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择校与择市

大学一恩师,问我他女儿高考后选大学的事情,谈到了选择大学和城市问题,说说我的看法。

国内大学一般会有“地方保护”的政策,学校一般把更多的招生名额以更低的分数留给其所在地的学生,而对外地学生提高分数门槛,限制招生人数。这就使得很多家长在孩子分数不是特别优异的情况下,报考本地学校。

不管学生成绩优异与否,从他们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我更建议他们优先选择城市,其次再考虑学校。

“学校本位”的假设是好学校本身能带给学生好的能力和专业知识,让他们在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其实,“学校本位”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节奏。一是学校学的很多东西与社会前沿已经脱节,很多行业与岗位在大学没有相关专业和课程。即使是偏技能应用型的专业,放在不同行业,差距也很大,依然需要学习很多的行业知识。二是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希冀于把未来寄托给大学,动不动就把他俩绑在一块,拿着专业找相关工作,结果是相关的工作没有大的发展前途,一直将就着;陌生的、不相关的觉得自己没学过,以致不参与其中,错过很多机会。大学跟就业变得越来越不相关。

而“城市本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校园之内,学生的认知极其有限,大学生需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来突破认知局限,而校园所在城市的资源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像北上广深有众多优质公司,而二三线城市就弱很多。

当然,好的城市只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土壤,并不意味着全部。

大学生自己要做的也有很多,需要保持好奇心,广泛涉猎;需要接触很多不同的人,靠谱的或者不靠谱的……这些都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

为什么我说要提升认知?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做的不断的选择都是基于他当下的认知所做的最优决定。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就决定了他未来的高度。

关于未来的发展,我个人的看法,要选择一个向上的领域,行业或者地域。比如说一家煤炭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你去哪?肯定要去互联网公司,因为不仅能享受互联网的红利,这体现在更高的薪水上,还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如何理解向上的领域?它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可能是高速增长的地区或国家,也可能是一个新生事物带来的红利……选择向上的领域要有比较,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都在高速发展,那肯定选择更好的那个。有的向上的领域可能在萌芽期,在大众视野里尚未流行开,那就需要不断突破认知去探寻。很多领域向上期都是有事时效的,可能需要你不断找寻不同的向上领域,综合利弊后去选择。

要判断向上的领域,并搞懂自己应该怎么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这需要你试着去理解这个世界,了解人类的发展,经济的规律,不同的政治与文化等等,这需要去广泛涉猎经济学,金融学,各国历史,商业……不需要你抱着学者的态度去研究它,弄懂基本的原理,看清规律,为你所用就好。

很多大学生选择的并不是向上的领域,比如说银行职员与公务员。十年前他们还尚可,现在有些捉襟见肘,几年后很可能就面目全非了。单一的机械式工作流程,使得大部分银行职员和公务员会成为人工智能与高效社会下的牺牲品,当然,也包括其他领域的廉价劳动力。

人与人拉开差距的三个重要因素:学习的广度,思考的深度,执行的力度。大部分人在第一个就落后很远了,更不用说后两个。正是学习的匮乏,使得大部分人对这个世界缺乏了解,以致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往往希望于做出一劳永逸的选择,做着亘古不变的工作。

考研,这也是很多中国大学生的选择。如果从就业的角度来讲,前面已经说了,学校教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找到工作。目前我能想到的只有两个考研的理由:一是你对某个领域(比如某项技术)有很浓厚的研究兴趣,想花费很多心血研究;二是你对某个岗位很痴迷(比如大学老师,重点医院医生),而这些岗位对学历有要求。

这两个的前提是你比较清楚自己的需求,如果在什么都不清楚的前提下,错误的觉得高学历等于好未来,就去考研,浪费的时间会让你失去很多机会。

要不断地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机会在哪里?”,这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够回答好的问题,需要你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思考,去突破认知,去找寻答案。时间久了,答案就变得清晰了。

机会不是一拿就能拿一辈子的,它有时效且不断变化,这就需要用一生的时间不断寻找。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大学择校与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