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

三十年前我来到成都,骑着自行车从城北贩菜到城南,差不需要多一个小时;

后来我在城南三环开了一家蔬菜专卖店,还是要到城北来批发蔬菜。随着城市扩大,城北的蔬菜市场搬到北三环外,不过我买了车,来回的时间和骑自行车差不多;

随着我的生意越做越好,在成都的四面八方都开有蔬菜连锁店。但从批发市场送货到店里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不得不采取让驾驶员加班、增加货车、让驾驶员绕路的办法,让新鲜蔬菜尽量按时送到店里。为此,我多了不少开支。

城市里的道路越修越宽敞,还像修楼房一样加了一层又一层,为什么还越来越堵了?

因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人口越来越往城市集中,虽然近几年地铁等快速公交的开通缓解了部分交通压力,但人多车多还是堵。

成都都这么堵,那北京不是要堵爆了?

北京市常驻人口超过2000万,是国内交通状况最复杂的城市之一。市内有五个火车站和百余所三级医院,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高达636.5万辆。重点区域容易形成交通拥堵,居民的出行需求与公共交通规划也影响着城市的通行效率。假如我在北京开店,运货可能会比成都更堵。

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方法。8月19日,北京城市大脑高峰论坛期间,阿  里云将全面服务北京城市大脑建设,围绕城市治理现代化及首都核心职能,落地交通治理等场景。据悉,为了缓解北京交通拥堵,阿  里    云技术人员把路段的拥堵指数、红绿灯时长、车辆行驶信息等数据分门别类详细记录下来,运用应用数字技术对道路拥堵进行分析。通过这个“城市大脑”对全市交通动态感知以及人工智能信号灯进行信号优化,大大提高交通效率。

这项技术落地,肯定会很快推广开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成都也会装上“城市大脑”,高效的交通一定会让我的顾客朋友吃到更加新鲜的蔬菜。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市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