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超实用儿童心理学》

第3章  宝爸宝妈:孩子的情绪你真的理解吗

 如何识别小宝宝情绪背后的含义

完全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每一种情绪在儿童的成长过程当中都是有积极含义的,如果你只接受那些让你舒服的,而回避那些可能引起你不快的内容,都是在否定我们千百万年的进化成果——那些情绪要是没有意义,早就在进化过程中被我们抛弃了,不可能轮到我们做父母的来筛选。家长不接纳、否定儿童情绪是儿童长大以后出现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

 面对儿童更复杂的情绪

6个月的时候,宝宝的简单情绪就会完成分化,这时候基本情绪就形成了。高兴、惊讶、悲伤、厌恶、忍耐、生气和恐惧都会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当孩子15~24个月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自我意识出现了,所以他们会出现很多自我评价性的情绪,比如说骄傲、内疚和羞愧。这些都是高级情绪,也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

对待孩子既要温柔又要讲原则,对他们犯的错也必须进行正确的教育和指导。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非常注重你的批评引发的“内疚”和“羞愧”这两种情绪。每个孩子在犯错后,都会产生一些内疚感,即使你不批评他们,孩子也会试图想办法去弥补他们的错误。

内疚感是孩子们自我反省的一种心理机制,而且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但是比起内疚,更强烈的一种自我评价情绪叫作羞愧,一旦他们产生这种感觉,就会非常明显地影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所以,感到内疚的孩子会去弥补错误,而感到羞愧的儿童会极力去掩饰和否定错误,并且不愿意承担后果。如果你想让孩子在每一次犯错中,通过自我反省来变得更好,那你要做的就是用所有的教育行为引导内疚感,而不是引发羞愧感。如果每次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都喜欢用定性、贴标签的方式去刺激他们,比如说:“你这个小骗子,又骗妈妈。”或者“又迟到了,你怎么像个‘老油条’一样!”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说:“没有!不是我!你才是!”他们不会做任何改变。

引导内疚有两个方法:

一个方法就是让错误结果自然地引发孩子的内疚感。儿童的道德是高于成人的,所以,即使你不批评,他们也会很自觉的。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通过父母的面部表情,去引发孩子的同理心。也并不是每一次孩子都可以感受到别人的痛苦,需要你抓住机会,等他哪一次摔跤或者弄疼自己的时候,就可以跟他说:“宝宝,你很痛吧!上次你打妈妈的时候也有这么痛哦,以后不能再打妈妈啦!”这样一说,就把孩子自己身上的痛和妈妈上次的痛联系在一起了。

在宝宝不会说话的时候,要学会识别他们的每一种哭和笑的含义,并且学会满足和延迟宝宝的需求。等到他们出现了和自我意识相关的情绪时,就是培养孩子自律、减少他律的最好机会。犯错误的时候要多给孩子反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尽量利用他们自己的“内疚感”去改善行为,而不要滥用评价和贴标签。总之,情绪是孩子对成长环境的综合评价,接纳情绪就是他向你发出反馈信号,而你只需要记录这些情绪信号,好好研究还有什么是孩子需要的,用各种方式满足他们就可以了!

安抚婴儿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拥抱、抚摸和互动。

第一种安抚工具:安抚毯和毛绒玩具。当你发现5个月到1岁的宝宝不好安抚的时候,就去给他买一条安抚毛毯或者一个可爱的毛绒玩具。孩子长到五六岁的时候,他们还离不开一个毛绒玩具或者是毛毯,这时候你就要好好反思了,你在这段时间到底有没有人为地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们迟迟都没有结束从物品获取依赖感的阶段。

第二种安抚工具你肯定也听说过:安抚奶嘴。孩子在2岁以前都存在一个所谓的“口腔敏感期”,他们抓住什么东西都喜欢用嘴来探索,这可以提供安全感。建议1岁以下的孩子午睡时和夜间都要持续使用安抚奶嘴。和毛绒玩具一样,安抚奶嘴也是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过渡性物品。尽量在孩子1岁以前使用,用到3岁当然也没关系,因为孩子越大,他们越容易受周围小朋友的社交压力,从而自己放弃奶嘴。如果他们真的对奶嘴上瘾了,你可能需要对孩子做一些限制。

大家可能不太能接受宝宝吮吸手指。但是,这是他们第三种自我安抚的工具,而且很有效。 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3岁以后,就会停止吃手。如果你家宝宝整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吃手,这时候你应该想一想,孩子最近是不是遇到了很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是你们没有发觉的。不让孩子吃手,反而会让他们这种欲求在长大后转化为对其他安抚方式的依赖,比如说烟草、酒精甚至毒品。

三种安抚工具,主要是通过外部的物品来作为养育者的替代品。但如果你想让孩子真正感觉到安全和平静,还是要依靠妈妈、爸爸的亲身陪伴和亲密互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3.1章-《超实用儿童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