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幸福

魏春英/文

图片发自App

昨天,大办公室的十来个语文老师正在聚精会神批阅月考卷子,一个个睁大眼睛,盯着一道道题目,像老公安办案一样缜密,不容许露过任何蛛丝马迹。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月了。

性格开朗的萍耸耸肩,伸伸胳膊,突然郑重宣布:“轻松一刻时间到!”

大家知道肯定又有惊喜或惊吓啦!我索性暂且放下红笔,一边舒展四肢,一边揉揉颈椎,做好洗耳恭听的架势。旁边的同事也纷纷停下了各自手头的工作,搓搓双手,晃晃脑袋。

萍不苟言笑,卖起了关子:“谁知道老师为什么一年有两个假期?”

“不知道!”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坚决不能说知道)“快讲!”

“好!”萍兴致勃勃开讲,“且听我慢慢道来……”

“讲课,考试,判卷,讲题。当讲过100遍的题,强调过101遍的知识点还是会错第101次时。心中那熊熊燃烧的火焰瞬间掩盖了一切温柔,终于明白老师为什么会有一年两个假期?那是给老师疗伤用的,再不放假怕老师会疯。”

“哈哈……”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这一刻真的疯了。

“又为什么一段时间之后就又开学了?”萍话锋一转,继续吊大家的胃口。

“不知道!”个个充满了期待的神情。

“老师的能量充的差不多了。家长在家里处于崩溃的边缘,所以开学吧。不然家长会疯。”

“知道为什么孩子有寒暑假吗?”萍不顾大家还在疯笑,继续往下讲。

“老师气疯之前放假。妈妈气疯之前开学。经典不?”

“厉害!”神探啊!钻心里面去啦!

“读书不易,教书不易,家长不易,学生不易,老师不易,最不易的是咱们既是妈妈又是老师,常年处于半疯状态,不容易啊,且行且珍惜吧!”

哈哈哈哈哈哈……”又一阵爽朗的笑声,肆无忌惮,酣畅淋漓。

“时间到!继续改卷子!”萍突然坐回原位,宣布道。

“唉!”大家面面相觑,似乎意犹未尽。

笑过之后,萍的一番话让我情不自禁浮想联翩,暗自思忖:教育究竟要我们做什么?仅仅就是为了学生的分数终日忙碌吗?日复一日的看着学生做卷、改卷、评卷,辛苦姑且不谈,效果和预期的大相径庭摆在眼前,心中的焦躁不安短时间却难以平复,期望与失望的天平总是在心头左右摇摆不定。

我想,如果没有分数这个指挥棒在头顶挥舞,如果不用为考试而备战,我的教育生活或许会更美好,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或许不再枯燥;老师、家长也都不会疯掉,我一定会陪伴孩子们度过理想诗意的小学生活。

蓝天下的树荫下,和孩子们一起手捧緗素读经典;

阳光下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围成圆圈丢手绢;

白茫茫的雪地里,和孩子们一起热火朝天堆雪人;

绿油油的村庄外,和孩子们一起你追我赶放纸鸢……

显然,我的这些想法是理想化的,诗意而美好,注定也是简单而肤浅。教育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则说“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教育家这么有温度的句子,让我不禁想吟诵欧阳修的诗句: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非常欣赏卢梭的观点:教育即生长。杜威进而阐释道:这意味着生长本身是目的,在生长的前头并没有另外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

此言精辟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按照这个观点,教育应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青少年接受外来的东西。

比如说,智育是发展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

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上学阶段就感受到学习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一言以蔽之,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人幸福。

何谓幸福?幸福不是金钱的积累、物质的叠加、情感的占有。幸福是一种利己而悦人、通透而洒脱、明智而悠然。幸福是为心灵找到诗意栖居的港湾,为生命找到来去自由的归宿,为他人找到超越苦难的良方。换一个角度表述:幸福即是有健康的身体、自由的灵魂、适用的物质、人性的尊严和安全的保障。

课改专家李炳亭曾这么说:“现在的课堂快乐吗?课堂是由无数个四十五分钟组成的,组成十二年。请问孩子十二年快不快乐?上学不快乐走上社会会快乐吗?孩子在传统课堂中失去了创造力,个个都像失去了水分和生命光鲜的木乃伊。”

李炳亭还把课改比喻为“从油锅里捞孩子”,捞晚了学生就“焦”了,焦了就跳楼就自杀。实际想一想,追求幸福的教育就不应该将学生限制在教学内容中,因为学习内容只是工具。

试想,如果学生不能在获得这些工具的时候获得快乐,而且不能因为这些工具的获得而使未来的生活更加幸福的话,我们的教育还有何意义呢?

这么想着,我蓦然如释重负,豁然开朗,不自觉走出办公室的门,呼吸到的是严冬冰冷的空气,但此时的感觉亦是倍儿爽!

                  2018. 1 .25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