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两部分组成:一堂作文公开课实录,对中学生作文写作的两个瓶颈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全文3100+字,你也可以直接划到最后看看我对中学生作文的个人思考。
一堂作文公开课
【作文展示】
原来我也很坚强
我们,会被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会在不断失败中,找到自信。
自从开始了初中生活,语文就成为了我的短板。每当考试时,都会对语文产生畏惧。久而久之,做语文作业时就会有一点点厌烦,导致语文越来越差,竟然快到了不及格的地步。
父母也总是为我的语文操心,可是忙活了半天,依然没什么成效。
每天,我也和别的同学一样,听一样的课,做着相同的作业,却在成绩上有着天壤之别。
毕竟,我也已经尝试了很多次,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但是,我又想起了那些考的好的同学,他们自信的眼神,甜美的笑容,和老师那一声声有力的鼓励。谁不羡慕,又有谁不想得到呢?与其放弃了,还不如努力的拼一把,说不定下一个令人羡慕的人就会是我。
每次语文考试之后,看着自己的分数,总是非常郁闷,就像是气球中不能挣扎的空气。
之前的我很没自信,遇到点困难就想放弃,在那时,面对自己的自责和父亲责怪,我真想放弃自己的语文。
重拾了信心,也明确了目标,不再像之前那样软弱而不自信,我坚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坚持就是胜利。
在那之后我不再讨厌语文,反而对他有了好感,我会通过努力,而让自己成绩提高。
原来我不是软弱,又不自信的人,我也很坚强。
这篇作文是我们班一位参加级部优秀生竞赛的考场作文,阅卷老师给35分,卷面总分90。基础知识70分拿到55,应该说这一块不算差。
从卷面看,书写只会是加分项,不会影响作文得分。很明显,考场作文写作成了拉低竞赛排名的主要原因。
【上课流程】
展示学生作文,带领学生一起读作文,然后展示答题卡的作文图片,抛出问题:
这篇作文的得分点和失分点各是什么?
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
得分点: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美观。
肯定学生的答案,补充一点:开头有点题的意识,“会被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扣住了“原来不坚强,或不觉察自己坚强,在改变中变得坚强或发现自己也是很坚强的”这一点。
可惜的是,最后落在“自信”,而没有落到“坚强”上,又没有做到扣题。
失分点:字数不够。
再问,只有字数不够这个问题吗?
再次带领学生读作文,得出答案:就没有写怎样战胜困难的,坚强没有体现出来。
总结:中心不突出。
引导思考:如何突出自己也是坚强的人?
必须在战胜困难中,在经历风雨中,在扛住打击中体现出来。
这篇作文中,“我”需要战胜的困难是什么?
语文成绩不好。语文成绩下滑。
这算是一个怎样的困难呢?很模糊,很笼统。
技法点拨:需要战胜的困难越具体,后面写如何战胜困难才越有针对性,“坚强”也更能容易突显出来。
是不是我们遇到困难就会打鸡血一样勇往直前?
还要交代清楚战胜困难的动力是什么。
技法点拨:战胜困难的动力可以略写,但不能没有。缺少了动力,后面写的战胜困难的过程就会失去真实性。
这篇作文中,“我”战胜困难的动力是什么?
学生很快找到答案:
“父母也总是为我的语文操心……我又想起了那些考的好的同学,他们自信的眼神,甜美的笑容,和老师那一声声有力的鼓励。”
父母的操心,自己那一颗不甘被人轻视的心,对老师鼓励的向往,都可以成为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
“我”战胜困难的过程是什么?
学生立即回答,没有。刚才就说过。
如果把困难写具体,战胜困难的过程再写一写,字数还用凑吗?
学生立即回答,不用了。
结合你自己的情况,影响你语文成绩的具体原因有哪些?书写,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不管是哪一个,只有写出来具体的问题,接下来才可能把战胜困难的过程写出来,写详细。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过为了考试付出过具体的努力。
就拿语文的古诗文默写来说,8分,首先要背,然后是字容易写错,甚至不规范也扣分,接下来是理解默写,要求在会背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主旨。
这其间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去付出具体的努力,只要我们仔细回想,都还是可以写出具体的过程的。
接下来,抛出以下三个问题,旨在让写作有一定基础的孩子能拿更高的分数:
打动阅卷老师的细节是什么?
技法点拨:刚才我们谈到这篇作文,战胜困难的动力,如果分开来用,可以让“我”在战胜困难的不同阶段都有理由,也让“我”的不断地努力成为一种真实,再加上不同阶段的心理描写,写出心理上的变化来,像《走一步,再走一步》那样把每一步的心理变化写具体,让自信(坚强)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样打动阅卷老师的细节也有了,并且战胜困难变得坚强的层次也清晰了。
可不可以写得更深刻?
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或是在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之后,有没有让你对以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新的认识?有更深刻的思考?
有没有更好的谋篇布局?
学会包装,做到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可以考虑自己平时拿手的一种,比如小标题,题记,书信体,日记体。
技法点拨:形式的选择,首先考虑更适合主题的表达。
比如情感性强的文章,可以考虑书信体,日记体;突出改变、变化的作文,小标题更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过程;题记式既能体现作者对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能显出作者用含蓄的优美语句表达出文章的主旨。
练习:根据今天所学,参赛学生对自己的考场作文提出一至两条修改意见或直接修改两处,并说明修改的目的;没参赛的学生,编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写作大纲。
当下中学生写作的瓶颈问题及对策
主旨不明
在平时的教学尤其是学生习作的批阅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心不突出,不明晰甚至都不知道学生想表达什么的作文还是很多的。
这个问题的根源,除了学生不会选材,详略不当之外,凑字数这个显性标准让学生不顾主题的表达,只管把作文格填满为快。
在讲评这篇作文时,我问这位学生,你写作文时,是怎么解决字数不够这个问题的?
学生回答,我就是在主题之外多扯一些其他的事情。
为了凑字数而故意地东拉西扯,扯的都是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扯的越多,越冲淡了文章的主题。结果字数就算是凑够了,却把最重要的考场作文的第一个评价标准“中心突出”给整没了。明显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如何突破这种本末倒置带来的问题?
我觉得还是要做好两方面的教学。
一是让学生明白,写够字数是写充实而不能空洞干瘪,写具体而不能泛泛而谈,写详细而又有层次。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既突出主旨,又达到字数要求。
切忌一味地为了写够字数而不考虑内容是否相关,详略是否得当。
二是要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字可凑。
其实这一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无米下锅,没内容可写。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重,脱离了社会,远离了大自然。这是事实,但它不能成为学生没内容可写的理由。
人总是生活在现实当中,只要不在真空,他就应该有感受。学业负担重,在学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同样是色彩纷呈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培养孩子体验的习惯,动手练习的习惯。
另外,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醒孩子观察身边的人的生活。学校门口,小区的邻居,街上的行人……
只有我们语文老师去提醒,孩子才会在繁重的课业之余去观察,去思考,素材才会鲜活。
还可以开展有益的活动。常见的像让学生观察一块钱能买到什么,养一棵喜欢的绿植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
无真情实感
要让学生懂得一点情感表达的逻辑。
写作虽然说是形象的思维,但是仍然需要理性的思考。且不说材料的选择,前后的安排,叙事顺序的选择,文章的真实性,其实仍然需要理性的思考。
只有符合情理的情节,才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就这篇文章而言,战胜学习上的困难的动力,就是让文章具有真实性的必要内容。中学阶段写个人成长,情感体验的比较多,在平时习作指导上,不多加提醒和练习,往往学生的习作会给一种瞎编乱造的感觉,即便是学生写自己的亲身体验,仍然不能写出真实的感觉。
再比如,没有充分的叙事就无缘无故地抒情,或者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不相关,情节安排跳跃性大,都是学生动笔之前缺少理性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