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企业如何转型面对生存挑战?

序:

2020年,一定是让人难以忘却的一年,它已在历史的长河上麾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疫情"突如其来 两战一触即发

天灾无情,人祸冷漠。2020年伊始,一场源于长江下游地区的瘟疫病彻底打乱了这个稳步发展中的国家,病毒肆虐,由最初几个的病例在短短2个月内上升至几万例,死亡人数高达上千人,数据直逼2008年的非典。病毒横行,数日间横扫遍地城市,以长江地区为主干线,不断向外游扩散。传播速度以微缩地图上肉眼可见的红色迅速布满,那几日,每天早上起床睁眼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手机,点击微博,查看地图上被标注红色的区域又蔓延到了哪里,直到最后一块白色的区域转为鲜血般的红色,那里是新疆,中国的最西方,最后的一根稻草——断掉了。

“新型冠状病毒”战役,打响了。

这一场战役,打的不仅仅是全人类的生命战,更是社会环境下企业赖以发展的生存战。病毒爆发,企业停工。2个月停工意味着什么,可能对于我们这类为别人打工的人来说,不过是60天的长假,躲在家中百无聊赖的休息,但对于企业的老板们来说,60天意味着资金流断裂,意味着这一切都是“空城”计,意味着每天海一样的银子花出去却颗粒无收,如同你辛辛苦苦栽培了许久的橘子树,眼看着果实即将成熟,却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击的遍体鳞伤,然而除了心痛你也做不了什么来挽救。想必那些老板们的心情比那热锅上的蚂蚁还要焦灼。

“黑天鹅”疫情当下:企业如何生存?

病毒虽无情,却也并非全是坏处。当然,笔者并不是不惋惜那些因病毒辞世的人,但活着的人总归还要活着。而是说,它的到来反而惊醒了企业家们从未好好正视的问题:面对“黑天鹅”,企业如何生存?

这次病毒的突袭,这次的黑天鹅事件,有多少企业能够经受住这漫长而煎熬的60天考验接着满血复活?又有多少企业打不赢这场艰难的生存战役,背水一战后选择乌江自刎?

疫情当下,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点又是什么?

第一,经营资金问题,72.58%的企业收入明显减少,流动资金紧张,资金压力大;

第二,员工停工,复产能力受限,流水线产量坡度下滑;

其实无非与两点密切相关:资金、劳动力。说的通透些,就是钱和人,钱供养人,人是生产力,生产力滋生钱。可现阶段,人不再提供生产力,钱不再滋生,而后大幅缩减,但公司硬性开销并不会减少,比如:写字楼的租金,以及水电费等。

同样,现金流断裂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便是:缩减支出。那么如何缩减支出?答:关店或裁员。

即便裁员的做法某种角度上看起来有些不够人道主义,尤其是在这样特殊的时期,但公司也需要生存,在不选择倒闭的情况下,裁员是最中和的做法。于是,各大企业开始了“裁员潮",微博、人民网等社交软件每天都在提示哪家公司又进行了裁员,一时之间弄得职场人士焦虑不已,一面是“失业”,一面是“疫情”。

除此,也出现了很多靠线下门店营业的企业开启了”关店“模式,线下门店靠的就是人流进行导流量,配合一定的营销手段从而实现营业的收入,疫情爆发,民众聚集地成为众矢之的,人人避之不及,各大往日人群爆满的商场出现一片荒凉的景象。即便是珍爱网,它的线下多家门店也同样加入了”闭店潮“的大群当中。

企业转型迫在眉睫:互联网再次成为“香饽饽”

自然,选择这些做法的是没有任何方式能够躲避疫情的企业,那么剩余那些资金还能够支撑勉强度过疫情期的企业,他们的做法又有哪些变动?

办公方式的转变。由多人聚集形会议转为借助线上办公软件进行视频或电话会议。

营销模式的转变。基本上除了绝对的It或者互联网产业是以兜售大类别的外包产品而获得利润外,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以传统的服务类或实际流水线产品销售而取得利润。但疫情下,不允许进行集中性的销售场景出现,这一做法,无一不让实体商户受损严重,服饰类、餐饮类、生活用品类等企业面临大面积的财务亏空,货物库存积压,由此,这些企业开始花样百出,不惜打出”零投入产品代理人“的做法开通分销渠道以减少产品库存积压,再有者联合相关产业链下的同类产品企业的高管,进行网络直播,以”疫情下 企业如何缓解困境“等为话题分享心得,拉拢海量的网络流量客户,配合营销手段走网络红利渠道兜售产品,且不看盈利大小,只要能维持平衡也胜过不断亏空。

纵观来看,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微企业,此次的转变清一色的着手点都离不开”网络“二字,大抵是网络离不开”人“,”人“便会创造源源不断的流量,这些流量走到企业布置好的“陷阱中”最后都将转化成"客源"。这样,即便足不出户,只要维护好客流关系以及留存率,业绩即便达不到预期中的爆发,但也足够支撑企业“挨”过这次的寒冬。因此,侥幸留下来的企业都陆陆续续将眼光投向互联网,不再处于观望的态度,而是实打实的出手操作,将自家的产业链上硬生生的截断出“It +”这一枝桠,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地盘,分销渠道的开拓,宣传方式的改变等都是被迫情况下摸索出来的实际的路。

如此看来,此次的疫情爆发,倒也激发出了企业家老板们的“生存欲”,算是为创业者们敲响了警钟,企业只能保持稳定的发展不行,要能够时刻准备对抗“黑天鹅”的到来才是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当下,企业如何转型面对生存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