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碧血剑的意义以及袁承志的侠道,一朝风云起,乱世何谓侠?

很多金书读者认为,《碧血剑》的主人公是金蛇郎君与袁崇焕而不是袁承志,正如《雪山飞狐》的主角是胡一刀而非胡斐一样。对此看法小编本人是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根据,是小说“主角”的含义。有人说过,主角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配角是刻画人物的,对这句话,小编真是深有感触,我们往往被不经意出现的“配角”所感动,但他们毕竟不是故事的主线所在,也许,他们在另一个故事中,是主角。

但无可否认的是,确实是金蛇郎君与袁崇焕,奠定了《碧血剑》的主基调,并冥冥中注定了主角的一生。江山长城坏,江湖恩怨消。袁崇焕是一个属于江山的英雄,留下的,是“自坏长城”的遗憾与浩叹。而金蛇郎君则是江湖中亦正亦邪的一代怪杰,留下的只是“复仇者”的悲哀。所以小编认为《碧血剑》就是建立在他们营造出的叹息与悔恨之中。 我们都知道《碧血剑》是金庸早期作品。

小编认为在这时,“江湖”与“江山”在金庸先生笔下还没有完全融为一体,这是写作技巧还没有达到后期境界的问题,但从这部作品中,不难看出金庸后期作品中思想与对世界的理解的影子。从陈家洛到袁承志,对“政权”对“胡汉”的质疑更进一步,小编本人能够看出的是,金庸先生此时的世界观已逐渐渗入他的作品之中,虽然,袁承志还是个游离徘徊与“江山”与“江湖”之间的人物,“传统武侠主人公”的形象还是占据了主体。

不像是从郭靖开始之后的人物,以作为“文学形象”而受到关注,小编可以说,袁承志这个人物,在文学塑造上并不是很成功的,但这并不妨碍《碧血剑》的成功。小编觉得这是一个乱世武侠神话的成功。如此乱世,“侠”处在何地?袁承志要“报仇”,可当他看到崇祯的时候却犹豫了。袁承志想“报国”,可当他看到皇太极的时候却迷茫了。因为他是袁承志,不是金蛇郎君夏雪宜,更不是三关大帅袁崇焕。

小编认为他不是单纯的“江湖人”,也没有太成熟的“政治观”,他保留了凡人的特点:用自己的(老百姓)的情感去看待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袁承志是一个过渡型人物的原因。从这时起,金庸先生已经跳出了梁羽生的瓶颈,开始把“武侠人物”向“文学形象”升华了。小编以为外寇入侵,民不聊生,“侠”能做的,又有什么?杀了崇祯,能解万民于水火吗?杀了皇太极,能避免满清铁蹄入主中原吗?“侠”不是杀人的机器,他们会思考。

“快快开门迎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李自成入京之前,是天下百姓的希望,也同样是“侠”的希望。但可惜,他没有把“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原则贯彻下去。所以到最后天下人失望,“侠”也失望了。小编个人感觉“侠”,在这样的世界,也无法用自己超凡的武艺,去改变什么。最后只能归于化外,终老异乡。但是,他曾经努力过。他曾经也为闯王的理想,百姓的希望而奔走。

也曾经保护过“抗击外寇”的大炮,当这炮口对向同胞的时候,他也千方百计地摧毁它。他也象普通的游侠一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这一切,在自毁长城的乱世,在动辄屠杀满门的江湖,又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在金庸先生的笔下,“侠”不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变成了和我们一样有心无力的普通人。这就是袁承志。这就是《碧血剑》。乱世何谓侠? 唯碧血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碧血剑的意义以及袁承志的侠道,一朝风云起,乱世何谓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