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日本的圣人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什么是知行合一?

明正德帝时期,大太监刘瑾祸乱朝纲,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王阳明为人正直,得罪了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做驿丞,一个偏远山区的公务员编外人员。

知行合一

此时的贵州处于大明帝国非常偏远的山区,条件比较恶劣,王阳明此时就天天住在一个山洞里,环境非常恶劣,但也十分安静。王阳明就在这里,结合自己的遭遇,参考儒家经典《五经》,参悟圣人之道,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看到美女是知,喜欢美女是行,在看到美女的时候就已经喜欢了,而不是看到美女之后才去喜欢,所以说,这就是知行合一。

做成冰淇淋的一坨屎,依然是臭的。如果一个鼻塞的人,他现在闻不到气味,看到了这坨屎,但他并没有闻到气味,并没有产生厌恶,之所以没有产生厌恶是因为不知道这坨屎是臭的。这是没有知,所以没有行。有知就会有行。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个人没有志向,没有目标,无所事事,最大的可能就是碌碌无为,终其一生了。一个人去做善事,你的亲朋好友都怨你,那你不做善事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个人做善事,亲朋好友都会称赞你,喜欢你,那么你为什么不去做呢?要立志方可成事。

勤学

一个人不懂装懂,把自己包装成万事皆懂的样子,看不起其他人,经常骗人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开着不知道哪里弄来的跑车却不会用,频出尴尬的事件,这样的人即使他天资聪颖,自以为骗得了任何人,那别人还会喜欢他吗?另一个人处处谦虚,不懂就问,时常称赞别人的优点,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虽然他天资愚钝,但是勤奋好学,积极上进,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大家喜欢的吗?

改过

是人就会有过错,圣人也不例外。一个人虽然很勤奋,但是有一些不良嗜好,搞得家庭不和谐,朋友之间相互不信任。这时亲朋好友指出这个毛病,勇于改过就是好的。如果整日活在自责悔恨之中,不重新站起来,那只能越来越差了。

责善

和朋友在一起相处,要做到责求向善。发现朋友之间的缺点,要善意的委婉的劝诫他改掉,而不能恶言冒犯,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朋友之间相互责求向善,才是相处的道理。


文字由绍维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征服日本的圣人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什么是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