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写无数美文,流浪一生的奇女子

01

1943年,三毛在重庆出生。那时候她还不叫三毛。而是父亲郑重其事的取名陈懋(mào)平。

“懋”是她在族谱上辈分的排行。“平”是生于烽火连天,国家内忧外患之下,父亲对这个世界再无战争的一点期望。

在她三岁那年开始学习写字,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完整的写出这个“懋”字。于是,每次写名字时,她都直接把懋(mào)字去掉。四舍五入管自己叫陈平。这么一来,父亲也没辙,索性把弟弟们的“懋”字都拿掉了,一家人皆大欢喜。想来都是她的功劳。

抗战胜利后,她随父母搬至南京,随后又迁到台北。其后入读中正国民小学。开始她的读书生涯。19954年考入台湾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学。

小时候的三毛或许因为经常迁移,并没有多少朋友。她性格又敏感内向,一直不太喜欢和人交往。最大的爱好是捡一些旧的玩具。常常一个人和这些旧玩具玩得不亦乐乎。

在学习上,她也和自己的名字一样,成绩平平,甚至在上初二的时候,数学还常得零分。

可是她偶然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小考的题目都是课本后面的习题。于是就把习题统统背下来。那次小考,她一连得了六个一百分。

然而数学老师并不相信她的成绩,还怀疑她是作弊获得的高分数。

面对老师咄咄逼人的责问,她倔强地对老师说:“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

老师被她说得下不了台。单独给她出了题目,然而所出测试题目统统高于她所学的难度。

毫无悬念的得到零分。

更过分的是,老师当着全班的同学,用毛笔在她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代表零蛋的大圈并用语言羞辱陈平。同学们都讥讽嘲笑她。

因为这件事,让她的心理受到极大的创伤 。以至于在第二天上学前想到此事晕倒了。

此后更是频频晕倒。甚至因此患上严重的忧郁症。这让她陷入更加自我封闭的状态。

至此,她对学校生活充满恐惧和不安,于是经常逃学到公墓看小说。她的初中生涯最后以休学结束。

02

‍休学之后,她被父母转进台北美国学校。另外还学习插花、钢琴、国画。

后又拜师名家黄君璧学习山水,向邵幼轩学习花鸟。然而她依旧没有走出来。她的自闭与自我幽禁,差点逼疯了父母。

好在她遇到了恩师顾福生。

顾福生为人和善可亲,性格内敛安静。在很多地方,三毛与他都有相似之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更能走进三毛的内心世界。

三毛和恩师顾福生

顾福生教三毛素描与水彩画,是当时除了父母外,唯一能与三毛沟通的人。

而顾福生在当时的台湾文艺圈是出了名的美男子。三毛在多年后的一篇文章中描述初次见到恩师的场景:

许多年过去了,半生流逝之后,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的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地的“动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霎间,的确经历过。

节选自三毛《我的快乐天堂》

语言文字间充满了小女生的初遇喜欢之人的懵懂情怀,非常的可爱。

在教授三毛画画的过程中,顾福生看到三毛的文学天赋,鼓励三毛往文学方向发展。

他将三毛的一篇文章转交给自己的好友,时任《现代文学》杂志主编的白先勇。此后还引导三毛读波特莱尔、左拉、卡缪、陈映真等作家的作品,让她对文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他劝三毛走入人群,还将她介绍给作家陈若曦。从此打开陈平自我封闭的心态。没想到他一个善意之举,从此改变了三毛的一生。

1962年12月,署名陈平的文章《惑》经顾福生推荐在白先勇主编的《现代文学》杂志第十五期发表,这给她带来极大的鼓励。

得到顾福生、白先勇、陈若曦这些有理想有才华的一批人培养和教导,让辍学少女三毛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作者。

此后她的文字影响两岸三地以及世界华人整整一代人。

而三毛当时的偶像是白先勇的同学陈秀美,顾福生又介绍陈秀美作三毛的朋友。

1964年陈秀美鼓励她去向文化学院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请求入学文化学院作选读生。结果获张其昀特许,到该院哲学系当选读生,虽然她没有高中学历但是成绩却异常优秀。

教过她的教授胡品清亦对她的评价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拔俗的、谈吐超现实的、奇怪的女孩,像一个谜。并且评价她的作品是,喜欢追求幻影,创造悲剧美。

其实这样的写作风格除了三毛自己的性格原因,也和恩师顾福生的影响。

看过顾福生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许多作品张呈现的也是悲剧美。

顾福生作品

03

她的初恋也是在文化学院发生的。

她在文化学院做选读生时,仰慕同校才子梁光明。此时梁光明已经是学校里的名人。而她也时时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三毛主动出击,两人遂开始交往。

然而三毛对于爱情的执着是要用婚姻将两个人绑在一起,才觉得安全。于是她提出了结婚。

可是梁光明却觉得两个人都还太小,现在提结婚为时太早。便拒绝了三毛。两个人为此发生很大的分歧,经过激烈争吵,三毛以去西班牙留学作为威胁,最后梁光明仍旧没有答应。三毛选择自杀,被救时,缝了28针。

初恋失败后,三毛于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

她先学习西班牙文,半年后进入马德里文哲学院。之后又去往德国西柏林入读哥德书院,并获得德文教师证书。留学期间,她做过各种工作,在西班牙马略卡岛时做导游、也做过德国商店的香水模特、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做图书管理员。游历过东德、波兰、南斯拉夫、捷克、丹麦等国。

在这期间她也交了几位男朋友。

在西班牙时,有一日本籍的富商同学;在德国时有一名后来成为外交官的德国同学;在美国时,有一名台湾籍的留美博士。还曾在柏林墙与一位军官有过浪漫的邂逅,但都无果。

1971年返回台湾后,应张其昀之聘,在中国文化学院德文系、哲学系任教,也在政工干校与实践家专教课。

在回台湾期间,她在“明星”咖啡厅结识一位画家邓国川,因非常喜欢对方的作品而答应了画家的求婚,遭到家人集体反对。

她不顾众人反对坚决要与画家结婚,可是即将举行婚礼前,却发现了对方是有妇之夫。

同年,在和父亲一起打网球时,在网球场上认识了一位年龄较长的德国教师。

两人相识相爱,一年后,她答应了德国教师的求婚。

然而在他们一起去订制结婚的名片的当天晚上,德国教师却心脏病突发猝死。

三毛伤心欲绝,服安眠药自杀,但被救回。这是她二次自杀,仍旧是为情所伤。

多年后,三毛回忆此事,称“那盒名片直到今天还没有去拿。”

让人不胜唏嘘。

在三毛眼中,她一直渴望长大,而长大的途径,她认为是爱情。只有获得和拥有爱情,一个女人才能称为长大了。所以她一生都在寻觅爱情。

往往越是渴望得到的东西,越是不容易得到。

而此时的她也并不知道,她的爱人正一直等待着她。

这个人就是荷西。

大胡子荷西

04

三毛在遭受这一系列的情感打击之下再次回到西班牙。

在这里她遇到了荷西。

其实她与荷西在六年前就已经认识。

1967年,24岁的三毛孤身前往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求学。

就是那年的圣诞节夜晚,她在朋友家邂逅了她此后一生的爱人荷西。

荷西对她一见钟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荷西非常认真的请求三毛:“Echo,你再等我六年,我读大学四年,服兵役两年,等六年过去了,我就娶你,好吗?

三毛看着这个比自己小六岁的英俊小男孩,认真说话的样子,非常感动。便答应他:“好啊,既然这样,我们就疏远一点,不要常常见面好了。”

原本以为这一切只是小男孩儿一时兴起,没想到,流浪半个地球回到西班牙的时候,他们又见面了。

这时的荷西已经大学毕业,服完兵役,并且取得了他热爱的潜水执照。三毛在朋友家看道把自己包裹成礼物出现的荷西。她非常开心。

而当荷西把她带到自己的住处的时候,三毛惊呆。

荷西的房间里贴满了三毛放大的照片。而三毛从来没有给过荷西自己的照片。

荷西满是自豪的承认这些照片都是他偷拍的时候,三毛知道,自己一直等待和寻找的爱情真的来了。

这个男孩儿和自己一样,对待爱情都有一颗赤诚之心。愿意将自己满满的爱意全部奉献给自己的爱人。

而以往,三毛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好的回应。要么被人当作束缚拒绝,要么天不随人愿,爱人意外离世。

这一次她要好好把握。

她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荷西的求婚。

三毛一直对沙漠情有独钟。为了三毛,荷西放弃了热爱的大海和潜水。随三毛一起来到撒哈拉沙漠。

1973年7月,他们在在撒哈拉沙漠的阿尤恩小镇登记结婚。

而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也非常的特别: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这是荷西花了好大功夫从沙漠中找到的。三毛非常喜欢这份礼物。之后一直携带在身边。

正是在撒哈拉沙漠与荷西一起的幸福平静的生活,让三毛重新拾起丢下十年的文学创作。

而她的笔名三毛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使用的。

在她后来的采访中提到,她用三毛这个笔名是因为从小看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创作的《三毛流浪记》,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她也以此来调侃说自己的文章不值钱,只值三毛,所以用了这个名字。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她通过这个朴素的名字告别十年前浮夸自恋的文字。转变为更加自然而又磅礴大气的文字风格。

她以沙哈拉沙漠为背景,描述自己与荷西的婚后生活,以及对沙哈拉沙漠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这些作品源源不断地在《联合报副刊》刊出。

这些异域风情以及她与荷西的爱情生活与其期刊上其他创作完全不同。一经刊登就受到读者的喜爱。

后来集结成了《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和《哭泣的骆驼》等书,也非常畅销。

1975年11月,由于战事原因,三毛与荷西不得不离开西属撒哈拉,前往西班牙属地加那利群岛。

之后他们住在加那利群岛中的丹娜丽芙岛。

然而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三毛随父母去往伦敦期间在拉帕尔马岛的海中潜水时意外丧生。

虽然三毛一直知道荷西从事的潜水职业非常的危险。她曾经在给父母的家书中写过,自己很好,荷西对她也非常爱护。她虽然对爱情拥有执念,但是经过前几段感情打击,也非常很明白爱情消逝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她在信中说,她和荷西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分手。然而她也非常愉快的表示自己的个性变了很多,将来的事不去愁烦,还宽慰父母不要替自己烦忧。可见她对自己与荷西的爱情已经非常笃定。

而对于荷西去潜水的危险之处,她也很豁达的表示,让他去潜,如果出事了,也不过如此。早晚都得去的,也用不着太伤心。然而说是一回事,真正面临爱人离去,又是另外的光景。

当荷西真正离世时,三毛几近疯狂。她从一开始的不相信,到确认那就是自己的爱人荷西时候的绝望,无法用语言表达。

她撕心裂肺的哭泣之后,独自走进停放荷西尸体的房间,为他守灵,不许人将荷西下葬。

她拉住已经过世两天的荷西的手,像平常两个人双手互握的习惯一样。她一边诉说两人的过往,一边为自己抹眼泪。

那一晚,是他们在一起的最后一晚。

在荷西的墓碑上,三毛写下这样的话:“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1981年,痛失爱人的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之下回到台湾定居。

05

在为荷西服丧期间,她多次有强烈的自杀欲望。在好友琼瑶苦苦相劝7个小时之后,她终于答应好友,放弃自杀的念头。

在1981年的11月,三毛由台北《联合报》特别赞助前往中、南美洲十二国旅行半年,撰写游记。

1982年5月,回到,作“三毛女士中南美纪行演讲会”环岛演讲,主讲“远方的故事”,出版《万水千山走遍》。

其后到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讲授“小说创作”、“散文习作”,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身体病痛原因辞去教职。

06

​1991年1月4日,因子宫内膜增生症住院治疗的三毛被发现在台北荣总病房内逝世,死因为以丝袜自缢而亡。终年48岁。

对于三毛的死因,外界也有种种猜测,但是我更加相信的是,她是死于自杀。

三毛的一生短暂而绚烂。终其一生,她都在寻找爱与自由。她渴望爱情的羁绊。

在每一段爱情来临的时候,她都用尽全力去付出。可是当挚爱之人离去之时,她又无能为力。

她短短的一生,走过大半个地球,她对流浪远方有天然的向往和好奇。而最后仍旧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这也是一种对自由的追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毛:写无数美文,流浪一生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