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日记

原定今天下午两点半在淳安法院的开庭,昨天下午接承办法官电话,将庭审时间改成了上午。每个出差的早晨总是一样,我起了个大早把车开到火车东站停车场,然后乘高铁出发。

可能是起的太早了吧,身体和灵魂并不是那么的贴合,脑子晕晕的,吃了个早饭我居然把伞落在东站了。黄梅天,不带雨伞的结果可想而知了,虽然有出租车,在进法院的那一刻差点成了落汤鸡。

每次出差,我都会带一本书出门,以此消磨时间,让自己的旅途不至于很无聊。上车之后,脑子渐渐苏醒了,带着一股子新鲜劲儿,把晨露刚给我从台湾带回的琹涵的《最美是词》浏览起来。

大多数写诗词的书,基本的格局就是诗词原文加注解,附译文及介绍创作背景。而琹涵的书与众不同,他的写作是用散文介绍诗词,用一个小故事开头,然后结合诗词的意境与故事的联系,再介绍整篇诗词原文,最后附带作者介绍。他的目的是让读者结合故事对诗词予以思考,以此达到理解诗词的目的。

我看了两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煜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当中的一句我很喜欢——“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梅花飘落在台阶下像雪一样,花谢的很快,拂去后马上又掉满了一身。这应该可以拍一个电影的场景:春日过半,满天飘落的梅花跟雪花似的,一位衣袂飘飘的少年,他可能坐在花下抚琴,也可能在花下闲思,不知不觉花落了一身,少年轻轻将花拂去,无奈落花太多太快,不一会儿又落满了一身……

诗词的美,就是可以逐字逐句的拆开,让读者想象每个句子所呈现的场景,回味其文字组合的秀丽。这也就是中国传统艺术最美好的地方,不直抒胸臆告诉你美在哪里,而只是提供一些元素,让你借助这些元素想象到美的存在,这就是东方文化所谓的“意境”。

讲到落花,配张流水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621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