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木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智者说:“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深有感触,走过半生,历经事事,洗净铅华。
慢慢便明白了,人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家庭和睦,家人健康。最好的贵气,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内心丰盈,精神丰盛。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便是物质低配,家庭高配,精神顶配。
01
物质低配,知足者富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说过:“知足者富。”
知道满足,物有所度,欲有所止的人,才是最富有的。
世间之物,琳琅满目,纷纷杂杂。而一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却少之又少。
若是过于追求物质,便会沉溺其中,被欲望操控。不仅会失去自我,迷茫困顿,还会折损福气,陷入困境。
从前,有一大户人家的员外去世时,将家中的田地,分给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生活简朴且为人宽厚,只收取田户很少的租金。
而二儿子生活奢靡,换了大院子,雇了新的仆人,整日饮酒作乐,呼朋唤友。
即使这样,他依旧不懂知足,常常压榨租户。
后来,田户们不堪其苦,纷纷弃耕离去。
而大儿子却因为懂得知足感恩,受到众人的敬重,生活越来越好。
一位作家曾说过:“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其实,人这一生,拥有的钱财都是注定的,是修为的结果,也是福报的显化。
舍弃欲望的诱惑,才能收获内心的宁静。舍弃外物的牵绊,才可获得心灵的自由。
智者知足,愚者贪多。有智慧的人,都懂得生活节俭,物质低配,故而活得从容不迫,自在洒脱。
02
家庭高配,爱出者返
古人常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行至半坡,方才懂得,家庭和谐才是最大的福气,家人支持就是最大的底气。
家,是爱意流动的场所,是真情互换的地方。真心相待,互相关爱。家庭就会形成向上的磁场,和顺的气场,从而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古时候,有一位唐姓县令,妻子总是唠叨,喜欢抱怨。为此,县令很是苦恼。
一天,县令走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道长。道长见与其有面缘,便问因何而忧。
县令说起妻子脾气不好,家庭不和睦。
道长见此说:“你这不也是在抱怨妻子吗?”县令听后,顿悟,原来自己才是问题的关键。
从那之后,每当妻子抱怨时,他便细心劝慰。妻子生气时,他就连忙认错。
慢慢的,他发现妻子脸上的笑容多了,生活也越发顺意了。
《道德经.第九章》里讲:“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总是争论对错,关系难以长久。总是计较得失,彼此无法靠近。
用关心代替指责,用理解代替抱怨,用热情代替冷漠。便能在温暖中获得力量,在平凡中感受幸福。
03
精神高配,自胜者强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里面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能够打败敌人,是外在坚强有力的;能够战胜自己,才是内在精神强大的。
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别,就是精神层次的不同。
精神高配的人,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淡然自若,平和冷静。从而洞悉规律,顺势而为,走出困境,掌握自己的命运。
明朝时,有一名谋士叫杨潜,每次打仗时,总能未卜先知,化险为夷,深受皇帝的重视。
但是,在一次出征中,因统帅指挥失误,杨潜失去了一条腿。
自此,他便回家休养,昔日风光不再,好友亲信纷纷离去。
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慢慢习惯用单腿生活,每日看书种菜,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后来,成为了书院的先生,培养出了许多名人能士。
有人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
人生在世,事事无常,总会经历磨难,遭遇不顺。
唯有保持精神饱满,内心充盈,意志坚定,才能抵挡命运的风霜,活出精彩的人生,成为命运的主人。
▽
曾仕强先生说过:“人生这场修行,要尽量保持精神愉悦,身体勤勉”。
确实如此,人生的下半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生活节俭,家庭幸福,精神独立。在低配的物欲中,拥有顶配的灵魂。
物质低配,知足常乐,才能积攒福气;
家庭高配,真诚相待,才会拥有贵气;
精神顶配,独立自信,才能掌握命运。
余生,愿我们内在富足,外在简朴。入世有家庭的温暖,出世有精神的慰藉,身心皆可安放,灵魂皆有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