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知识总览: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最直观的例子:打开任务管理器
,可以看到操作系统对软件、硬件的管理
针对以下三个问题,对操作系统的功能进行讲解
补充知识:进程是一个程序的执行过程,执行前需要将该程序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
① 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需要提供的功能:
文件管理:每一个应用程序,都会有一个对应的文件夹保存到计算机中,这就是文件管理。
存储器管理: 点击 exe 可执行文件后,需要将该程序相关的内容放到内存中,这就是存储器管理。
处理机(CPU)管理: 放到内存中之后,等待CPU分配资源,执行程序。这就是处理机管理
设备管理: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一些设备,比如:摄像头,麦克风,需要将这些设备分配给进程,这就是设备管理。
② 操作系统作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需要提供的功能:
提供接口:
命令接口、程序接口比较重要,GUI了解即可。
联机命令接口【交互式命令接口】: 特点就是用户可以和操作系统进行简单的交互,执行单个命令
例子:
脱机命令接口【批处理命令接口】:批量执行命令
例子:
程序接口:如C:\Windows\System32(user32.d1l
程序员在程序中调用user32.dll
(该调用过即为系统调用)即可实现创建窗口等功能。只能通过用户程序尚接使用。
GUI: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用户可以使用形象的图形界面进行操作,而不再需要记忆复杂的命令、参数。
例子: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删除一个文件只需要把文件“拖拽”到回收站即可。
总结
③ 操作系统作为最接近硬件的层次
需要提供的功能和日标:实现对硬件机器的拓展
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成为裸机。在裸机上安装的操作系统,可以提供资源管理功能方便用户的服务功能,将裸机改造成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的机器
举例说明:
硬件(CPU、内存、显卡):就好比 锤子,木头,钉子…
操作系统:好比一个工匠
操作系统对硬件的扩展,就好比一个工匠将以上的原材料组织成一个成品,比如:房子,桌子,帆船…我们只需要使用成品,无需关心这些成品是如何组装起来的。
本小节知识总览:
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这些事件宏观上是同时发生的,但微观上交替发生的。
常考易混概念――并行: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同时发生。
并发与并行的区别:
假设我们的计算机是单CPU的话,当我们同时在听歌、打游戏、聊天时,在我们看来这些操作可能是同时发生的,但对于操作系统而言,其实是通过轮询CPU时间片的方式来交替执行的,这就是并发
但如果是多CPU的话,以上的这些操作,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时发生,并不互相影响,每个CPU执行自己的进程。这就是并行。
共享与并发的关系【相互依赖】:
并发性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着多个运行着的程序。
共享性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前者)是实际存在的,而逻辑上对应物(后者)是用户感受到的。
例子一:
例子二:
总结
异步是指,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有限,进程的执行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走走停停,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这就是进程的异步性。
本小节知识概览
程序员手动输入二进制命令,交给处理器处理,由处理器打印出结果
问题:为何多道批处理系统能使资源利用大幅度提升?
本小节知识概览
预备知识:什么是指令?
指令就是计算机能够识别、执行的最基本的命令
而我们平常所说的用 C、Java、Js这些高级语言写的代码,计算机并不能识别。需要将这些代码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机器指令。
新的问题:
有的指令“人畜无害”。比如:加、减、乘、除这些普通的运算指令。
有的指令有很高的权限。比如:内存清零指令。如果用户程序可以使用这个指令,就意味着一个用户可以将其他用户的内存数据随意清零,这样做显然是很危险的。
通常会将指令分为俩类:
问题:在 CPU 执行指令前会判断是特权指令还是非特权指令,那么CPU是如何判断的?
通过处理器状态来决定执行的指令类型
某些程序需要使用不同的指令,对程序也分为俩种类型:
总结
我们安装完Windows操作系统后,会发现操作系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功能,比如“记事本”、“任务管理器”。然而,这些功能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任务管理器”,我们仍然可以使用计算机。
内核是计算机上配置的底层软件,是操作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
实现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那些程序就是内核程序
不同操作系统,对内核划分范围是不一样的,因此引出了俩种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大内核、微内核
本小节知识概览
早期的计算机没有中断机制,也不需要,程序都是串行执行的。
为了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引入了操作系统,多个进程之间并发执行。也就引出了中断机制。
操作系统处理中断的大概流程:
1、假设多个任务同时交给CPU 处理,在执行任务一时 CPU 可能会 收到中断信号,会由用户态切换到核心态,由操作系统对中断信号进行处理。
2、操作系统处理任务一的中断信号后,认为任务一的时间片已用完,也就是任务一已经执行完,然后由 核心态 切换到 用户态,将CPU的使用权交由用户进程,并开始执行任务二
3、在 任务二 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出系统调用这种内中断信号,来请求输出。
由于普通的应用程序无法使用特权指令,只能通过系统调用这种手段主动请求操作系统介入 来帮忙完成 输出。因此需要由用户态转换为核心态。
3、用户态切换到核心态之后,操作系统负责对内中断信号处理,按照任务二 的 请求开始工作【输出】。
4、 任务二 在进行 IO 输出时,会暂停运行,切换到用户态,换成 任务三运行。而任务二的 IO 输出会和任务三并行工作,当 IO 操作完成,设备会向CPU发出中断信号。
5、CPU 接收到 中断信号,切换到核心态,由操作系统介入处理中断信号。任务二 继续执行,并切换到用户态。
对于以上流程的总结:
1.当中断发生时,CPU立即进入核心态
2.当中断发生后,当前运行的进程暂停运行,并由操作系统内核对中断进行处理
3.对于不同的中断信号,会进行不同的处理
发生了中断,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开展管理工作。由于操作系统的管理工作(比如进程切换、分配I/O设备等)需要使用特权指令,因此CPU要从用户态转为核心态。中断可以使CPU从用户态切换为核心态,使操作系统获得计算机的控制权。有了中断,才能实现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另一种分类方式:
不管如何分类,区分内中断和外中断的关键就是 信号的来源。
Step 1:执行完每个指令之后,CPU都要检查当前是否有外部中断信号
Step 2:如果检测到外部中断信号,则需要保护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如程序状态字PSW、程序计数器PC、各科通用寄存器)
Step 3:根据中断信号类型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step 4:恢复原进程的CPU环境并退出中断,返回原进程继续往下执行
其中处理中断需要切换到核心态,恢复进程的执行会切换到用户态
本小节知识概览:
知识点回顾
定义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程序员/编程人员)使用的接口,可以理解为一种可供应用程序调用的特殊函数,应用程序可以发出鬃统调用请求来获得操作系统的服务。
问题:操作系统为什么要提供 ‘系统调用’ 功能?
总结
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请求操作系统的服务。系统中的各种共享资源都由操作系统统一掌管,因此在用户程序中,凡是与资源有关的操作(如存储分配、IO操作、文件管理等),都必须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向操作系统提出服务请求,由操作系统代为完成。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用户进行非法操作。
操作系统为上层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系统调用接口,如果是汇编语言是可以直接进行系统调用的,但是向我们如今使用的高级语言【C、Java、C++】 是不能直接进行系统调用,而是利用封装好的库函数来间接调用。
假设使用代码 write 命令向文件中写入字符串,编译器会先将代码编译成对应的汇编语言指令…
传递系统调用参数→执行陷入指令(用户态)→执行系统调用相应服务程序(核心态)→返回用户程序
注意:
1.陷入指令是在用户态执行的,执行陷入指令之后立即引发一个内中断,从而CPU进入核心态
2.发出系统调用请求是在用户态,而对系统调用的相应处理在核心态下进行
3.陷入指令是唯一一个只能在用户态执行,而不可在核心态执行的指令
系统调用号:根据传入的 x 指明操作系统需要进行的操作。
exit 退出
fork 创建子进程
read 读
write 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