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65|打破人生惯性,你的原力在哪里?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休假很长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工作”,“忙碌了很久后,突然停下来,就会觉得很难受”。


这是由于【惯性】。


1687年牛顿提出惯性,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这样定义惯性:


所有物体都将一直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出现施加其上的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为止。

宇宙中的物质组成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人」,也受惯性支配,不仅仅是我们在运动中所受的物理意义上的“力”,甚至还有我们的状态,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想。


8年前怀姐姐的时候,由于身体原因,一直在家修养,直到姐姐出生,产假结束,算下来前后在家修养了至少一年半的时间。

当时面对工作,第一反应就是觉得不适应,每天在家好舒服,上班约束太大,于是给自己找了各种借口,想就此全职在家里。

那时候,真要感谢家人和朋友对我的劝解,女性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要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无论这份“工作”会带来多大的收入,但是一定要有,而不是每天没对老公和孩子,那将失去自我。


惯性定律,又称为惰性定律。它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相同加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所以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时候(受外力作用或不受外力作用),任何情况下(静止或运动),都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惯性是物质自身的一种属性。


我在这样的“外力”推动下,打破了当时形成的惯性,重拾那个想拼的自己,回到职场。


亲爱的朋友,你现在已有的“惯性”是什么?

在这样的状态下,你心里的感受如何?是愉快,还是有焦虑,或者是你身体里也许已经开始燃烧起了小火花,只是还没有找到方向呢?



如果你有过一点点想改变的想法,那就勇敢的行动吧,从最小的动作开始。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呢?可以尝试使用“遗憾最小化框架(Regret Minimization Framework)”思维模型。


这个思维模型的提出者:杰夫·贝索斯,亚du马逊CEO


它能让你在面向未来的基础上看待当下的现实,从而帮助你完成困难的决策。

比如说,它会让你放弃现在的工作,去追求你已经想了两年半的一个梦想。杰夫在做决定时会将自己想象成80岁的模样,思考自己在一生中会感到遗憾的事件。



把时间段拉长,而不是仅仅考虑当下,会对你作出选择,找到自己的原力,有更大的帮助。


可以私信告诉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在今后的一年中,我们一起进步!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02/365|打破人生惯性,你的原力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