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思维模式,人生怎么都不会差的

这次时间管理大作业是高效能人士的N个习惯,我趁机总结一下自己觉得牛人应该什么样。严格来说这个不算是高效能人士,牛人可能总效能或平均效能也不高哈哈哈。

一共是六条思维习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些是我个人努力的方向。

1、理解人性的共性和多样性

共性是指理性和非理性,其中经济学假设的是人类行为决策是理性的,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非理性(主要是共性)。这两种纠结的状态让人难以决策,也难以捉摸。

多样性,也可以叫特性。没有完全一样的人,分类方法不同,同一类的人也多有不同。人的特性源于基因、价值观、成长环境、原生家庭、教育背景、个人经历等等。

所以共性和多样性,是人的两个维度。

另外,人另一个共性是趋利避害,所以人本性无善恶,只有大部分自利以及一小部分的利他。善恶是针对不同文化环境和社会结构而言的(当然存在普世价值观)。所以教育一个重大功能是把人的行为引导到与他人有利的一面。

因为上述观点,我更在意行为,而不是心。论心无完人。

2、不纠结

这一条就是字面意思。从人的角度来讲,有上面的人性特点。而每个人除了自己不断成熟、衰老,以及面对不一样的人,还有逐渐变化的环境。

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这四句话,告诉我们的不是要认命,而是有些事不要纠结,改变不了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好了,让自己快乐一些最重要。

这绝不是鸡汤,或者自我安慰(严格来说叫自我安慰也是可以的)。这是一种很正向的心理状态,可以认为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认清现实,但仍然热爱生活。

不纠结就是心态好,要现实一些,既不是盲目乐观,无视困难,也不是盲目悲观认命。查理芒格特别喜欢“那我就自己试试吧(类似)”就是这种思想。

3、谦卑

谦卑这个词现在很流行,我是从万维钢那里听到的三种谦卑的方式。最高级的谦卑是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断更新自己。

这依然基于对现实,尤其是人性(自我与他人)的理解,以及平和不纠结的心态而产生的思维习惯。

这里像舒适区学习区、刻意练习、迭代等等流行词语,都有相关性。

4、构建多元思维模型/系统性思维

前者是查理芒格讲的比较多,后者是万维钢喜欢说。我个人更认可后者这种表达方式,更全面。

但查理芒格的说法比较容易让人理解。

所谓多元思维模型,就是思想库当中有多种模型,面对问题时,用不同角度来解释。比如公司的成住坏灭(这其实就是佛学思维但并不在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里),如何分析,可以从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等角度来分析,每个角度都有对应的模型。

我个人是学化学专业,所以缓冲溶液(化学平衡)的模型非常熟练,而这其实就是系统。

如果说多元思维模型是三维网,系统性思维就是缓冲溶液。

另外,如果一个人很擅长类比,说明这个人很聪明,已经把自己的想法想清楚了。

另外的另外,算是歪楼。脑子里想得通,说不出来或者写不出来,这其实是伪命题。脑子没有想通,所以说不出来,写不出来。

5、在顶层设计与底层执行之间灵活游走

这句话的意思是,设计规划→行动→反馈→调整规划这是个三元闭环结构。想多了踌躇不前不行,闭上眼就开始做也不行。

现在很多人都讲究“就是干”,这也就适合打一下鸡血而已。就算是小步快跑、MVP,也得有个基本图纸。

从一个角落开始垒砖头,是盖不出来好看的房子,非得有一个非只读的图纸才行。

这一点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争上尤为明显。没有完全市场经济、政府基本什么都不管的国家,也没有一点自由都没有,完全宏观调控的国家——有也在竞争中灭掉了。无一例外。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经济制度的选择都是在两个极端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点。

这几年流行“涌现”“自发生长”等等概念,说得好像不用思考一样。

创业也是如此,创始团队得高瞻远瞩和强大执行力,并且了解什么时候占哪一part。

6、具备灰度思维,能进行灰度决策

以上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系统,我叫它“灰度思维系统”,或者叫“彩虹思维系统”。年轻人容易有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有的人会不断升级自己,让光谱仪对点位的分辨率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很不成功的类比,但我并不纠结别人听不懂),这样就逐渐具备了像彩虹一样渐变的思维方式;有的人越老越固执,一点都不通透,老了以后更招人烦。

灰度思维系统,简单来说就是避免非黑即白的想法,而且是多角度的。

此时要给老祖宗鼓个掌,中庸即使如此。

歪个楼,中庸是真·儒学,但假儒学已经扭曲了中庸真实的含义。

菲斯杰拉德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能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这一点我深刻认可。古人说,外圆内方,我说外方内圆也可以,两个角度都对——文科的厉害之处。

外方内圆,就是行动要有确定性,要遵守原则,要有确定性。但内心不要固执,要多有不同的想法,并且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做事方法。

大脑是个司令部,谁说话声音大,身体就听谁的。所以这也要不断练习,否则容易听错了做错了。

灰度决策有这么一本书,里面讲的内容偏向于执行,比较落地。我比较认可的是对灰度决策的定义:面对有重大影响力、情况复杂的问题决策的方式。这和我定义的灰度思维不一样,具备灰度思维,肯定灰度决策能力不会差。

上面六条,有一个基本逻辑,就是上面那张图。我试过好几种模型结构,最后还是用这个最简单的冰山模型吧。理解人性是一切的基础,理解了人性后,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就想开了,没那么纠结了。接下来保持谦卑的态度,不断更新迭代自己,更新什么呢?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多元思维,或者叫系统性思维。前面四个都是别人看不到的,是人行为的底层逻辑,别人能看到的是底层执行,以及背后的顶层设计,设计与执行如何平衡取舍,完全取决于下面四个底层逻辑。最后,整个思维和决策系统,我们可以叫它“灰度”,就像个光谱一般,没有绝对正误,只有适不适合。这一点很符合朱熹以前正统儒家文化中的“中庸理论”。

这是我的理想方向,本文是我近期所得的一个综合。

相关音频节目包括但不限于:《可汗学院·金融学》《精英日课123》《熊逸书院》《大局观》《硅谷来信》以及李善友和和王东岳的大量课程。

相关书籍包括但不限于:一些心理学、经济学入门读物及教材,和下图中书目。

思考浅陋,不及原作万一,但本文足以成为黑暗中的灯塔,照亮前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这样的思维模式,人生怎么都不会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