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红调研方法论【3】调研的四个陷阱。2021-11-31

第一陷阱:调查提问的形式

调查似乎就是提问。但是问题是主观的,有起义的;被问者对问题的理解是主观的,有歧义的;被问者的问题是主观的,有歧义的;调研者对回答的理解还是主观的,有歧义的。

调研搞不好,就变成传言。

我们经常想问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但是这样问的结果是,得到“假答案”。

为什么问了“什么”却得不到真实的回答呢?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愿意讲述对自己有利或对社会所喜欢的动机,而隐瞒对自己不利,或者对社会不喜欢的动机。行为的内心动机不可能毫无阻碍地表达出来。消费者这种“说谎”在调研中经常发生。

二是,用直接询问“为什么”的方法去了解被访者的动机,实际上是让其回忆过去的行为动机,而回忆往往是不准确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三是,人的行为动机具有不同的意识水平,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动机可能是没有意识到的,自己根本不可能直接表达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怎能指望通过几个“为什么”就能了解被访者呢?

所以我说,调研是基于观察的,观察是前提。

第二个陷进:定量调查掩盖了观念形成的过程。

这种观念是怎么形成的额,它要通过沟通才能发现,这是一个活的观念,你最后变成一个死的数据在那个地方。你本身追求的是一个细枝末叶的东西,怎么能够得到全部呢?

所以,我们还是要强调,亲身观察,因为观察还能亲历过程。同时,我们也强调,要定性地和被访者深入访谈,并通过这种访谈的过程相互印证,真正了解消费者故事。

第三个陷进:很多调研忽略了普通人对问卷课题的理解,大对数的问卷设计都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请问我们餐厅的价格:A、偏贵 B、合理 C、太便宜

作为消费者,一般会选择偏贵吧,这个偏贵,也是消费者主观得出的结论。显然这样的答案,对于餐厅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第四个陷阱:本质根源颠倒了企业的责任和消费者的责任。

决策是企业的事情,而不是消费者的。但是很多消费者调研,都把调查问卷变成了问计于消费者。

比如:你问客户创意好不好?

这件事,就是创意总监的责任,就是企业的责任,你非要去问消费者,消费者哪能懂创意,这不是开玩笑嘛。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显红调研方法论【3】调研的四个陷阱。202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