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十九大报告把现代金融归入产业体系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强调金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部分,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互相支撑,而不是孤立的、分割的。”

      ――从金融角度讲是侧重创新驱动和服务;从产业角度讲是主体、本源和基础。因而单纯对等产业融合或本位侧重式的“惯性分析视角”就有问题。自我纠正一下。[咖啡][微笑]  20190111                   

                                                                                            20180517    闫安

      昨晚应《社会保障绿皮书2018》执行主编龙玉其教授之邀,到首都师大管理学院与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的同学,围绕上述主题进行讲座交流。

      讲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沉淀、自我提炼和提升的过程。有些更笃信了,有些更明晰了。这也为下周在黄山参加《2018首届中国医疗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论坛》同样主题发言更有信心了。

图片发自App

      首先是对养老金融概念的胶着和纠缠,需要厘清。更要与时俱进。

      十九大报告概括和提到,通过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是新思维及党和国家集体智慧结晶和政策导向,也是未来发展指引。

      还有,就是有着大资管“宪法性质”的新政。可以说,这两者,是统揽、准绳,和方向。

      因此,养老作为产业,现代金融同样是产业。养老金融则是两大产业间的渗透 、交叉到深度的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不能孤立的本位的“中心主义”或者非此即彼、甲方乙方的概念界定。

      养老产业 ,包括依托重资产的养老地产、养老社区,以及紧缺的养老服务,养老资产管理。

      现代金融产业,除了包括货币跨期配置的投融资核心功能,还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基金、证券、租赁等金融机构行业属性的市场体系参与者,以及相应的市场规则和监管规则。

      养老金融,对应起来,就是交叉多维组合的养老和金融两大产业融合的立体生态 。当然不能简单排列组合或定义为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消费金融、养老金投资了。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归纳和概括国内养老金融现状,进而分析面临的挑战,以及发现未来养老金融产业融合的生态发展机遇。

      即是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产业链之间,也是产业链内部上下游之间的互补、共生、共赢生态。

      事实上,当前最需要发展的是“金融如何参与养老服务业”,这方面国家已经有七个政策文件了。不缺的遍地过度依赖的房地产业。换个名头,就是文化旅游地产和养老社区地产了。盘活有价值存量,又能结合医养康养社区,关键是资产证券化。同样,多支柱养老金的投资、规则、监管,也在于创新,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与实体经济对接。

      一、现状

      概括为:“碎片化”、金融没有与养老产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创新不足。

      碎片化,正如《2018首届中国医疗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论坛》的名称一样,感觉“皮是皮,肉是肉”。产业和金融融合不足。但金融是带动产业发展和升级的核心。正如党俊武先生提出的“金融只有与养老产业实体经济结合,谁就把握了先机,掌握了未来”(他的之前论坛发言观点,大意如此)。

      金融与养老实体经济没有深度融合,体现在政府引导层面的PPP、养老产业引导基金、政策性贷款和发债等,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要么就是传统商业银行的抵押信贷和消费金融等。

      创新不足,典型体现在养老地产社区的资产证券化上,例如美国73%的养老金投资都组合配置了REITS(见中国养老金融报告蓝皮书2017)。作为股票、债券之外第三大重要投资选择,具有长期投资、分红稳定的突出特征。我国REITS发展几乎空白。这是最典型的的养老金融的深度融合和创新。

      当然,还有养老金投资的FOF。还例如,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尚处于试点阶段。但结构化、申请子基金、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等刚起步。虽然产业基础薄弱,但其股权、债权等养老产业投向范围更灵活。例如老年养老用品、养老院连锁及床位,9073模式下的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以及高端的养老保险科技、养老金融机构孵化配套等等。

      各地渐起和重视的各种级别的健康养老保险创新示范园区等,恰是与这类产业引导基金配套的平台和载体。有集群,有生态。否则,如个别省,除了政策,落不了地,绝不是我国老龄化社会高原期而非高峰期的需求不足原因所致。

      二、挑战

      挑战一,是高度和理念的统一。

      首先是,统一在十九大对现代产业体系的高度上,来理解养老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否则,就是盲人摸象,各扫门前雪。其次,如何把握资管新政的政策高度、要求和统一性。

      典型如第三支柱延税个人养老 。开始口径宣传为“保证收益、长期锁定、终身领取、互助共济”。试点政策出台后,改为“稳健收益、长期锁定、终身领取、精算平衡”。但试点名录式产品指引类别中又有“固定收益、保底(分红)收益、浮动收益”的描述。结合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统一标准的资管新政,又如何理解呢?又如何对抗老龄化社会之长寿风险?而将养老积累期与领取期的不同特性“混为一谈”。

      一会儿资产驱动负债,一会儿负债驱动资产,褒贬不一、莫衷一是,实际上都没有必要,也不客观。

      央行公布的近几年的年通货膨胀率:2014年:7.5%;2015年:12.8%;2016年:8.5%;2017年:7.5%。对比下同期的保险预定利率及银行定存利率,算下即知是否保值?又多大程度增值?甚而能够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

      同样是养老基金管理,全国社保理事会母基金FOF开放式管理,18年,年化8.4%,总资产规模已达2.5万亿。其成功经验,是否熟视无睹?而“有样不学样?”非要从头学起,而不是从“好”学起?

      此外,还有金融业整体开放的大背景和时间倒计时问题。没有这个高度,只是行业利益,无论哪个行业,都不是整体利益最大化。吃亏还是实体经济和百姓福祉。特别是普惠型的第三支柱养老。涉及个人和家庭。

      挑战二,是养老保障理论体系的创新。

      非常赞同主持全国社保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前辽宁省副省长、前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前财政部官员刘克崮老先生的“三支柱五层次”理论。虽然现代社会的“三支柱”,即社保养老、职业养老、个人养老是主流。但不考察中国数千年的互帮互助(相互保险)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没有将十九大对关乎一个社会稳定和安全的精准扶贫及社会低保层,将这两者纳入整个社会“多支柱多层次”保障体系中,确实是个重大缺憾。而为世界银行三支柱到五支柱为“准绳”所局囿,丧失了中国特色?

      挑战三,是杨健老师提出的监管问题 。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监管与市场的博弈永远存在。监管从机构监管到统一标准的功能监管,到最高级别的目标性监管。要适应金融创新,也要求监管者不断自我变革,与时俱进。

      难度和挑战在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基础上,如何把“金融契约,及其杠杆或衍生品的风险,能精准地、有逻辑地量化评估(评级)出来,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

      顺便说,监管政策又与政策制定和指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否则,机构的金融创新就会博弈擦边球、河边走,自身利益诉求最大化。市场或者监管“失灵”现象出现,都会出现端倪。

      三、机遇

      第一,是以保险为纽带的实体经济与普惠养老金融的深度融合、创新和发展机遇。这是最大公约数。

      各个金融行业都有机会,资产证券化的REITS,养老产业基金,PPP(不担保、不兜底、不回购、不保本、不承诺),MBS、CMBS、直接融资等。特别是第三支柱养老延税,涉及千家万户的个人,试点一年后,有望全面推开。就是普惠养老金融时代的新纪元了。不仅仅是某个行业的事了。

      养老金融。一个是基于现代金融体系的产融结合;一个是基于实体养老产业体系的产融结合。后者典型如资产证券化的REITs、CMBS和HMO组织等。前者,则更多表现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基于价值链重构和轻重资产分离的分工协作模式,即产业资本以轻资产方式聚焦于运营管理或投资管理领域,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运营能力,如REITs管理人;而金融资本则以重资产方式为行业提供长期资本和套利资本,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低资金成本和分散化组合投资优势。

      两者的结合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使行业整体的运营成本和资金成本都显著降低,行业整体的利润空间提升,其竞争模式也将由此发生根本性变革。

图片发自App

      图二,巴菲特的产融结合价值链条

      巴菲特三角的启示在于,基于实体经济范畴的行业或产业,以人合性会员制人寿保险的同质化内生需求(如职业健康养老保障及税优激励、复利效应等)形成资合性的长期资本和价值投资需求,在推动实体经济(产业)发展和现代金融(产业资夲和金融资本)融合与创新之间搭建了“桥梁”,进而形成稳定的巴菲特式的“铁三角”关系。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保险,它即不是业务层面的产融结合,也不是公司层面的产融结合,而是实体经济(核心是稳定的现金流)和现代金融(核心是长期价值投资)“双链”之间,即能“造血”又能“输血”的枢纽泵站。实现实体经济、保险(人合)、投资(资合)三方可以互为中心的多维层面(业务、公司、产业链)生态稳定的关系。这是与巴氏平面化“铁三角”的以资金为核心(现金流、零成本资金、资本金)的“长在悬崖上的花”的根本不同之处。这或许就是中国机会!

      第二,是互助保险。

      与刘克崮先生的“三支柱五层次”理论体系对应。金字塔塔基的就是中国传统的互帮互助。就是体现保险本源,保险姓“保”。政策及监管已经有《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和三家获批已经营业的众惠、信美、汇友相互(互助)保险社。这是颠覆性的。因为不同于传统商业保险为股东负责的模式。互助保险真正体现了人合性会员制的风险保障的互助共济特色。在区块链保险科技和大数据支撑下,对传统商业保险智能合约与智能监管都是一个创新推进。

      第三,是母基金FOF和独立财务顾问的第三方爱德华琼斯模式。

      母基金FOF,对标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就是最佳案例和榜样。关键是养老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及要求,以及养老目标风险、养老目标日期设定或自动默认。以及相应的与养老金长期投资的指数化业绩基准,机构评价与绩效评级。甄别真假的另一个标准是全市场FOF,还是内部消化或存在利益输送之嫌,“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内部FOF。

      爱德华琼斯是唯一在国内没有成熟落地的,以个人零售客户,以养老投顾和风险保障解决方案为经营核心的专业化金融投顾机构。其利润一半都是退休后的养老人群贡献的。独立第三方,自身不发产品。连续十多年世界最佳雇主,说明了其商业模式的成功。

      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可产业化发展的机会窗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的现状、挑战和机遇)