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概述(课程笔记)

说明

  1. 博客作为笔记备份,不定时更新
  2. 参考内容为《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王道考研《计算机网络考研复习指导2023》
  3. 文中的例题摘自王道考研《计算机网络考研复习指导2023》,大多是我个人认为较为典型的题目以及错题的部分整理

文章目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 广义观点
      • 资源共享观点
      • 用户透明性观点
    •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从组成部分看
      • 从工作方式看
      • 从功能组成看
    • 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数据通信
      • 资源共享
      • 分布式处理
      • 提高可靠性
      • 负载均衡
    • 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分布范围分类
      • 按传输技术分类
      • 按拓扑结构分类
      • 按使用者分类
      • 按交换技术分类
      • 按传输介质分类
    • 5.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
    • 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带宽
      • 时延
      • 时延带宽积
      • 往返时延
      • 吞吐量
      • 速率
      • 信道利用率
    • 7. 例题
    • 更新文档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 一般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 简言之,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些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广义观点

  • 只要能实现远程信息处理的系统或能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都是计算机网络
  • 广义的观点定义了一个计算机通信网络,它在物理结构上具有计算机网络的雏形,但资源共享能力弱,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低级阶段

资源共享观点

  • 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 该定义包含三层含义
    • 目的:资源共享
    • 组成单元: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 网络中的计算机必须遵循的统一规则:网络协议
  • 该定义符合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

用户透明性观点

  • 认为,存在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它能够调用用户所需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 该观点的定义描述了一个分布式系统,它是网络未来发展追求的目标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从组成部分看

  • 硬件
    • 主机(也称端系统)、通信链路(如双绞线、光纤)、交换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和通信处理机(如网卡)等做成
  • 软件
    • 主要包括各种实现资源共享的软件和方便用户使用的各种工具软件(如网络操作系统、邮件收发系统、FTP程序、聊天程序等)
    • 软件部分多属于应用层
  • 协议
    • 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
    • 协议规定了网络传输数据时所遵循的规范

从工作方式看

  • 边缘部分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到因特网上,供用户直接使用的主机组成,用来进行通信(如传输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
    • 核心部分由大量的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它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

从功能组成看

  • 通信子网
    • 通信子网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
    • 它使网络具有数据传输、交换、控制和存储的能力,实现联网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 资源子网
    • 资源子网是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向网络用户提供共享其他计算机上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服务

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

  •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用来实现联网计算机之间各种信息的传输,并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的调配、控制和管理

资源共享

  • 软件共享、数据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 资源共享使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互通、分工协作,从而极大地提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的利用率

分布式处理

  • 当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个计算机系统负荷过重时,可以将其处理的某个复杂任务分配给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系统,从而利用空闲计算机资源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

提高可靠性

  • 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为替代机

负载均衡

  • 将工作任务均衡的分配给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

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分布范围分类

  • 广域网 WAN
    • 广域网的任务是提供长距离通信,运送主机所发送的数据,其覆盖范围通常是直径为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的区域,因此有时也称远程网
    • 广域网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 连接广域网的各结点交换机的链路一般都是高速链路,具有较大的通信容量
  • 城域网 MAN
    • 城域网的覆盖范围可以跨越几个街区甚至整个城市,直径范围一般是5~50km
    • 城域网大多采用以太网技术,因此有时也常并入局域网的范围讨论
  • 局域网 LAN
    • 局域网一般用微机或工作站通过高速线路相连,覆盖范围较小,通常是直径几十米到几千米的区域
    • 局域网在计算机配置的数量上没有太多的限制
    • 传统上,局域网采用广播技术,而广域网采用交换技术
  • 个人区域网 PAN
    • 个人区域网是指在个人工作的地方将消费电子设备(如平板、手机等)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也常称为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覆盖区域的直径约为10m
    • 注:若中央处理器的距离非常近(比如仅为1m或更近),则一般称为多处理器系统,而不称为计算机网络

按传输技术分类

  • 广播式网络
    • 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
    • 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通信信道发送报文分组时,其他的计算机都会“收听”到这个分组,接收到分组的计算机通过检查目的地址来决定是否接收分组
    • 局域网一般都采用广播式通信技术,广域网中的无线、卫星通信网络也采用广播式通信
  • 点对点网络
    • 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
    • 若通信的两台主机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线路,则它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要通过中间结点进行接收、存储、转发,直到目的结点

按拓扑结构分类

  • 总线形网络
    • 用单根传输线将计算机连接起来
    • 优点:建网容易、增减结点方便、节省线路
    • 缺点:重负载时通信效率不高、总线任意一处对故障敏感
  • 星形网络
    • 每个终端或计算机都以单独的线路与中央设备相连(中央设备早期是计算机,现在一般是交换机或路由器)
    • 优点:便于集中控制和管理
    • 缺点:成本高。、中央设备对故障敏感
  • 环形网络
    • 所有计算机接口设备连接成一个环
    • 环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双环,环中信号是单向传输的
  • 网状网络
    • 优点:可靠性高
    • 缺点:控制复杂、线路成本高

按使用者分类

  • 公用网
    • 指电信公司出资建造的大型网络
    • 所有愿意按电信公司规定缴纳费用的人都可以使用这种网络,因此也称公众网
  • 专用网
    • 指某个部门为满足本单位特殊业务的需要而建造的网络
    • 这种网络一般不向本单位之外的人提供服务

按交换技术分类

  • 电路交换网络
    • 在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路用于传送数据,包括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断开连接三个阶段
    • 最典型的是传统的电话网络
    • 主要特点: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
    • 优点:数据直接传送、时延小
    • 缺点:线路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利用线路容量、不便于进行差错控制
  • 报文交换网络
    • 用户数据加上源地址、目的地址、校验码等辅助信息,然后封装成报文
    • 整个报文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后,在转发给下一个结点(存储–转发
    • 每个报文可以单独选择到达目的结点的路径
    • 主要特点:存储转发: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 优点:可以较为充分的利用线路容量,可以实现不同链路之间不同数据传输速率的转换,可以实现格式转换,可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访问,可实现差错控制
    • 缺点:增大了资源开销,增加了缓冲时延,需要额外的控制机制来保证多个报文的顺序不乱序,缓冲区难以管理
  • 分组交换网络
    • 将数据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中加上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组成分组,以存储–转发的方式传输
    • 主要特点:单个分组(它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 优点:缓冲易于管理、包的平均时延更小、网络占用的平均缓冲区更少、更易于标准化、更适合应用。现在主流网络基本上都可视为分组交换网络

按传输介质分类

  • 有线网
    • 双绞线网络
    • 同轴电缆网络
  • 无线网
    • 蓝牙
    • 微波
    • 无线电

5.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

  • 因特网的所有标准都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s)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布,但并非每个RFC都是因特网标准,RFC要上升为因特网的正式标准需经过:
    • 因特网草案
    • 建议标准
    • 草案标准
    • 因特网标准
  • 主要的负责制定、实施相关网络标准化组织有
    •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 国际电信联盟 ITU
    •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带宽

  • 带宽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是b/s

时延

  • 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总时间,包括:
    • 发送时延
      • 结点将分组的所有比特推向链路所需的时间,即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也称传输时延
      • 发送时延 = 分组长度/信道带宽
    • 传播时延
      • 一个比特从链路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 处理时延
      • 数据在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的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的时间
      • 例如:分析分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进行差错校验等
    • 排队时延
      • 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路由器确定转发端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
  • 注:做题时,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一般可忽略不计(除非特别说明)

时延带宽积

  • 指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达到终点时,发送端已经发送了多少个比特,因此又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即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信道带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times 信道带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信道带宽。时延带宽积表示该管道可容纳的比特数量
  •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概述(课程笔记)_第1张图片

往返时延

  • 指从发送端发出一个短分组,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 在互联网中,往返时延还包括各个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吞吐量

  •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 吞吐量受网路带宽或网络额定速率的限制

速率

  • 指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也称数据传输速率、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b/s
  • 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把最高传输速率称为带宽

信道利用率

  • 指出某一信道有多少百分比时间是有数据通过的
  • 信道利用率 = 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7. 例题

  1. P 7 3 P_{7}3 P73)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功能的是()
    A. 提高系统可靠性 B. 提高工作效率 C. 分散数据的综合处理 D. 使各计算机相对独立
    解答:计算机网络的三大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计算机网络使得各个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非相对独立
  2. P 7 10 P_{7}10 P710)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差异不仅在于它们所覆盖的范围不同,还主要在于它们()
    A. 所使用的介质不同 B. 所使用的的协议不同 C. 所能支持的通信量不同 D. 所提供的服务不同
    解答: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另一个差异在于它们所用的协议不同:广域网使用点对点等技术,局域网使用广播技术

更新文档

更新日期 更新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笔记,网络,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