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不想引起小伙伴过多臆测和误会,就是想简单谈谈感受。
01
在一些平台写作的作者们,会建很多交流群,也会加入很多交流群。我也是,一般都是被拉入群里,也加了几个交流群。
不过我很少说话,一般都是潜水,觉得有价值的个别群,会翻一翻聊天记录。大多数,就是设置了免打扰。说到这里,希望不要被一些群友踢出群聊,哈哈。
我很少说话,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我本性不喜也不擅长在公开场合说话,在聊天群这种网络空间,一般都有几个活跃分子,这种聊天场景很像现实中几个熟人在聊天,我插进去聊,还是有点不太适应。
还有一个就是,对于自媒体写作,我并没有倾注太多期望和心血。我看有些群友是全职妈妈,有的买了粉丝、就是想盈利与变现的,有的同时运营几个平台,还有的是真喜欢,也有很多时间精力,比如在校的学生。
我跟他们都不太相同,其实总结原因就是一句话,太懒了。
我写东西都是心之所至。没有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都是我手写我心。
我也关注粉丝增长,但在这个公众号下行期,加上我又没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公众号又是相对封闭的平台,对于增粉这事儿,就是读者随心了。
当然了,以文会友,我期盼着与你们相遇。
02
说说我见过的几个群里的事吧。
一个写作群里,小韩做公众号,小郭在另一平台写作,有某方面知识的爱好。
一开始,大家聊的都很好,群里的活跃,总是少不了几个活跃分子。
然后,小韩与小郭合作运营公众号,就是小郭把文章放到小韩的平台。做得不错,后来还有大号转载。
后来,我从零星的群聊记录里才知道,两人掰了,应该闹得还挺不愉快。
小韩就退出了那个群,自己建了一个群。之前那个群,也越来越冷。
也许大多数群都难逃这样的宿命,起初的热热闹闹,到最后都变得静悄悄。
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不清楚,孰对孰错,也不想多做评价。
就像在某综艺节目之后,宋丹丹遭遇网络暴力,显然身心受了很大伤害。在参加《向往的生活》时,她在节目里给几个年轻人,郑重说了一句话,就是:
永远不要对自己不了解或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作评判或结论。(大概意思)
这是一件事。
03
我加入一个群,暂叫A群。A群一群友自己建了一个群,暂叫B群,拉了很多朋友进去。
不过很快,A群有群友指出,她拉的大多数朋友是A群的,有挖墙脚的嫌疑。
这个群友也解释,并无此心,只是无心之举。
后来,又经历了退群、踢人、进群、解释、争辩、发红包等。
在A群也发生一场大讨论。
其他就不赘述了。说几点感悟,也不并不全来自这件事的联想。
我对于那些在一些有争议甚至争吵的事情上,勇于站出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人,总是心生几分敬意。
在一个略尴尬的局面下,最先说话的那些人;对于存在既定立场的观点面前,勇于说出不同观点的人;对于那些打圆场,或态度大度,或勇于坚持公正立场的人,我又觉得心向往之。
这又是一件事。
04
只说几点想法。
每个人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些事情谁说谁有理,旁人不好评判。
而对于当事者而言,经历和面对怎么样的不愉快,都只能当成成长之路上的小插曲,反观自身并努力下次做的更好。
在虚拟的网络社群里,透过文字的沟通,甚至是语音,都相比现实中面对面增大了误会与被误会的概率。
因为这是文字本身会产生的误差。要不,很多事情还是要打电话说呢。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还是会产生很多误会。有些属于沟通的偏差,有些属于立场的不同,有些就是天然的不喜欢了吧。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也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即使好朋友、至交亲朋一起创业,或者共同做一些事情,还会产生各种不愉快,何况陌生人乎。
所以,与人打交道这件事,不分虚拟还是现实,都是我们始终要学习的一门课。
还要说一句,大家都是写作爱好者,相识是缘分。缘聚缘散,愿都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