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技巧比内容更重要


【写在前面】

老实说,我家不怎么去看中央电视台,所以只有当主播足够出名的时候,我才会去关注他们。譬如之前看康辉的《平均分》,也许是因为康辉的原因,大数据再一次大胆猜想我会喜欢杨澜的这本《提问》。有听过杨澜这个名字,从主持人到制作人,很有意思的职业路径。而且她英文还特别好,这点我特别欣赏,是要听听看的。这本书是听为主,所以,没什么摘录。

【阅读感受】

1、敢于不同。杨澜并不是正儿八经的播音系出生,反而是通过社会招聘的人,她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跟播音没什么关系。原来央视想通过社会招聘一位甜美的女主持人,她大胆提出:为什么主持人总是要甜美要安静,为什么他们不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就是这个「另类」的问题,让她从第一轮面试走到了第七轮面试,顺利成为央视主持人。从只能背词的普通主持人,到能真实说出自己看法的《杨澜访谈录》。

2、不打无准备的仗。杨澜采访过很多厉害的人,各个领域都有,而她只是单纯地不想自己问出太蠢的问题,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每一次她在采访人物之前,都会阅读大量的书籍去了解这个领域,让自己能够让对方有亲近感,提出更好的问题,这样被采访者也会因为放心,而说出更多。这点很不容易,《鲁豫有约》中就曾经问出一些不得体的问题,让被采访者不知所措或是生气。你要真正地去了解对方,你首先得了解对方的背景资料以及他研究的领域。同样的,我们在面试或是见其他的人物的时候,难道不也应该这样吗?没有做好这一点,也难怪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3、学会提问。曾经听说过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就是为什么老师们都喜欢印度学生而不是中国学生。虽然印度学生普遍没有中国学生勤奋,但是印度学生很喜欢提问,正因为提问,老师才能从侧面了解到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说清楚,提升学生的吸收情况的同时,也给自己的教学改善提供了方向。虽然中国学生普遍都很勤奋,但是因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书中提及的),中国学生更偏向于直接全盘接受老师说的一切,比较少提问,遇到问题都是自己课后疯狂复习恶补。但凡,学会提问,强迫自己先全面了解这一门课,相关的资料,然后再理顺一切,这样就知道自己哪里不会,好的问题,能够节省我们课后很多的时间,但我们都没有意识到不会提问让我们增加了多少工作量。同样的,这些也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不是吗?

4、非语言动作。关注别人怎么说,而不是说了什么。从对方的动作来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话语方向,让大家放松下来。还有如果作为公众人物的话,还要注意自己的服装、配饰等与采访内容相结合。譬如英国报纸因为女王戴了一顶蓝色的帽子,就认为这是欧盟的颜色,认为女王不希望英国脱离欧盟。

【阅后收获】

1、世界是用来倾听的,不仅仅是听对方说了什么,还要听出对方的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提问,技巧比内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