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感情都是带着面纱的 ——关于《面纱》里的感情

也许感情都是带着面纱的

——关于《面纱》里的感情

“The dog it was that died.”

这句看上去的病句,实在是《面纱》中的神来之笔。

面对出轨的妻子,丈夫瓦尔特的选择是把她带到瘟疫的地方去做支援,等同于听天由命的一次赴死。然而,瓦尔特死了,妻子活了下来。临死之际,瓦尔特喃喃自语的这句话,令妻子凯特思索良久——该死的没死,满怀不满想要报复的丈夫却死了,这是何等的荒谬。

虽然妻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悔悟,也承认丈夫是个好人,却对他没有感情,实在产生不了悲痛之情。她可以在别人跟前表现得伤心,但是她不想欺骗自己。

毛姆在书里写了很多种感情,然后一一进行了剖析,结果是一一发生了幻灭。

凯特实在不是一个什么传统意义上的贞良淑节女子,她长得还算美丽,出身中产家庭,不学无术,在母亲的培养下一心想凭借年轻貌美嫁个好人家。然而岁月蹉跎,她始终没能觅得良人,眼看年岁渐长,她只得嫁给一个向她求婚的细菌学家,并在婚后跟随丈夫来到香港生活。

凯特在母亲处经历了第一次失望。凯特从小生得美丽,母亲将她作为金凤凰来栽培,结果发现并没能招来金龟婿,失望之余对她弃之如敝履。亲情之于凯特,父母之情于凯特,在书中她做了反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多么奇怪啊!当孩子们年幼时,父母对他们宠爱不已,有一点点小病痛都紧张不已,孩子们也对父母充满了崇拜和依恋。然而,岁月渐长,一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加入进来成为比亲子关系更近的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变得令人厌烦和尴尬,过去短暂的分开也令人焦虑不已,然而现在却是分开几年也毫不挂念。”

凯特在丈夫处经历了第二次失望。丈夫与她毫无共同语言,性格也完全不同,对她总是尊重体贴,却过分得像个客人。丈夫对她算是温柔,但无意与她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对她那些浮浅的爱好实则嗤之以鼻。在凯特出轨之后,瓦尔特不愿意与她离婚,坚持要带她去发生瘟疫的曼特福,进行孤勇式的支援。当凯特反复问他,带她去曼特福,是不是就是想要她去送死,瓦尔特沉默了。他至死没有原谅自己的妻子,或许他对她给予了温柔,但没有爱重,没有精神上的平等与交流。瓦尔特固然是个好人,不论是修女还是当地官员,无一不对他称颂不已,凯特虽然承认自己对不起丈夫,却最终向自己内心承认,对瓦尔特,她实在是不爱,她实在无法对丈夫之死表达悲痛欲绝。她甚至想要把自己和丈夫在香港的住宅里留的物件一弃了之,也就是说想和过去的生活一刀两断。

凯特在情人处经历了第三次失望。头脑简单的凯特成了花言巧语的查理的情人,并在败露之后试图与情人比翼双飞。她所没有料到的是,固然丈夫不原谅她,而查理居然也不愿意离婚,反而支持她跟丈夫去曼特福。丈夫的无情、情人的懦弱,凯特一蹶不振,但是她在曼特福听到的查理的风流成性的过往,更是令她失望之极,自己怎么就瞎了眼,跟这样一个恶棍纠缠不清。丈夫死后,凯特转道香港返回英国,不知情的查理的妻子热情地邀请她到家里小住,查理竟然恬不知耻地要和她重温旧梦。查理一方面强调自己的妻子举世无双,对自己重要无比,一方面又对凯特纠缠不清,这样毫无下限的做派,令凯特对查理,对自己的过往倒尽胃口。所谓情欲之爱,之于凯特,灰飞烟灭。

凯特在父亲处既经历也坦诚了失望。在她回英国的路上,一生好强的母亲因病去世,她回到家中,发现不仅自己对母亲的去世没有特别的悲痛,一贯富有责任感的父亲竟然也表现出如释重负的感情。对于30多年婚姻生活,父亲虽然表现得爱妻子爱孩子,供养家庭,但并没有理所当然发自内心地爱他的家人,而家人们也不过拿他当一张长期饭票来看待,这样的家庭关系,父亲只是出于责任心而供养,却没有真正地爱过她们。妻子的去世,父亲解脱了,愿意远走他乡重新开始生活。当凯特与父亲在最后就此进行了坦诚交流时,父女俩和解了,怀着私生子的凯特,愿意跟随父亲远赴他乡,开始新的生活。

在曼特福的经历,对于凯特的人生感悟非常有意思。在这个瘟疫横行的地方,每天都有人死去,缺医少药,却有一群法国修女在这里不倦地工作,尽所可能地救治身边的人。感情上深受打击的凯特在这里找到了平复,在慈善服务中重拾了对生活的热忱。然而,修女们的爱,最无私也最无情,她们对凯特温柔有加,但是在她们眼中,凯特与任何其他人没有区别,她们只是单纯对周遭的一切好,但是凯特所期盼的,是更有人情味的感情。当瓦尔特死后,修女们温柔然而坚决地拒绝了凯特留下的请求,坚定地要求她离开。这样的爱,庄严,然而总有距离感,也不是凯特所期待的。

虽然毛姆讲述的是一个有些轻佻,不那么聪明,但也不那么坏的女人的短暂经历,却从中展示了亲情、爱情、责任、奉献以及救赎等各种情感。在书的最后,凯特决心不让自己的悲剧在下一辈人身上重演,决心把她的女儿教育得自立自强,“我希望她无畏坦诚,我希望她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她因为自身而存在,做一个自由的人,做一个比我更好的人。”“生下一个孩子,爱她养育她,只是为了找张饭票而把她嫁出去,哦,这样的话,我宁肯不生她。”

凯特希望女儿不要重复自己的老路,虽然她也不知道新路在何方,但她希望能沿着通往平和之路前行。

毛姆对于感悟的分析,颇为有意思,在他的笔触下,父母亲情未必那么无私天然、理所当然,夫妻爱情未必那么真挚,或许掺杂着很多现实考量,情人之情更是肤浅易碎,经不起半点考验。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情感呢?毛姆借凯特的经历,谈到了圣洁的奉献,也谈到了东方之道,但其实他并没有给出真正的出路,或许,他只是用他的笔,揭开了人们常常羞于承认的内心纠结,但什么是真,他也并没有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许感情都是带着面纱的 ——关于《面纱》里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