现代社会非常吃香的,会不断带热中国的旅游业,但我们更希望不断带热的是更多的关于中国的诗歌和文学,乃至文化和价值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