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法论的“相对”(一)

前进的道路上免不了急功近利式的焦虑,暗示了这条路上同样难觅惶怯的余地,正因如此,不断地自我维护成为故步自封最形象的实践。

这是一个不值得反思的时代,因为反思意味着格格不入,意味着耗费效率,意味着不通人情;换言之,意味着工作或生活中缺乏与人沟通时的基本共情。因为辉煌繁盛的时代特征在由其自然把控的历史文本上无间断地刻以极具心灵驱动性的信心和光环,刻刀在知识生产这桩巨大表征上的每一道划痕都因其信徒的无条件崇奉而似乎浑然天成般通向它所叙说的指数式发展的未来。因此,知识生产的过程变成了打着实用主义旗号的经济社会的附属品,无论看似“顽固”的学究们多么不愿承认这样的地位,做学问的人都越来越不长于进行一些朴素的思考,而在维系既有的原则的舞台上却投以无比旺盛的活力。无论你多么失望地望向这汪广阔却不乏同质性的内容海洋,无论多么迫不及待地兴叹已经打好草稿的好似由衷的批判语调,都请谨记,武器的威力在于击中目标时迸发的能量,而非脑海中恶毒却虚妄的意念诅咒。也许这是自相矛盾的理性主义唯一无误的馈赠。

欠缺一把如此称手的武器也许是最令你无奈的现实,甚至,从何获取这一基本问题也仰望着最漆黑无垠的夜空。此一系列闲文正是想要摸索,这样一把武器的设计和制造,并从最基本的——正是本文一直在影射的——设计初衷作为起点。脱去一切喻体的外衣,那么志在成为知识生产者的你的武器,便只有知识本身,这些知识必将由自己表述,而非已成意象且镌刻于意义世界每一处角落的既有言传。而作为本文主旨的设计图的主题,正是获取知识、构拟知识、撰述知识并实践知识的前提——方法论。

零碎的体裁下,只能水滴汇流般一点一滴将毫无和谐轮廓的拼图块儿们堆砌起来,这便是本文以及后续连载文的风格。在这废话连篇的开端中,仅意欲提及两条作为根基的议题。

首先,正如朴素的题目所写的,这一方法论的主题是“相对”,这将涉及到:相对主义的原初的朴素哲学讨论以及被批判的几条路数,“相对”概念的理解层次(在此处也许我会做些无聊的分类,以区分人们往往从哪些维度进行这种抽象的思维),“相对”与其他学科或经典议题的相关性(例如也许涉及矛盾、二元对立及物理的相对论等),人尽有之且无法避免的贯穿于认知、表述等思维活动中的“相对”逻辑,如何理解相对与绝对(难道是辩证?),以及其他种种尚无从觅寻的拓展思考等。

其次,这种“相对性”的核心立场(在此只是借用立场的基本词义,因为相对性本就追求无立场或模糊立场),旨在追求回归于知识生产中的逻辑描述和拓展叙述。由此,暂时位于意识形态的对立面的,便是通常作为既有社会结构和知识生产的循环巩固力的经验主义。当然,这种对立出于现实的无奈,而实际上,经验显然是认识的基础,更进一步影响表述,即便它永远为你带上含有混合色素的眼镜。那么,我们姑且使阵地倾向于显得反经验,此须铭记其前提。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为方法论的“相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