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个体悖论

今天看韩寒九年前的文章,城市让生活更糟糕。

有些人是背井离乡去讨生活,有些人没有背井离乡,反倒是故乡因为各种发展因素而没了,所以他们还不如离开家乡的那些人,毕竟他们还有故乡可以回,可以追忆。而后者却只能看着自己曾经上学的地方,吃早点的地方,谈恋爱的地方,打架的地方,踢球的地方,都变成各种的某某国际,某某花园某某府第。岁月留下的痕迹,挖地三尺也不会找到了。

今天在青岛,又听到这种大城市的发展对本地人的另一种影响,那就是高房价给工薪家庭的冲击。

贫嘴张大民的故事里,北京暖瓶厂职工全家七口人都住在二十多平的小屋子里,因为他结婚,家里要屋子里要摆两张上下铺,自己把小厨房扒了建卧室,被人开瓢不说,还得大树住在自己床正中间。

当然这都是很多年前的电视剧反应的很多年前的现实,毕竟现在张大民家的房子早就不好找了,因为现在都是小区了,本地人怎么的也能混上一套拆迁房,但是因为收入不够,一家人也就只能呆在这套房子里,即便涨到十万一平,即便家人都是身价千万,也不敢动一点变现的念头,因为一旦把房买了,在这个城市就一点念想都没有了。

去年我写《北京的本地人、外地人,以及本地的外地人》,就有朋友留言说作为本地人,真的被外地人们把各种资源抢占了。

一开始我不明白他意思,后来我理解了。就想我这个小镇出来的,自己随便上个本科,在家乡还是能找个凑合的工作,过一点体面的生活。

如果哪天大政策开了,每年都有清华北大以及他们后面各种985们毕业生来这里创业找工作,那我们这些人分分钟就会被淘汰。

家乡发展好了,却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了,自己这种土著家庭却成了发展的负担了。

也许有人说正好可以刺激本地人奋发图强,光拆迁就能弄不少钱。

可是能赶上拆迁的毕竟是少数。再奋发图强也肯定比不过全国各地的经营来竞争。

对个体来讲,这真有点发展的悖论在其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展的个体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