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在厨房做早饭。发现水槽下方有水渍,于是就去查看“何以可能”(wie moeglich)。大致方向确定, 是下水管有污水溢出。那就暂停厨房下水, 因为下水管下还有个增压泵。然后,就告知工程师先生,移交问题。工程师摆开架势,仔细查看,寻找原因, 从结构上, 从日常操作上。。。
看着工程师在专心忙活着, 我特别安心。我家的工程师,有着非常好的职业素养,理性,尽责,而且动手能力还特强 (不得不为家里有个理工男“偷着乐”,省了多少事呀)。是啊, 家庭生活运作 (operation),其实也和企业运行一样:
1. 需要各个功能:厨娘、清洁工、采购、维修。。。等,共同配合,才能维持家庭的运作。 如果没有“外包”(outsourced operation), 那么这些功能就需要家庭成员分担(即使有“外包”, 也需要明确“接口”职能)。
1.1. 在我们家里, 分工首先是按照大原则,如“男主外,女主内”,包括“累活、脏活归男生,细活、繁琐活归女生” (工程师先生还是非常“绅士/gentelman”的,我不由得又“偷着乐”)。
1.1.1. 其次是按照各自在家的时间段、以及各自的意愿分配的,当然女士优先(我有优先选择权, 剩下的就是工程师先生的)。
1.1.2. 碰到没有明确的,先往上述“大原则”靠。
1.1.2.1. 还有就是首先碰到事情的人都遵循“一站式原则(first stop principle)“,即有时间就上手处理;没时间,就先处理紧急情况, 然后就互相告知一下, 或记录一下“task list “,等待后续处理;
1.1.3. 不能一点都不让另一方参与家庭生活的运作,如有的妻子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还以为这就是“爱的付出”。
1.1.3.1. 其实,对常人来说,过多的付出、自我牺牲(包括让步),其背后都有“支持信念”的,包括内心的“期盼“的。 一句话,是有所“求”的。“求”而不得会“委屈”、“失衡”、“生怨”。。。即会产生负面情绪。所有的负面情绪, 如怨气,不是你不去想(确切地说是“不被你承认”)或者压下去了,就会自动消解的。这些暂时被“遮盖”的负面情绪反而会随着时间积累成“雷”的, 并随着一次次的“委屈”的压抑而又逐渐积聚、长大,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炸”。
1.1.3.2. 另一方面,这样的付出,降低了另一方的家庭生活参与度,只会让另一方在这种“不纯粹”(因为有所“期盼“)的关心中“窒息”,感到受到“胁迫”、“不自在”(其实, 这些都是负面情绪),并最终想要逃离,或者就直接“炸”了。。。而这其实是背离你原来“付出”的初衷。
1.2. 分工后, 各自都努力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
1.2.1. 所有的付出, 都是主动、自觉行为,没有内心期盼 (见1.1.3.1),没有勉强,没有委屈,没有负面情绪;有的是 “作为家庭一份子,我应该这样做”的信念。
1.2.1.1.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同济大学”教书的时候,我是骑自行车上班。我们家的工程师先生每周会检查、并擦拭我的自行车。我一直说,没必要呀,可是先生依旧是如编了程似得执行着例行检查。
1.2.1.2. 还记得, 工程师先生总是在出差之前, 会把家里的“硬件”都检查一下, 看看是否有安全隐患,看看功能是否可靠,尽管我是个理工女, 可先生总是觉得这是“男人”要干的活,依旧是尽心尽力地去完成。。。
1.2.2. 当然,可以因为分工而少做些非“分工项目” (提高效率),但不意味着这些分出去的“事”,就一点都不用去沾手。碰到一方出差,日子还是要过的。 所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包括情绪上的自给自足),对夫妻双方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 否则, 时间久了,另一方也会因为“负荷过重”而“失衡”,产生负面情绪的。
1.3. 哪怕是发现对方做得不如自己希望的那般:
1.3.1. 如果是一次性的,就顺手带过了,没必要什么都是“black in white/黑白分明”, 关键是事情朝前走了。
1.3.1.1. 当然, 也可能会见到不合心意的事, 瞬间就“点燃”,炸了。这个显然是“内心空洞(由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形成的)”的问题被激活,和别人做的事其实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1.3.2. 如果是经常重复的动作,就和对方就事论事地沟通一下,看看如何做会更有效率。不是原则性的问题, 就给对方自主的空间, 人毕竟还是很愿意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做事的。其实这背后,是“分寸感”使然。这就是所谓的“和而不同”吧。
1.3.3. 碰到涉及到安全、安保等有高风险的动作,那就是一定要讲清楚,达成共识的,毕竟造成损失,是整个家庭的损失。
1.4. 赞赏和感谢对方的付出:
1.4.1. 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就是在家庭内部,同样如此。
1.4.1.1. 另外, 作为常人来说,还是乐意听见别人对自己付出的认可的,哪怕是家人。
1.4.1.2. 所以, 感恩、礼貌, 还是有必要的,即使在家庭内部。某种程度上, 一句礼貌的感谢,貌似没有必要,其实是很好的“添加剂”,有利于双方的情感、观点的“融合”。这就是所谓“礼多人不怪”。
1.4.2. 此外, 对于另一方的付出, 除了感恩外,我们还需要“读懂”,需要“理解”在这背后的含蓄的“无言之爱”!(参见1.2.1.1/1.2.1.2)
1.4.3. 但是, 对于自己的付出, 不要在付出时, 心里就期待着“回报”。所有的失望(负面情绪),都源自“不纯粹”的付出,如付出时的“期待”。播种,只是为了播种,而不是为等候收成的必然到来(参见1.1.3.1),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负面情绪)。
1.4.3.1. 其实,这种“期待”背后,是对“他人的认可的期待”。这应该也是“内心空洞”的一种(如,你在成长过程中, 不被认可,未被接纳, 因而生产怨气,但是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吞下”。)
2. 和企业运行一样, 家庭运行其实也需要有愿景、目标的(mission、vision、target) ,也需要有运行规则的。回想结婚三十几年来, 我们达成的共识(原则),让我们“同心同德”地走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也让我们清楚明晰前进的方向。
2.1. 让自己成为合格的/qualified 的专业人士:
2.1.1. 在自己工作的领域里, 有存在的价值;
2.1.2. 同时也为自己的体面生活、幸福生活打下经济基础。
2.2. 让自己平和、喜乐,是幸福家庭的必要条件!
2.2.1. 每个人,就算是庙里的和尚,都可能会有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对家庭的气氛影响极大。就算没有“大爆发”, 可是你不开心, 耷拉着脸,会让一个屋顶下的其他人立马都“情绪冻结”,幸福感下降。
2.2.2. 如果内心有不舒服、不爽的地方,需要及时沟通:
2.2.2.1. 就事论事,让对方知道你的底线。哪怕是夫妻, 也未必一定知道对方的全部底线/边界,包括每个人的“内心空洞”(通常是和安全感相关联,如被认可,参见1.4.3.1),毕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是不同的 (参见1.3.1.1)。所以,夫妻之间的磨合,其实应该包括这一部分内容。
2.2.2.2. 夫妻之间需要“察言观色”的。 在察觉到另一方有情绪波动时, 在了解对方“底线”的基础上,及时引导、辅助对方情绪流动、不让负面情绪“积累成雷”或者“地雷长大”(参见1.1.3.1)。这点是很重要的,也是不容易达成的。 前提是夫妻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有意识地“共修”,才能走到这一层级。
2.2.3. 所有的沟通的前提,是双方的善意、互相尊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都处于理性、平和状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就沟通主题,减少分歧,在相互妥协中达成共识,也才能完成有效沟通。
2.2.3.1. 注意,沟通, 不是为了说明“对、错“。让事情走下去,才是正事 (见1.3.1)。
2.2.3.2. 即使夫妻之间的沟通是不戴“面具”的沟通, 也不意味着,你可以对对方有粗鲁、无礼举动(言语或行动),这个其实就是已经偏离相互尊重、理性状态, 处于“情绪”状态了。如果发现一方不在理性状态 , 那就停止沟通 ,加大“物理隔离”力度,等待对方“情绪降温”后的继续沟通。因为如果“情绪”不对,那么沟通的内容也会被扭曲,无法达成有效沟通。
2.2.3.3. 但也可能发生,即使一方以为这是正常沟通, 可是言语可能还是触碰到另一方的“边界”/“雷区“(2.2.2.1), 甚至包括你做的事“触雷” (参见1.3.1.1)。此时是不可能完成有效沟通, 不可能达成共识的,那就后退。但是,一定要让对方感知你对其“情绪上的接纳和爱”,她/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参见1.4.3.1)。这是真正的“因为理解, 所以悲悯”。这点尤为重要,这其实也是一种“包容”。前提是, 你需要通过“磨合”,知道对方的“边界” ,也让对方知道“你会一直在旁边,她/他是安全的” (参见2.2.2.1),没有必要像刺猬一样竖起棘刺进入“战斗”状态。
2.3. 共同努力, 过好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2.3.1. 不期待“天上掉馅饼”。所有的获得,是需要付出的。夫妻努力,共建的生活, 才是美好的,也是更值得珍惜的 (因为付出了时间, 付出了专注,付出了努力)。 (参见1.1.3.2)
2.3.2. 美好生活, 不是别人看上去的“美好”、“和谐”,而是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共同努力,共同修炼,共同感受,甚至包括相互扶持着共度难关 (包括“内心空洞”的修复)。不仅体现在是物质层面上的, 还要在心灵层面的 (包括对方负面情绪的接纳,参见2.2.3.3.))。当事人从心底里发出的对生活满足感、幸福感, 才是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
2.3.3. 美好生活,首先是小家庭,即夫妻核心家庭的美好生活。 其他的,即使是孩子, 父母,也只能位居其次。
3. 夫妻之间的心理支持
3.1. 女生千万要趁早抛弃“作”态。偶尔小“作”可以怡情,时间一久,会令对方觉得是负担(活在世上,都不容易呀!)。关于“作”,可以参加“读书随笔-“作“女人及其他 - 【小王子】-2 -202103010”
3.1.1. 所以,女生要学会爱自己, 学会一种生活上、工作上、情绪上的自给自足。在可以顺风滑翔时,享受被支持着的感觉;在没有外力可以借时,可以靠自己展翅,有能力让自己不下坠、维持高位。(参见1.2.2)
3.1.2. 另外,女生还要学会识别并接受“爱的信号”:不是嘴上说“爱”,或者送贵重礼物,就是“爱”。说“爱” 和“送礼”不是爱的必要条件!(参见1.2.1.1, 1.2.1.2。我们家的工程师先生是典型的“嘴笨之人”,我也就“让步”了。其实人家心里非常“拎得清”我的“让步”的。这应该就是在磨合基础上的互相理解吧。)
3.2. 其实,每个人身上一定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源自原生家庭的“内心空洞”。谁都不能,也无法利用婚姻的另一方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夫妻又是最容易察觉对方有需要“醒悟”的地方: 因为关系亲密,容易彼此之间不设防、不戴“面具”,当然也最容易受到“攻击”、“踩到地雷”(参见2.2.3.3)。所以, 夫妻之间善意的互相提醒,善意的举动(让对方感受到被接纳,安全感),包括适度后退(参见2.2.3.3),是有机会可以开启“醒悟之旅“的。
3.2.1. 我们很幸运,我们就是意识到, 在对方身上可以看到自身存在着问题(投射),并开始了各自的“醒悟”旅程,同时获得对方善意的接纳;
3.2.2. 也因为“醒悟”,所以, 开始学习爱自己,并接纳自己。 我现在活得越来越自在,我也越来越喜欢我现在的状态。路很长,我们还需努力。
3.2.3. 婚姻的经营, 更重要的其实是夫妻灵魂融合的运作。 两个都有“内心空洞”的人,如果能做到互相接纳,互相滋养,乃至彼此成就,让对方能活出真实、完整的自我,那是婚姻的最高境界 (参见2.3.2)!继续加油!
3.2.4. 关于爱情, 再次想到了我爱的那首诗, 一个奥地利人 Erich Fried 写的诗, 【Ich liebe dich/我爱你】,其中有这么几句:
Ich liebe Dich 我爱你,
nicht darum, weil Du so bist 不光因为你的样子,
sondern weil ich so bin 还因为,
wenn ich bei Dir sein kann 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3.3. 如何看待“正确”
3.3.1.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都是从自身的坐标系统(是由各自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决定的) 来看同一世界。结果是因为坐标(视角)不同,每个人看到的只是同一个世界的不同侧面!但每个人却都言之凿凿地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整个世界,就是“真实/true”的世界。这就是一出“盲人摸象”!!这也就是误解、争吵的双方, 无法调和的原因: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其实每个人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下, “因地制宜”地得出“正确的结论”。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每个正确的结论都有“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的 , 每个正确的结论都包含一定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 只有无限靠近。
3.3.2. 只有用“我们”代替“我”,从“我”的个人目标扩展到“我们”的共同目标,达到共赢,才能解决争端,才有可能找到共同的出路!
3.3.2.1. 所以, 每个家庭要有共同的愿景、目标/mission、target (参见2)很重要的,这是沟通的基础。
3.3.2.2. 其次, 就是夫妻双方的价值观是需要定期“校准”/calibration 的,一如实验室的检测仪器。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夫妻之间的和谐,是一种“动态平衡”,各自成长的夫妻双方,还要兼顾双方之间的和谐!
3.3.2.3. 这一切都是需要通过沟通来磨合、达成的(参见2.2.3)。
3.3.3.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孟子)。不要轻易开口批评、评判别人。
3.3.3.1. 评判别人的本质,就是企图改变他人、改变外在世界,从而使其能满足你的想法。 一句话, 评判他人就是想要别人服从你的“法律”、你的“意志”,可是你的“法律”和“意志”又未必完全正确!(3.3.1)。
3.3.3.2. 当你评判别人的时候,你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你的目标和你的初衷,忘记了你需要“让事情朝前走“,你满脑子是“对方的不是”。可笑吗, 可这是一直在我们身上发生的呀。
3.3.3.3. 评判别人的最大“好处”, 就是逃避“直面自己”:其实你评判别人的点, 就是你自己身上的问题在他人身上的投射(参见3.2.1)! 换句话,当你评判别人的时候,你其实是在评判那个“你不能接纳的自己”:“你在用一根手指指向别人的时候, 有四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
3.3.3.4. 这是“醒悟”时刻!你可以借此机会开启对你自身的“审视”,找到自我, 并接纳自我。正如Hermann Hesse 在【德米安/Demian】 中说道: “对于每个人而言, 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 那就是找到自我/ Seine Sache war, das eigene Schicksal zu finden”(具体参见“读书随笔 – 成长,做自己- 20200924-1010--【德米安】 第七、八章 )
3.3.4. 所以, 不是原则问题, 无需什么事都要分辨出“对”、“错”的;
3.3.4.1. 对“错”的排斥,还是源于“不被认可的内心空洞”(参见1.4.3.1)。
3.3.4.2. 关键是,不要因为“对错之争”而“弃目标问题”。向着目标朝前走,永远是第一位的 (参见3.3.3.2)。
3.3.4.3. 给对方留有空间, 和而不同是对双方更自在的出路,其本质就是放大“公差带/tolerance”,用我们代替我 (参见3.3.2)。
3.3.4.4. 分寸感的拿捏,知道何时可以让步、妥协,何时又必须坚守,其实也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参见1.3.2)
3.4. 共情
3.4.1. 夫妻之间彼此理解:理解另一个人的情绪, 理解另一人在世界上的经历,感同身受。这也是需要夫妻之间磨合、并培养成的。 (参见2.2.2.1)
3.4.2. 所谓“开心着你的开心,悲伤着你的悲伤”,是这种共情能力具象的表达。共情, 能让情绪在你们之间流动, 从而不让一方的“(情绪)能量积聚成雷”,构成“爆炸隐患” (参见1.1.3.1),让我们能够平和;更重要的是, 不会因为情绪积聚,气滞血瘀,影响身体健康,这就是所谓的“心身病”是也。
3.4.3. 有了共情能力, 就容易看到对方的“痛苦”被激活,就更加容易后退 (“因为理解,所以悲悯”)。(参见2.2.3.3)其实, 这也是一种善良。
3.4.4. 因为有共情,被理解,被接纳,被爱,我们的内心空洞被渐渐填补上, 个人的负面情绪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少, 负面情绪影响的范围和长度会越来越小,开心、喜乐就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了, 家庭的幸福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参见2.3.2),家庭才真正成为了安全的港湾。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4. 也算是小结(到目前为止)
回首来时路,发现,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在学一门课:爱。
4.1.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内心空洞”(某种意义上犹如基督教的“原罪”),所以, 尽管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渴望着爱,但又都时时刻刻希望由他人来满足我们期待的爱。结果就是,我们活在“痛苦”(不能满足的期待)当中,我们永远无法脱离“内在小孩”的状态,而变得成熟。 学会爱自己, 接纳自己, 才能让我们获得我们期望的爱, 才有机会“填补内心空洞”,才能成长。而且, 这是唯一的出路! (可以参见“随感-学会爱自己-20220101-20220106”)
4.1.1. 爱自己, 就是接纳自己,就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哪怕爱人都不行), 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身、心、灵)努力!
4.1.2. 爱自己, 就要不做、远离让我们内心、灵魂不舒服的事或人,不结聚负面情绪。
4.1.3. 爱自己,不做让我们的身体不舒服的事,如起居无常、暴饮暴食等。
4.1.4. 爱自己, 就是要“活在当下/Carpe Diem”! 就是专注于自己做的事,“不念过往, 不惧未来/ no weep for the past, no fear for the future”.
4.2. 选择善良,爱他人,不带目的。
4.2.1. 善良是一种选择。孔夫子也说过“为仁由己”。
4.2.2. 以善良为起点,带着尊重出发;但不跨过“边界”,尊重对方的“边界”,哪怕我是出自“善良”:尊重对方在其地盘上、按其自由意志行事、生活。哪怕是夫妻, 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参见1.3.2)
4.2.3. 讲到他人, 就会触及人性。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清楚地点明了这点。
4.2.4. 任何改变,一定是当事人想要改变的时候,才是最佳时机。如果当事人还未意识到需要改变时, 他人是无法强迫其改变的,顶多就是“口服心不服”: 父母不行,夫妻不行,老师不行,上司不行,心理医生也不行。 其他人唯一能做的, 就是对当事人施加影响,让当事人学会认识自己,意识到需要改变,从而达到“自觉改变”(参见1.2.1)。
4.2.5. 讲到对他人的影响, 还有一点, 就是我们不能利用常人的“内疚感”进行道德绑架:不能因为我为你做了什么什么,你必须也为我做什么什么。人与人的交往,不是交易!播种,只是为了播种,因为现在是播种的时机,不带目的,不带功利,而不是为等候收成的必然到来。(参见1.4.3)
4.2.6. 因为内心有爱,所以,在厨房操作的我, 想着工程师先生在品尝我的出品时的满足,内心充满着喜乐,一如他为我检查自行车(参见1.2.1.1)
4.3. 众生平等, 爱大千世界
4.3.1. 因为内心有爱, 看出去的世界,也是一个爱的世界: 你眼里的世界, 其实是内心的投射。 Jiddu Krishnamurti 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You are the world!/世界在你心中。
走笔到此,正好碰到了德国哲学家Ludwig Feuerbach (1804—1872) 关于幸福的话, 做总结是更好的。
Deine erste Pflicht ist , dich selbst gluecklich zu machen, so machst du auch andere gluecklich. Der Glueckliche kann nur Glueckliche um sich sehen.
你的首要职责是让自己幸福,所以你也让别人幸福。幸福的人只能看到他周围幸福、快乐的东西。
漏水的原因搞清楚了, 该更换零部件的就更换(毕竟用了将近20年);运行时需要注意的点,我们也互相交流了一下, 记录在“操作提示”里,如下水管对最高温度的限制是不超过90C,这对于我,这个几乎每天要水煮菜的人来说,是需要在下水时注意的。 并记录了下次该更换的时间,毕竟设备是会老化的。。。用企业运行的方法来管理家庭运行, 其实还是很有帮助的。。。日子是平凡、踏实的,而喜乐是可以在家庭成员的脸上看到的,这就是岁月静好。。。
不羡慕别人, 不卑贱自己,最大限度地绽放自己,这就是天堂的日子!而源头就是因为爱的存在!!!
修行还在继续, 也意味着此文还会不断被更新。
参见:
o “读书随笔-“作“女人及其他 - 【小王子】-2 -202103010”
o “读书随笔 – 成长,做自己- 20200924-1010--【德米安】 第七、八章“
o “随感-学会爱自己-20220101-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