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第13首)暮江吟

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赏析(转载)

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什么叫“一道”?江面就像一条大道一样,上面铺满了夕阳,堪称“夕阳大道”。注意这个“铺”字,“道”和“铺”配合得非常好,一条大道延伸出去,犹如大笔一挥,或者好似沙画一洒。几捧细沙从指缝中漏下去,一条江面就出来了。几笔下去,一道残阳就“铺”出来了。

“铺”出来之后,难道说江面会完全被夕阳所笼罩吗?整条江都是红彤彤的吗?不是。大家如果去过长江边上,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看过长江,你就知道长江不可能全是红色的。长江的水面太宽了,只有在烈日当空的正午,江面才会都笼罩在金灿灿的阳光之下,那也是一种美。但在夕阳斜照之时,会有更丰富的层次感出来,即“半江瑟瑟半江红”。就好比在话剧舞台上,侧面打过来的光与正面打的光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要说,黄昏中的夕阳就是天下最伟大的魔术师,它让一半的江水“瑟瑟”,一半的江水是红彤彤的。

“瑟瑟”是什么意思?并不是说长江瑟瑟发抖。我们千万不要用现代汉语的感觉去读古诗。“瑟”是一种美玉,一种碧绿色的玉。“半江瑟瑟半江红”,就是半江碧水,半江红光。

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即可爱、美好。诗人感叹,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如此美好!这里卖了一个关子,同时也给前面的黄昏景色做了一个收束。然后诗人就不再写黄昏了。时间开始往下推移,已然入夜,到了晚上了。

诗人为什么要强调“九月初三夜”呢?他想提醒我们,这不是夏天,不是冬天,不是春天,恰是清秋时节。秋天到了农历九月,会日趋清寒。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节气,叫白露和寒露。古时候人们通过观察、感受露水的变化,体会天气越来越冷。于是才有第四句的景色,“露似真珠月似弓”。

所以,第三句做了一个铺垫,意思是只有在清秋时节的夜晚,才会如此美妙。此时诗人关注的景色,不再是黄昏时分那种辽阔宏大的景色。他在静静地观察露水凝结在江畔的草叶上。天上的月色跟草间的白露交相辉映,那么幽微,那么柔弱,又那么有神韵。“九月初三”还透露了一个信息:此时的月亮肯定不是满月,而是非常细的新月。弯弯的新月像弓,凝结在草叶上的露水像真珠。

注意,大家默写这首诗的时候,“真珠”别写错了,虽然跟“珍珠”说的是同一个事物,就是蚌里面很珍贵的宝物,但是别写错。

至此,这首诗我们就读完了。回头来看,短短的小诗却出现了两次语言的复沓,一次是半江、半江,另一次是露似、月似。两次“半江”,两次“似”。写这么短的诗,白居易居然敢这么重复、这么啰唆!

黄昏中的夕阳,是天下最伟大的魔术师。

说话啰唆不要紧,你得啰唆得有水平、有质量。两次“半江”,写的是黄昏中江面的两种不同色彩、不同层次;两次“似”,一次写地下的“露”,一次写天上的“月”,展现了天上地下交相辉映的场景。在复沓之中,我们既可以读到景物的层次感和交融性,也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在江边是流连忘返的。黄昏的时候他反复看江面,夜晚的时候他又反复看天上地下。他从黄昏一直站到了露水凝结的时候,久久不肯离去。


学习复沓修辞手法:

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反复。

复沓又叫复唱,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

复沓有时也叫反复,它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中。按形式可分为词语反复、句子反复,段落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等数种。如“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被官老爷所占有/即使大海变成乳汁/我们也无权喝一口/” 含有词语和句子反复的特点。反复与排比相通之处,如果间隔反复的各项有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同时有相同的同语,可以构成“排比式反复”。否则不可将反复视为排比。

举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这四句是复沓句。

朱自清《匆匆》复沓的运用,也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所谓“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旋律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

如:

“早晨被一个小蝇子在脸上爬来爬去爬醒,赶开,又来;赶开,又来;而且一定要在脸上一定的地方爬…… ”反复写苍蝇“赶开,又来”,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苍蝇的可恶讨厌,缠住不放的特点。突出了我对苍蝇极端厌恶,又无法摆脱的感情。

复沓句: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回环美。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你可能感兴趣的:(背诵(第13首)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