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我只喜欢你》里面的一幕:女主(乔一)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中,场景是高中,几个女生课间在班里议论耐克阿迪哪个牌子的运动鞋好,有人说咱们班好想所有人都穿阿迪耐克吧,不是,乔一不是,就问乔一你的鞋是什么牌的,乔一说这是我妈买的,实际上是她的鞋上是仿的耐克的对勾标志。
后面就是她回家让她妈买鞋,结果她妈说她哥也要买鞋,就把钱给她哥去买了。她妈决定带她去打折的鞋店买鞋。尽管乔一不情愿但还是去了。
走到商场里阿迪的鞋店前,乔一说我们进去看看吧。拿起店员推荐的一款鞋,她妈看了一下价签,799……
我们上初高中那时候,尽管在市里,但名牌的鞋好像没那么普遍。也并不是全班都穿着名牌鞋。电视剧里应该是有点夸张了。
不过我是从来没穿过阿迪耐克,我的标准就是宁愿买别的牌子的鞋,也绝对不穿仿的阿迪耐克。中国的山寨很出名,在名牌鞋标上改一改就成了地摊货。我也从来没有央求父母给我买过名牌鞋,大概最贵的运动鞋就200多。
初中有位关系还可以的同学,穿的运动鞋从来都是名牌,阿迪耐克等等,800元左右。我问过她,她说她爸妈觉得鞋就要穿好的。
我很少攀比,但毕竟心里还是稍微有些不太平衡,这些也只是跟我爸妈说一嘴。
我觉得我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
基本不乱要东西。听我妈说我小时候要东西从来都只要一样。而且我也不喜欢毛绒玩具。很大的遗憾就是小时候没有芭比娃娃。可能是喜欢却从来没要过。
在高三暑假,我还没有自己支付宝,在淘宝买东西都需要用我妈的手机,所以必须经过她同意我才能买。
买水杯、自拍杆,都要哭闹一通。
因为那个水杯确实有点贵,夏天的塑料杯52,是个牌子,但我觉得那个颜色很好看。自拍杆我爸妈不让我买是因为说我家有,我说之前那个快坏了(具体我忘了因为啥了)。
可能所有东西只要过度都会有副作用。
就像之前限制我买东西,导致我上大学有了金钱的掌权之后,买了很多没用的东西、没穿过的衣服……
就像高中学习如果绷太紧的话,压力大,过度紧张,上大学就会一下子放纵过头,开始不学习整天虚度光阴……
我没有用过苹果手机,对于这个我爸妈的解释是,消费观念不同,我们一家三口都没有人用苹果手机。我奶奶家的那些哥哥姐姐、亲戚们,有好多都用苹果手机。而他们挣的钱并不比我们家多。一说就是,让你爸给你换个苹果手机。还有这次回家,我大伯就跟我爸说,把你的钱取出来花1万2万给xx(我妈)买个化妆品。
我们家好像一向比较节俭。举个例子:有些人的观念是出门就打的。而我们家的观念就是先想到的一定是骑车子或者坐公交,很少打的。我们家大概是钱都存起来了,可能为我以后买房子?也可能是为了养老吧。
在大学,有人双11淘宝花2000,有人办美发卡1000……
我跟我爸妈说,我妈说消费观念不同。
其实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庭条件不是最差的,每月生活费也不是最少的。可我总是生活在不快乐之中。
今年寒假的时候,我妈来我宿舍帮我收拾东西准备拿东西回家。开始训我,说我柜子衣服太多太乱,竟买没用的东西,口红也一堆,根本用不完还买那么多。
我说我买10个的钱够买一个名牌的口红,你们倒是让我买呀。
……
他们训过我以后我都不敢要钱了。尽管2月底那时候已经开学却还没有到3月所以没钱,我只能省着花或者用花呗。
我爸总说不够了钱随时要,肯定够你花的。我妈也说过每个月给我的钱就是九牛一毛。
真的很自相矛盾。一边嫌我乱买东西一边说不够了随时要。
好了,这学期3月份开始,我就小心谨慎地花钱。买衣服少多了,有时候一个月都没买。有时吃饭也需算计着也不知为啥这么穷。不知道经常不开心是不是因为没钱花。
其实我感觉是我2月份太体谅我爸妈了,因为2月是寒假,我爸本来打算像平常一样转1000。我说在家花不了那么多,转500吧,就导致不够花所以用花呗开始恶性循环。
从小就是家长老师眼中的乖乖女。
后来有人跟我表白夸我懂事,我现在真的很不喜欢这个词。
我真的不想再做个懂事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