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论语》

我一直是一个理工科背景、技术背景极强的人。《论语》,只在中学的时候,在语文老师的威逼利诱下,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读过只字片语。从小我就不喜欢语文,更不喜欢文言文。听闻现在的高考,增加了语文部分的分数占比,听到这个消息,我只庆幸没有再晚生几年。

十几年之后,我匆匆看了一遍《论语》,没有任何人的威逼利诱。

在美国留学期间,我结交了一位朋友圈中为数不多的外国友人,Adrian。有一天他请我去他家做客,于是我们开始天南地北地聊。自然而然,我们聊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西方人有信仰,而我们东方人没有。Adrian说,虽然你们没有宗教,但你们一定也有可以让你们成为信仰的精神力量。这句话启发了我,如果要有的话,那应该没有争议的,就是作为中国经典传统的儒家文化吧。

可是,儒家文化,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说我们已经丢了儒家精神,我们只在乎自己的“小家”,而对陌生人缺乏仁爱之心。看见老人倒地,我们不敢去扶;公交车上,年轻人霸占着座位而让老人孕妇站着。改革开放之后的飞速发展,强化了我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却导致精神文化的没落。大家崇拜的,是企业家马云、马化腾,大家唏嘘的,是富二代、官二代的财富和权利的继承。那么,儒家文化,到底对今世,是否还有影响力呢?带着疑问,我决心将《论语》,从头到尾地看一遍,哪怕是浅尝辄止,总比我完全没有看过任何一本儒家经典著作,来得要好。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在咨询孔子之后的笔记而成,虽有章节排序,但内容却显得颇为杂乱。有一些前面出现过的内容,后面还会一模一样的再出现。有一些虽然内容上没有重复,但含义上却已经高度接近。比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和“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讲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君子不要怕别人不了解你,而是应该担心自己是否有本领、有做事的能力。所以如果没有时间通读全书,完全可以只读一部分,也能领悟到儒家文化的大概。

如果让我来总结儒家精神,我会归纳为:仁孝中庸,低调务实。我敢说,时至今日,这些传统文化依然对我们有着十分强大的精神影响。最典型的,比如“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不谋而合。对我个人而言,也有不少小故事很有启发。父亲的一个兄弟去世,我表哥使用了壁葬而非土葬,父亲一直因此很生气,认为表哥在这件事情上没有竭尽心力。“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读了这句话,我终于明白我们如何对待逝去的亲人,在传统的国人看来,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标尺。不仅仅是家庭关系的处理,对于职场关系也有经典之处。“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察言观色,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要冲动,这不正是作为职场人士容易忽视的小节吗?

巧合的是,昨天正好看了一个关于方太儒道的视频。茅忠群,正在用四书五经来管理企业。按学历,茅忠群算是我的双料校友,既是交大电院学长,又是中欧商学院学长。和马云那样的演讲家不同,在视频中,他为人谦和,骨子里又带有几分工程师的气质。在言谈中,他对华为颇为尊敬,方太的企业文化也能见到不少华为的影子,从IBM引入IPD流程,坚持不上市,全员身股制。但和华为不同,他希望把儒家精神注入到企业文化中,通过培养员工的精神信仰,来帮助管理好整个方太。在人们普遍急功近利的今天,这很难得,也颇具魄力。真心希望茅忠群和他的方太能顺利地走下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问已经三十岁的自己,我的思想,是否真的独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完《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