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青年危机系列三-独身主义

宅在家和朋友语音聊天,不知怎么聊到了奔三的心酸故事……

相亲现场

好吧,身为标准90后,她确实要奔三了,一直没对象,她说,一开始也没打算单身的,有合适的谁不找啊,同期的同学都结婚生宝宝了,心里多少也着急。但是假如结婚后的生活质量降低,那还不如不结。人说白了还是为了自己而活,结婚会幸福谁不结啊,那不合适就是不合适。

独身主义原本的意思是不结婚,不恋爱,一辈子以“我一个人生活”的状态为生活原则。它既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活着的方式。但我现在想了想觉得我同事说的也挺有道理的,对于“独身主义”,现在的90后已经有了新的诠释。

上野树里的婚姻观

俞飞鸿47岁还未婚,在座谈《锵锵三人行》中她表示,自己不是坚持独身的魅力,更没想过要为自己辩解什么,而是在她的概念中,更在意自身的状态,在她看来单身和婚姻之间并不是矛盾而对立的,只不过是一个人自我选择的两种状态,都是为了更好的过生活。

前几天陈法蓉也在社交软件微博上发声,表示她觉得自己一个人挺好的,想要看书就看书,想要睡觉就睡觉。不想和外界有联系就让自己静下心来出去旅行或是宅在家里都好。她也是有52岁的人了,我却丝毫看不出她的老去。她还强调,爱情不要随便开始,更不要急着妥协。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直的恋爱观婚姻观。

值得承认的是,有的人对婚姻是非常抵触的,甚至全盘否定了结婚的意义,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社会关系,它会严重束缚影响两个人的正常生活,还会牵扯到彼此的家人、朋友、同事……但另一些人则会对你讲,婚姻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两个人遇到的烦恼其实一个人一样遇得到,并且还没有人能分担了。尤其是等你老去,孤独无依无人送终,心里连个念想都落不下怪可怜的。

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其实两种人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愁。90后被催婚更多也是家里觉得孩子年龄到了,该有个人陪在身边才是。90后这一批青年大多在社会上努力打拼,从我身边来看,基本上没有挨着家里过日子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工作遇到困难了自己解决,生活不开心了还是自己调节,不靠天不靠地的。坦白来说,能力是有了,前途是有了,却挺辛苦的,一个人的时候,多少也会觉得有些孤单就是了。

老了靠自己就好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的《单身社会》中说,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为什么不婚独身的人越来越多?有很多人回答,有人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不想将就,宁缺毋滥;有人是因为害怕结婚后的琐事与不好的结果,不想结婚……总而言之,原因各种各样,却没有害怕单身的。其中有一个人说的有那么几分像样:“一旦你将结婚生子从人生规划中剔除掉后,就会发现年龄是无法对你形成束缚的,更不会给你带来恐惧感。人生那么长,不需要你着急忙慌、紧赶慢赶,你有很久很久可以用来追逐你的梦想,感受这个世界。”

为梦想而付出是充满热情的

真正的孤独,是精神无法获得共鸣的孤独。“他人即地狱”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1905-1980)在其戏剧《间隔》(又称《禁闭》)中的一句台词。萨特试图把我们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从本质上定义为“冲突”。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按照某个形象创造自我,而他人的喜恶,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就是我们用来创造自我的工具。他人提出种种要求,设定期望,来对我们的行为做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也就意识到了身为个体的孤独无依,这,是孤独的源泉。

萨特的存在主义

由此可见90后恐婚、独身主义大有其存在的道理。只是如果你有幸遇到了一位能理解你精神世界,让你不再感觉到孤独,不感到灵魂流离失所,那是你一生的幸运,该好好珍惜才是。相信到了那时候,独身主义也就不是家里该担心的问题了。

分享一些一个人的时候能做的事给看文章的你

1、认知自我:其实就是需要你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人生理想、价值观做出清晰的判断。想不清楚的话写下来也行。长期或短期目标是什么?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每天都在烦什么?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再看待事物的时候你会变得更加淡然。

2、专心读书:知识是一个人内涵的组成部分,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去读他读过的书,你会了解这种人的说话方式、做事风格。读书能让人增长见识、开拓眼界,能让人看明白道理所在与人心所向,还会形成你独特的气质。

请用心生活

3、等待命定:做最好的自己,等命定的恋人。现在的“独身主义”不再是古板的释义,很多时候是在等一个合适的人。如果你有幸遇到,一定要抓住才是。人与人的交往,不管是恋人还是朋友之间,1+1>2才是最好的结局。

(MilkCynthia)一个生活的冷静观察者,专注于有温度的原创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90后的青年危机系列三-独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