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本叫《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的书,感觉书中说的内容颇有道理。
内容包括如何保持写作的状态——专注力,如何收集素材,以及如何对文章删繁就简......在很多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说明。
其中关于保持专注力的方法,还让我当场就做了实践,并有了不错的效果。
收集素材嘛,当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
今天对删繁就简这个事情来说说我的看法,书中用了一篇很长的文章来说明删除冗余内容的必要性,而且是鼓励读者要大胆地删除,甚至要有把文章删减一半的勇气。
为什么呢?
因为冗长的文章不会有人看。
很多人可能觉得文章如果太短的话,会不会让人感觉没什么价值,而且现在很多平台征稿对字数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公众号文章一般都要求1800-2500字。所以如果真像作者说的删减一半的话,那每篇文章要写4、5千字了。
这对大部分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讲真,一天能写1800字的人都非常少。
但是,作者说的冗长的文章不会有人看,这倒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现实,我本人就深有体会,我自己在看公众号文章的时候,通常都会先往下翻一下,如果文章太长,我就会打退堂鼓,或者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而且,我在某些平台也发过一些文章,但凡篇幅长一点的文章浏览量就会很惨淡,那些三五百字的文章反而数据好很多。
因为现在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内容也太多了,大家工作生活的节奏又这么快,哪里有什么耐心花这么多时间来看你的文字呢?
更何况如今已经进入的短视频时代,很多人的信息,甚至知识都需要通过短视频来获取,而短视频的优势不仅在于直观,更在于它足够——短。
反观我自己,写文章就不够精炼,总喜欢带上一堆无关痛痒的话,这些东西跟主题甚至毫无关系,有时候为了引出一个主题会先把它的前因后果都铺陈一遍。
不知道是不是代码写多了,程序员的那种严紧体质太强了,每写一句话我都想先对它进行一番证伪,否则就不知道如何衔接前后文了。
比如昨天写那篇关于专注力的文章时,开头居然是从前天晚上的烧烤开始的,要把如何看到这本书的经过都交代的明明白白,结果就是一篇1800多字的文章,这些无关痛痒的东西就占了六分之一。都说写文章要遵循凤头猪肚豹尾的原则,如果开头就废话连篇,谁还愿意继续往下看呢?
作家刘润曾经说过,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把一件事情解释清楚。而用什么样的方式解释清楚,非常关键,如果你用几千字解释了半天,越解释越让人迷糊,那就应该好好反思自己了,那就应该大刀阔斧地删减你的文章了。
微信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张小龙力排众议,把它做得足够简单,在《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一书中,他说过一个故事,当年马化腾希望把「朋友圈」放到底部作为第5个按扭,但是他坚决不同意,硬是把老板怼了回去,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还有一个理论——马桶阅读理论:如果我们给用户的内容是在马桶上的时间看不完的话,就是太多了。尊个厕所顶多也就4、5分钟,如果这个时间还没读完你的文章,那大概率他就关掉了,因为他要回去忙去了。
马克·吐温有一句特别经典的名言:不好意思,我今天没有时间给你写一封短信,所以我还是给你写一封长信吧!
乍一看,这话很矛盾,完全不符合逻辑,怎么?写短信比写长信需要更长的时间?
其实,这里蕴藏着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死磕自己,愉悦他人。写长信你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甚至把满肚子牢骚都倾泻而出,而短信之所以难写,是因为你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用词将会更加严谨,甚至是将一篇长信删减一半而成!
死磕自己,愉悦他人,这也是为什么写文章需要删繁就简的原因,只有作者把文字精炼到足够好了,读者阅读起来才会轻松愉快,才会愿意继续读下去。
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