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14岁女儿被曝”早恋” | 这才是做父母应有的态度

文|苏瑾七

陈奕迅是歌坛的常青树,他的受关注程度不亚于流量明星。当然他的生活和家人的一举一动也被媒体追捧。

近日港媒曝光了他14岁的女儿陈康提与一位帅气的男生十指紧扣,互动亲密,关系十分要好。

霎时间,陈奕迅以前接受采访时,对女儿私生活的态度被人翻出来,陈奕迅曾说过:不会干涉女儿的私生活,会给她充足的私人空间。

“她想说就说,如果女儿想要公开男友的话,自然就会告诉我,我对这件事保持开放态度。”

~ 1 ~

对于陈奕迅的开放态度,大概很多中国父母会表示不敢苟同吧。

“早恋”有害,这是大多数父母的认知。

发现孩子早恋或者怀疑孩子早恋,很多家长都会慌了手脚,极力打压。最极端的做法就是一顿棍棒、或者关禁闭、通知老师要隔离两个人,轻者因为焦虑的陷入一个不断侵犯孩子隐私权的漩涡:盯梢,翻孩子的日记、翻孩子的手机,规定必须什么时间点回家,监事孩子的一举一动。

这一系列的行为,通过冷嘲热讽或粗暴训斥,破坏了家庭原本父母子女相处的温暖模式,也传递了一个错误的概念,情感应该被压抑。

而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往往孩子只是在体验一段美好的感情,体验一份初恋的滋味,在家长、学校、老师口中却变成了道德有问题,行为龌蹉、人品有问题,对不起家长,对不起人生,彻头彻尾被鄙视。

感情一旦产生,如何能压抑得了,于是明明没什么下文,或者本该是美好的事情,变成一种精神压力,越是叛逆期,越容易被逼着走向极端。就像电影《早熟》一样,男孩女孩放弃学业,离家出走,还生下了孩子。

~ 2 ~

“早恋”真的有害吗?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在西方国家,压根没有“早恋”这个词。“早恋”只不过是中国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专心完成学业,在他们认为孩子应该一心一意学习的阶段,不该谈恋爱的阶段,对恋爱行为生造出来的一个贬义词。

父母们真正关心的,不是恋爱这件事本身,也不是孩子的情感发展。他们在乎的是孩子有没有在该读书的年纪,把书读好,他们只是想避免让孩子在还不能经济独立的时候,把情感需求先抛出来,让他们为难。

但是在我们国家,法律规定14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自愿发生性行为不违法。也就是说,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很有可能产生恋爱的情感需求,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旧社会,女性不到10岁就已经去做童养媳。10几岁开始就生孩子,那是一种随着生理的变化,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今天是怎么了,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但做父母的反而倒退了?用一个看似伟大的身份,做着一件并不光彩的事情——压抑子女的情感,让他们不要做真实的自己。

2018年2月,一个14岁的女孩,因为恋爱,被父亲打到尾椎骨断裂上了热搜。

恋爱,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为什么到了家长的眼里就变成了洪水猛兽,就要扣上一个“早恋”的帽子,而多年后,当我们投入工作,按照所有人的轨迹开始拼命赚钱的时候,父母们又反过来要“催婚”,难道人的情感发展,也是要做一个标准列表,好像7岁的时候要换掉乳牙,12岁的时候要准备好女性生理期到来一样,所有人都要走同样的轨迹吗?

~ 3 ~

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有的孩子6岁就开始换牙,有的孩子16岁还没来月经,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情感跟这些事情一样,是不能被控制和设计的。

我们不否认父母是一片好心,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掉,父母的认知是有局限性,是受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周围人的心态、他们读过的书和他们拥有的眼界深深影响的。

阻止孩子恋爱的父母,他们过份的强调了个人对子女的控制权,以为孩子就必须时刻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在他们没有经济独立的时候,就不能拥有话语权,就不能随意的选择做自己。

这种错误根源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就是脱离自己的独立个体,随着成长,孩子一定会有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视角下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和孩子注定是要走向分离的。

只有以意识到这个不可逆的事实为前提,父母才能捋顺和子女的关系。父母的任务,不是给他们吃、给他们钱、给他们优渥的生活条件,这些只是点,但主线是,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更好的和父母分离,如何去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掌控自己的人生。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父母最大的任务是教会孩子独立,这才是终极使命,而不是一时的控制。

我记得给女儿讲故事的时候,有讲到过一个内容很浅显但却意义深刻的小故事。

小狮子从小就很懒惰,什么事情都要妈妈帮他做。有一天小狮子长大了,森林的规定,长大后的狮子必须要独立生活,妈妈怕小狮子不会去捕猎会挨饿,于是在他的脖子上挂了一个大饼才安心的离去。一个月后妈妈去看望小狮子,发现他饿死了,因为他脖子上的饼有一半吃完了,另外一半还挂在脖子后面。

父母有没有想过,与其横拉竖挡的阻止孩子去恋爱,为什么你不告诉他们,该如何在恋爱的同时,保持好自己的学业进步,为什么不告诉他们如何在恋爱中不失去自我,如何带眼识人呢?

恋爱这件事是挡不住的,挡不好还会造成一生的阴影和一辈子的遗憾。

杨澜多次在采访中提到过,她最大的人生遗憾莫过于没有在读大学的时候痛快的谈一场恋爱。中国父母的这种保守、禁锢的心态,不知道传达到了多少孩子身上,也有意无意的造成了这些人生遗憾的产生。

保护孩子没有错,保护孩子的办法,不是把他们永久的放在你的伞下,本身这件事情你也做不到。保护孩子是要教会他如何辨别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保护孩子,是告诉他们人生很长,教会他们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 4 ~

回到校园恋爱,抛开父母的偏见,学校和老师的有色眼镜,大多数还是比较美好的回忆。

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整个社会和官方的舆论,对学生谈恋爱是持一种正面态度的。家长为孩子能感受到恋爱的情感而感到欣慰,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会爱人是一种成长,通过恋爱,孩子更能体会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会变得更加懂事。

2017年,有位日本校长办了场别开生面的“屋顶告白大会”,希望学生借此机会,大大方方地传达爱慕之情。

此刻,爱情最伟大的力量在于,通过爱与被爱、不爱与不被爱而体验到生而为人这些必须具备的丰富情感。只有了解了这些作为一个人最饱满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我们才能慢慢的学会慢慢控制它们,才能完成个人的成长,从此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格。

~ 5 ~

作为中国新生代00后、或者是10后的家长群,我相信我们的表现,将是中国社会真正进阶的父母代言人。相比70后、80后的家长们,我们见过更多的认知方式,也更强调了这个社会对个体、个性的包容。我们主张的不是所有人都同走一条路,而是标榜自己的个性、活自己想要的人生,当然,我们也会持续的以这样的姿态去对待下一代的人生。

诚然,在国外、德国也好、法国也好、日本也好,未成年人怀孕生子对每个家庭都是头疼的事情。但是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尽量的以身作则,做好引导。

对于孩子这个独立的个体而言,除了目送他们一天天长大、离开我们,只能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告诉他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家是温暖的港湾,父母是你可以依赖和信任的朋友,再多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你自己的人生必须自己负责。

如果你的孩子在未成年时,有足够的爱,足够的滋养,他们不会轻易去向外界求爱,当他们见过更好的家人相处模式,他们不会陷入到一份没有营养的爱情之中不能自拔。如果她们有足够多的爱包围着,她们看到的是自我成长的需求,自我是第一位的,不是牺牲自我去换取什么,所以他们绝不至于拖这个世界的后退。

既然你已经尽力给到孩子最好的榜样,那还需要担心什么呢?

怦然心动有什么不好?为青春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有什么错?爱情不一定就阻碍学业、阻碍发展,也可能会互相鼓励、互相成就呢?

重要的是,你的孩子有这个能力去爱,就算退一万步爱错了,又有什么关系。人生若像一本第一页就看到故事的结局的剧本一样,谁还愿意继续走下去。

父母决不应该做扼杀美好、摆布孩子人生的魔鬼;父母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最孩子的朋友。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奕迅14岁女儿被曝”早恋” | 这才是做父母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