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史》隋炀帝-经济危机

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全国应受田数为一千九百四十万四千二百六十七顷(见《通典·食货典·田制》),而当时垦田的数字,却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数字,所以均田户的受田数,很难足额。文帝开皇十二年,遣使四出均天下之田,狭乡每丁才得二十亩。到了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以后,全国编户人口激增到四千六百万以上,加之官吏人数的进一步增多,全国应受田的亩数,也随之到达了五千五百八十五万四千四十顷左右(9)。由于官吏勋贵授田比较有保证,均田农民授田必然更没有保证,社会已经潜伏危机。隋炀帝为了解决均田土地的不足问题,“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通典·食货典·赋税》),即正式宣布妇人、部曲、奴婢,不再征收租调,同时也不再授予土地。即使这样,实际上,土地的授予情况,也并不能改善,而且由于妇人不授田的缘故,无形中削减了每个均田户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更直接影响均田户的生活。在隋文帝开皇三年,减调绢一匹(四丈)为二丈,乃是建立在一夫一妇共受田一百四十亩的基础上的,现在除妇人之课,即妇人不再授田,实际把均田户授田亩数减少很多,而租调却并没有相应减少。加之隋炀帝对外进行侵略,征调万端,自然要激起全国性的农民起义了。不过,在隋文帝时代,社会还比较安定,政府也还有力量动员并组织农民自狭乡迁往宽乡去,对迁往宽乡的农民,政府也能及时加以优复,因此社会危机还不至于发展到以后隋炀帝时期那样的严重程度。

隋炀帝这个儿子跟他爹隋文帝可不一样啊!虽然也是有才有谋,但是前期野心太大,不断的对外侵略,加上对内剥削,引起民愤,江山动荡,虽然修建大运河和立科举制对社会有功,但让百姓过着水生火热的日子,百姓怎么能不推翻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为水,君臣为舟!

你可能感兴趣的:(《隋唐五代史》隋炀帝-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